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集成材胶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水曲柳、核桃楸和长白鱼鳞云杉为试验用材,采用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异氰酸酯作胶黏剂,以单位压力、加压时间和涂胶量为试验因子进行集成材的胶合试验,并对其胶合性能进行检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较优的胶合工艺条件为:单位压力2.0MPa(水曲柳、核桃楸)、1.5MPa(长白鱼鳞云杉),加压时间为60min.涂胶量为250g/m^2。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杉木利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径级120mm以上的杉木,经横截纵剖等工序制成杉木方材,去节后经过开榫接长,制成长方材后拼宽成413(483)mm的宽幅板材,经刨光、冷压成规格为2500mm×413(483)mm×495(595)mm的集成木方,最后湿木方在刨切机上刨切出厚度0.15~2.0mm的杉木集成薄木。该薄木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人造板贴面和家具装饰装修,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3.
纵向锯解、横截新采伐的杉木、马尾松、香樟木(含水率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然后按材质状况分成无节和有节木段,调控木段含水率至30%~50%范围内,将无节木段指榫接长制成组合单元体坯料;新采伐的毛竹材纵向剖分后经粗刨制成竹条坯料。再将组合单元体(或竹条)坯料刨削光滑,使用聚氨酯胶及混合胶,采用冷压胶合工艺进行拼宽、拼厚,制成高含水率木(竹)集成材。通过胶层剪切强度及浸渍剥离试验,结果表明胶层最小剪切强度能满足后续刨切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蒸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吕建雄  鲍甫成 《林业科学》1994,30(4):352-357,T003
试样(2×2×5cm)在温度120℃和100℃两种饱和水蒸汽条件下分别汽蒸处理8小时,然后置于大气中干燥至含水率为10%左右时,采用水上升置换气流法进行渗透性测定。汽蒸试样的渗透性分别与其纵向相邻接的未汽蒸、含水率约10%的对照比较,并进行成对比较分析t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木材性质不同,汽蒸作用引起木材解剖上、化学上的变化也不同,因而汽蒸处理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各异。红松气干边材、心材经120℃和100℃汽蒸处理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提高约60、90%和40、130%;长白鱼鳞云杉生材边材经120℃汽蒸后和气干心材经100℃汽蒸后渗透性分别较未汽蒸者约提高326和80%;成对比较分析t检验,汽蒸试样与未汽蒸试样渗透性之间差异可靠性为90-99.9%;汽蒸试样渗透性获得提高的原因均系汽蒸后纹孔膜和纹孔塞发生开裂的结果。但汽蒸长白鱼鳞云杉生材心材、气干边材和心材及臭冷杉生材心材、气干边材和心材的渗透性则未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利用普通木材甚至低质速生材生产各种仿天然珍贵木材颜色和纹理的科技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科技木锯材出材率低是目前国内科技木生产厂家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行业发展。采用3种研究方案,即两端头锯截表面刨切后再胶合模压(A)、两端头中间夹多层单板后再胶合模压(B)和两端头直接胶合模压(C),对科技木一次锯材得到的三角形截锯端头进行再利用,以提高科技木锯材出材率。结果表明,依照3种方案制备的试样其MOR、MOE、浸渍剥离性能均高于LYT 1655—2006重组装饰材要求,同时将科技木锯材出材率提高17%左右。综合考虑试样的力学性能、出材率及经济性,A方案和C方案优于B方案。通过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实验,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等离子体处理及羟甲基间苯二酚(HMR)改性等胶合界面处理工艺对GFRP/竹、竹/木界面胶合性能的影响,并用胶层剥离率、剪切强度对界面胶合性能加以表征,以期得出胶合界面的优化改性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GFRP增强竹木复合结构用集成材木梁的胶合界面优化处理工艺为:GFRP表面不作处理;木材与竹材表面分别预先以2.5、1.25m/min的送料速度进行5次射频功率为400W的等离子体处理,随即以150g/m~2的涂布量涂布HMR。试材的浸渍剥离率、煮沸剥离率、干剪强度、湿剪强度及木破率均满足结构用集成材国家标准GB/T 2689%—2011中关于使用环境3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害 浙中地区检疫性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吴浙东,等.《华东森林经理》,2000,3∶7-9.) 苹果小叶病发生规律调查报告(王衍安,等.《山东林业科技》,2000,5∶20-26.)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杨树病害种类及主要病害防治(许成启,等.《防护林科技》,2000,3∶38-41.) 江苏沛县杨树烂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孙雪峰,等.《防护林科技》,2000,3∶112.) 黑松枯枝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张成丕,等.《防护林科技》,2000,3∶113.) 苹果黑点病症状及病原菌鉴定(徐秉良,等.《植物保护》,2000,5∶6-7.) 衰退华山松球果上的真菌鉴定研究(盛世法,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7.) 红枣果实黑斑病研究Ⅰ.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赵子俊,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8-12.) 垂柳根朽病的调查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居龙和,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3-17.) 木麻黄衰枯与其褐变木质部微生物关系的研究(曾思海,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8-22.) 大叶黄杨褐斑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刘振宇,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23-28.) 一种引起杨树湿心材的新病原细菌(孙福在,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29-35.) 杨树湿心材成因的研究(晁龙军,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36-41.) 陕西猕猴桃溃疡病原细菌的研究(宋晓斌,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42-46.) 猕猴桃细菌性枝干溃疡病发病规律研究(梁英梅,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47-52.) 花木上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研究(赵洪海,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53-57.) 含水率对几种松树松材线虫病木和健木pH值的影响(李海燕,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58-62.) 利用小蠹虫释传白僵菌技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徐福元,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63-68.) 森林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宋玉双,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69-74.) 木腐菌和菌根菌对奥氏蜜环菌桔抗作用的研究(田淑敏,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75-80.) 木霉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高克祥,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81-85.) 六种药剂对拮抗菌毛壳ND35的影响(刘晓光,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86-90.) 肉桂枝枯病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研究(苏海,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91-96.) 泡桐脱毒苗成林后带毒率的检测(秦国夫,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97-105.) 同工酶与枣疯病树病理变化的关系(宋淑梅,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06-113.) 落叶松杨栅锈病菌寄主抗病性的研究(胡景江,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14-118.) 用叶盘法测定杨树对落叶松杨栅锈菌的抗性(田呈明,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19-124.) 木麻黄酚类、单宁及基本营养化学物质与抗病性的关系(何学友,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25-129.) 红松落叶病害生物损失量研究(贾云,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30-135.) 落叶松褐锈病危害指标和防治指标的研究(李万宝,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36-139.) 落叶松褐锈病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刘国荣,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40-143.) 林木病害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田国忠,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56-172.) 杨树腐烂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王君义,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80-183.) 福建省湿地松褐斑病发生特性研究(康文通,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84-187.) 华山松人工林衰退病表症调查研究(余丽云,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88-192.) 木麻黄抗病无性系推广10年总结(梁子超,等.《林业科学研究》,2000,专刊∶197-199.) 梨叶枯病发生规律与诱病因子研究(张山林,等.《植物保护》,2000,5∶11-13.) 三七黑斑病病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陈昱君,等.《植物保护》,2000,5∶24-25.) 胶锈菌的重寄生菌大量产孢培养基研究(黄云,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18-21.) 榕树烂皮病病原及流行原因初步研究(杨佐忠,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22-24.) 油松赤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黄强,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28-29.) 植物表面环境对病原物侵染的影响(刘建锋,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34-36.) 森林昆虫 秦岭落叶松红瘿球蚜的防治技术(谢寿安,等.《林业科技》,2000,5∶21-23.) 打孔注药防治雷竹竹瘿蜂幼虫的试验(吴浙东,等.《林业科技》,2000,5∶24-25.) 中国绿刺蛾的无公害防治(宋新强,等.《林业科技》,2000,5∶26-28.) 黑龙江省林区鼠害的发生规律(周荣胜,等.《林业科技》,2000,5∶29-30.) 母树林落叶松花蝇的防治技术(郭正平,等.《林业科技》,2000,5∶31-32.) 松黄叶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王鸿哲,等.《陕西林业科技》,2000,3∶25-29.) 松黄叶蜂寄生和捕食性天敌研究(王鸿哲,等.《陕西林业科技》,2000,3∶30-34.) 几种杀虫剂对栗雪片象的防治试验(郭益龙.《陕西林业科技》,2000,3∶38-39.) 白僵菌与病毒、苏云金杆菌、溴氰菊酯混合防治木毒蛾的研究(黄芙蓉.《福建林业科技》,2000,3∶55-58.) 两色绿刺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陈德兰,等.《福建林业科技》,2000,3∶59-61.) 6HY-20型烟雾机在森林害虫防治上应用研究(李成伟.《福建林业科技》,2000,3∶62-65.) 肿腿蜂的应用研究进展(陈君,等.《中国生物防治》,2000,4∶166-170.) 桃仁蜂幼虫药剂防治试验初报(唐冠忠,等.《河北林业科技》,2000,5∶14.) 3种诱虫灯对美国白蛾成虫诱杀力的比较(闫志利,等.《河北林业科技》,2000,5∶15-16.) 防治梨树黄粉虫的药剂筛选试验(默秀红,等.《河北林业科技》,2000,5∶17-18.)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与防治(王秋生.《河北林业科技》,2000,5∶29.) 双条杉天牛的综合防治(于素英,等.《河北林业科技》,2000,5∶26.) 板栗桃蛀螟生活史、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罗治建,等.《湖北林业科技》,2000,3∶22-23.) 深点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及捕食功能反应初探(刘永生,等.《湖北林业科技》,2000,3∶24-26.) 柏大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郭在滨,等.《河南林业科技》,2000,3∶16-17.) 日本大李李实蜂防治试验简报(李东项,等.《河南林业科技》,2000,3∶38.) 金龟子对板栗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丁立本,等.《浙江林业科技》,2000,6∶28-30.) 日本栎类树种枯死原因及防治(翁甫金,等.《浙江林业科技》,2000,6∶46-49.) 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的探讨(乔仁发,等.《山东林业科技》,2000,5∶27-29.) 多毛切梢小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王有臣,等.《吉林林业科技》,2000,5∶10-11.) 松毛虫赤眼蜂人工释放技术要点(孙景花,等.《吉林林业科技》,2000,5∶59-60.) 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侯义,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5∶15-18.) 兴安落叶松鞘蛾危害对落叶松生长量影响的研究(孟秀芹,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5∶19-20.) 板栗球坚蚧的药剂防治试验(吴浙东,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5∶21.) 应用烟参碱乳油防治美国白蛾试验初报(王昶远,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5∶22-23.)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杨树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综合防治(许成启,等.《防护林科技》,2000,3∶42-45.) 油茶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程宏益,等.《安徽林业科技》,2000,3∶19.) 皖西板栗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对策(刘树龙,等.《安徽林业科技》,2000,3∶20-21.)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在测报上的应用(何林,等.《安徽林业科技》,2000,3∶22-23.) 长宁竹区竹裂爪螨生物学及楠竹害螨消长动态研究(刘怀,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1-4.) 古蔺县大柏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李才进.《四川林业科技》,2000,3∶5-9.) 绿僵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肖育贵,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10-12.) 异耦阿扁叶蜂危害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张宪元,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25-27.) 分子生物学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黄琼,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30-33.) 蜀柏毒蛾幼虫调查抽样方法及种群面积大小的研究(于正伦.《四川林业科技》,2000,3∶43-46.) 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李涛,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49-50.) 德昌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王祖成,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51-53.) 云冷杉粉蝶尺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王祖成,等.《四川林业科技》,2000,3∶63-64.)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张三亮,等.《甘肃林业科技》,2000,3∶23-26.) 森林植物检疫系统的开发研制(史志熠,等.《甘肃林业科技》,2000,3∶41-42.) 温度对二点叶螨种群生命力和繁殖力影响的研究(王艺林,等.《甘肃林业科技》,2000,3∶11-15.) 祁连山林区东部青海云杉嫩梢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胡芳,等.《甘肃林业科技》,2000,4∶37-40.) 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祁新华,等.《山西林业科技》,2000,4∶39-42.) 榆兰金花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郭俊卿,等.《山西林业科技》,2000,4∶43-44.)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与治理对策(原戈,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6∶1-4.) 沈阳地区苹果巢蛾寄生天敌研究Ⅰ.姬蜂科(方岩.《辽宁林业科技》,2000,6∶5.) 漆树缀叶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马归燕.《辽宁林业科技》,2000,6∶6-7.) 25%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技术开发试验(吕俊君,等.《辽宁林业科技》,2000,6∶11-12.) 花椒树蛀干害虫台湾狭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严彩霞.《河北林果研究》,2000,4∶357-359.)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乔秀荣,等.《河北林果研究》,2000,4∶360-362.) 30%辛脲乳油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于燕,等.《防护林科技》,2000,4∶17-18.) 蜡蚧轮枝菌致病性初步研究(张仙红,等.《昆虫天敌》,2000,4∶155-159.) 寄生蜂对寄主生长发育的调控(王方海,等.《昆虫天敌》,2000,4∶177-181.) 杨扇舟蛾天敌种类调查初报(祁诚进,等.《昆虫天敌》,2000,4∶185-187.) 龙眼角颊木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彭建立,等.《华东昆虫学报》,2000,2∶49-54.)  相似文献   

8.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rees is important in nutrient budgets and energy flows in forest ecosystems. We investigated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he fine roots of a Manchurian Ash(Fraxinus mandshurica) and a Larch(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he fine roo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methods, specifically, nutrient concentration, the ratio of Ca to other elements(Ca/other elements ratio) and nutrient content. The method based on nutrient content proved most suitable when investigating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from fine roots of the two species. The nutrient-content-based method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etranslocations of N, P, K and Mg from the fine roots of Manchurian Ash, with retranslocation efficiencies of 13,25, 65, and 38 %,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re were no Ca retranslocations. There were retranslocations of N, P, K, Ca and Mg from the fine roots of Larch, with retranslocation efficiencies of 31, 40, 52, 23 and 25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
高建民  张璧光  伊松林 《木材工业》2004,18(1):24-26,35
通过高温热泵除湿与太阳能(GRCT)组合干燥的大量工艺试验,总结出了GRCT组合干燥系统的工艺特点,确定了GRCT组合干燥部分常规树种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GRCT组合干燥系统是一种节能效果明显、干燥质量优良的木材干燥方法,更适合干燥较硬的木材。  相似文献   

10.
从种子来源、圃地选择、技术措施、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培育大径级珍贵用材林种苗基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培育大径级珍贵用材林种苗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兴沟林业局大径级珍贵用材林树短缺的现状及地理、气候条件,确定以水曲柳、红松为主要培育对象,其基础是抓好种苗基础建设,本文从种子来源,圃地选择,技术条件,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培育大径级珍贵用材林种苗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水基聚氨酯胶粘剂在集成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水基聚氨酯木材胶粘剂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其胶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SR-100木材结构胶制备集成材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胶用于针叶材云杉和阔叶材水曲柳、榆木、柞木,所制得集成材的粘接性能达到结构用集成材的指标要求,为生产结构集成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松,水曲柳木材切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管宁 《林业科学》1989,25(4):347-353
本文以线性模型方法,在红松、水曲柳二树种内,对影响切削阻力和表面粗糙度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木材的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对经过砂磨的黑槭薄木贴面家具板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后,喷涂2遍水性涂料,测试其漆膜厚度和附着力、耐水性及硬度.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Ra)对漆膜附着力影响显著,对耐水性、硬度的影响不显著.Ra为5.20 um时,漆膜剥落率最小,附着力最大,耐水性最好,硬度适中,具有较佳的漆膜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层尾巨桉单板之间嵌入与两张性能相同的金属薄板组成五层尾巨桉单板/金属网层积复合材,并采用预实验优化的热压工艺参数压制成板。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建立了尾巨桉/金属网复合材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尾巨桉/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自由边附近与板材内部界面剪切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最可能引起分层破坏的剪切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复合材料四层界面处3个剪切应力的二维应力场分布云图表明自由边附近出现奇异应力的分布特征,自由边处剪切应力τxy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14.0MPa;(2)复合材料四层界面处3个剪切应力的三维应力场分布云图表明在四层界面处剪切应力τxy的应力集中现象都最为明显,最大应力集中值可达25.0 MPa。  相似文献   

16.
结构用慈竹单板层积材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毛竹为材料,采用竹材纤维可控分离技术,在去除竹青和竹黄后,制造竹材单板层积材,并测定板材的性能.结果表明:以去青黄竹材压制单板层积材的性能,高于未处理竹材;慈竹单板层积材的性能高于毛竹;随着密度的增大,30 mm厚慈竹单板层积材的力学强度提高,可达到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和风电叶片材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rees is important in nutrient budgets and energy flows in forest ecosystems. We investigated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he fine roots of a Manchurian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and a Larch (Larix olgensis) plant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in the fine roo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methods, specifically, nutrient concentration, the ratio of Ca to other elements (Ca/other elements ratio) and nutrient content. The method based on nutrient content proved most suitable when investigating nutrient retranslocation from fine roots of the two species. The nutrient-content-based method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etranslocations of N, P, K and Mg from the fine roots of Manchurian Ash, with retranslocation efficiencies of 13, 25, 65, and 38 %,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re were no Ca retranslocations. There were retranslocations of N, P, K, Ca and Mg from the fine roots of Larch, with retranslocation efficiencies of 31, 40, 52, 23 and 25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