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给小麦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997~199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高产麦田研究了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穗型和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群体动态变化、小穗和小花发育、籽粒灌浆过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针对多穗型品种在高产奈件下分蘖成稳率高、穗粗重较低的特点,采取在拔节期追氮的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达到穗粒数增加、粒重提高的效果;大穗型品种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数高,在拔节期以后分蘖发育明显慢于主茎,致使分蘖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产量低于多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育种室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综合抗性好,节水高效,光和效率高,肥水利用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64万/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8.8g,适宜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穗型高产水稻品种单产700~850kgg667m^2超高产稻田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弯曲穗型品种新稻11号(珠光)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半直立穗型品种99—28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现单产700~850kg/667m^2超高产直播栽培水平的技术途径:弯曲穗型品种是靠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个体,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高品种的抗倒性;半直立穗型品种是靠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确保苗足穗多,充分发挥耐肥抗倒、生物产量大的优势,提高穗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1 875 kg·hm-2上升到8 250 kg·hm-2,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0.65倍;穗粒重从0.95 g提高到1.40 g,增加了0.47倍;穗粒数的波动比较大,趋势不明显;千粒重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株高从130 cm降低到78 cm,下降了40%。因此,建议陕西小麦未来高产育种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通过提升单穗生产力来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6.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 A ×明 育成的杂交新组合.全生育期在闽东南沿海早季种植135~140天;晚季种植125~130天.在福建省晋江市示范种植3年,普获增产.表现出穗大粒重,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优良特性.是继汕优63后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组合,为了摸索其栽培技术和增产潜力.1992年晋江市农技站在安海镇芹柄村黄金榜户种植1.5亩,亩产678kg,创该市晚稻高产纪录. 对该因考种,特优63平均株高92.3cm,穗长21.8cm.每株平均穗数9.8穗,亩有效穗20,56万穗,每穗平均粒数113-2粒,千粒重29.5g,结实率92.3%.冠层的倒1,倒2,倒3叶的平均叶面积为34. …  相似文献   

7.
穗重型小麦的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穗重型小麦新品种选育一直是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为了更好地选育和利用穗重型小麦,明确其大库容与源流的关系,对不同穗型小麦源、库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穗重型小麦群体矫正光合势(APP)、群体生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地低于多穗型品种(对照);每穗粒数、群体平均单穗粒重、总库容量等显著高于多穗品种;籽粒充实指数、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粒叶比过大或过小。说明群体源不足,源、库关系不协调,是影响穗重型小麦实现高产潜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来自全省各地的43份小麦品种各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通过对小麦品种30年的演变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和千粒重对百穗重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在福清市用甬优2640作早稻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m~2种植密度1.25万~1.5万丛产量最高,说明合理的群体结构能有效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化解水稻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矛盾,形成合理的穗粒结构,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43份小麦品种的诸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经过30年的演变,对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项献相差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来自全省各地的43份小麦品种各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通过对小麦品种30年的演变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邮地区近几年小麦超高产实例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产量三要素指标:穗数30.9~35.3万/667 m~2,每穗粒数45.2~52.2粒/穗,千粒质量38.7~43.1 g。同时,在稳定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高邮市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前提。通过对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晚籼中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永安市作晚稻种植表现出高产、转色好、抗性较好等优点。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该品种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其作晚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创建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并发挥其内在的大穗优势、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穗重型小麦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表明,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2008~2012年宁夏玉米高产潜力研究示范中产量突破15 000 kg/hm2的54个品次高产田群体产量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玉米高产田群体平均产量为16 927.01 kg/hm2,平均收获穗数为9.78万穗/hm2,穗粒数为524.38粒,千粒重为357.01 g。高产田61%品次收获穗数9.25万~10.75万穗/hm2,平均收获密度9.97万株/hm2,属高密度种植。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及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高产田46.48%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高产田各品种花前干物质生产平均占整个生育时期总物质生产的41.7%;群体叶面积指数均为单峰曲线变化,吐丝期达峰值。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增穗、稳粒数、增加粒重”、增加花后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是高产突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层次群体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使其形成超高产(≥9000 kg·hm~(-2))、高产(7500~9000 kg·hm~(-2))、农户(6 000~7 500 kg·hm~(-2))三个产量水平群体,比较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间小麦群体的特征、产量及其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产、高产和农户小麦间穗数差异不显著;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穗粒数增加,不同产量水平间均差异显著;超高产、高产小麦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农户小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LAI及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光合势、LAI增长率和生长率均逐渐增加,群体净同化率在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小麦超高产、高产栽培的关键为在获得适宜收获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提高穗粒数是实现超高产、缩小产量差的关键。超高产、高产小麦应在孕穗期适宜光合面积的基础上,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提高生物重和籽粒重。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小麦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中低产地区的产量结构与产量之间的结果表明;在中高产水平下,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较大,而在低产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较大。同时,无论高、中、低产水平,千粒重对产量均有较大贡献,说明目前情况下,提高升粒重是提高本区小麦产量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盐都县地处全国啤酒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的腹部,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啤酒大麦的主要产地,常年种植啤麦30万亩以上。啤酒大麦每亩可容纳的有效穗数比较多。穗部着粒密度较稀,小穗(花)结实性较稳定,每穗粒数少,增粒增产潜力小,籽粒灌浆期长,粒饱、粒重高。根据盐都县常年啤酒大麦穗粒结构情况看,年度间每亩穗数变幅大,千粒重稳定性差,但每穗结实粒数较稳定。1981~1997年平均有效穗为41.0万,变幅为9.08万(36,7万~45.78万)海穗结实粒数为对.22粒,变幅为3.21粒(19.09~22.3粒);千粒重为4…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北部高产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浚单20、丰玉4、京单28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黄淮海北部平原区有限光热资源条件下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夏玉米种植密度,提高收获穗数,从而提高收获总粒数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但密度增加必导致群体过大,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叶片衰老严重,影响吐丝后光合势增加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有效减缓高产群体吐丝后的叶片衰亡是实现夏玉米产量的重要保障。黄淮海北部平原区产量突破11 250kg/hm2的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为: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达到5.80以上,后期下降缓慢,到收获时仍维持在3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达到370(万m2.d)/hm2以上,吐丝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70%以上,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总量为20 562kg/hm2以上,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61%以上。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为收获总穗数不少于76 500穗/hm2,穗粒数不少于500粒/穗,总粒数达到3 900万粒/hm2以上,千粒重350g以上,经济系数在0.5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