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林业生产中,常见到一些生长缓慢,生长势衰弱,濒临枯竭的人工杨树林,平常把这种林木称为“小老树”,群众称为“蹲山猴”。“小老树”的一般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趋于停滞状态,它的年龄与其发育阶段的正常年龄极不相称,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有枯枝枯...  相似文献   

2.
前言哲盟杨树“小老树”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沙地上。这些沙地杨树“小老树”到成熟年龄时亩蓄积量仍不足2立方米,只能做薪材,亩收入不足10元,其经济价值极低,严重挫伤了农牧民造林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生产发展。所以对其进行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上一个很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对低质林“小老树”形成原因的研究,一直被许多林业工作者所关注。现阶段对低质林“小老树”成因的论证,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林木生长和土壤化验分析,对低质林“小老树”的成因进行定量定性综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4.
刺槐是耐干旱,耐盐碱,适应性强,长生快,材质坚硬的优良树种.1958年以来,我县在西部、西北部的丘陵岗地,先后营造了以刺槐为主的用材林7万余亩.目前这些刺槐林分长势不良,高、粗生长非常缓慢,有30—40%林木,胸径只有6—8厘米,树高只有5米左右,并出现枯梢、断头、主干弯曲等现象,群众称之为刺槐“小老树”.为了摸索形成“小老树”的原因,我们对石湖林场刺槐“小老树”林地的土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县气象资料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叶杨是我省雁北风沙区的主要造林树种。解放以来,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目前成林面积已达四百多万亩。起到了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作用。但由于初植密度过大,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林木生长不良、枯梢,形成生产力很低的“小老树”。为了探索改造“小老树”的方法和途径,雁北地区落阵营林场于1964年开始进行试验研究,1967年秋大规模展开。主要方法有:间伐、中耕松土、蓄水保墒、修枝、灌水及引种试验。到现在为止,已有90%以上的林分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林木生长得比较好,部分已经成材。为总结“小老树”的改造经验,我们于1974年11~12月对一些改造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调查。概况落阵营林场位于大同县东南部,地处  相似文献   

6.
晋西北“小老树”改造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何使大面积的“小老树”尽快成材,在很短时期内为国家提供大量优质木材,是林业生产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五寨、右玉等县改造“小老树”经验和提高“小老树”林地生产力措施,略谈我们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引进杨树优良品种五寨县张家坪林场在山西省林科所指导下,1974年定植了110个杨树品种(组合、系号。以下同),定植后经十年观察生长量、抗性、物候期,选出了格尔里、合作杨~(07#)、群众杨~(38#)、小×美加~(60年后)、合作杨~(02#)五个品种,与小叶杨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见表3)。选出的格尔里等五个杨树优良  相似文献   

7.
沙地“小老树”的开发与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出材率 ,可采用挖根采伐的方式 ,在改造中要使规划具备整体性 ,渠路一体化。渠路边单行栽植杨树。不营造片林采用大行距、密株距带状造林形成林农间作的混农林业 ,从而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凉城县的林业生产发展比较快,每年的造林面积由五万来亩,提高到十二万亩,增长了一倍多。但是,全县仍有一百多万亩荒山荒坡尚未绿化,有三十万亩“小老树”没有得到抚育和改造,有四十万亩幼林急待抚育,尤其是田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层不足30厘米的砂砾土和白干土分布较广。建国以来,在这些地方营造了大量的榆树和部分杨树。二十多年过去了,只见岁月推移,少见树木长大成林,因此,群众称之为“小老树”。关于“小老树”的成因及如何改造,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年来,不少林业科技人员发表了许多论述文章,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只限于理论探讨和小规模的试验阶段,严格地说“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这个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无数事实证明,在这些地方栽榆树特别是栽杨树很难成功。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为什么有些地方仍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在大量栽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小老树”的成因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小老树”有的地方又称为“蹲山猴”,主要是人们对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造林前不整地,土壤板结,造林后又不抚育和保护,使林地杂草丛生,牲畜破坏,久而久之即形成了“小老树”。小老树的形态特征:高生长仃滞,树冠大,主侧枝不明显,病虫害多,幼龄树呈现老龄树状态,影响树木成材。通常采用的几点改造小老树的方法是:一、培土:在行内挑沟,沟宽、深各40厘米,将挖出的土培在树木根际,促使小老树复壮。二、平茬:杨树小老树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平茬更新,使之萌发出新  相似文献   

11.
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立地条件、气候特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使树木不能按其生物学特性正常生长,及时郁闭成林、成材,面形成形态各异的“小老树”。给木材生产、防护效益和生态平衡等带来损失。一、立地条件与“小老树”赤峰城郊林场,以人工小叶杨、小青杨为主的杨树“小老树”的形成,在该地气候条件下与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根据地形地势、沙丘类型、土壤PH值、碳氮  相似文献   

12.
在自治区林业科研队伍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把对党的赤诚融汇于对事业永不休止的探求中。他主持的“天德永农田防护林体系”、“西营子黄土丘陵油松造林”和他参加的“赤峰城郊林场小老树改造”等研究课题对促进内蒙古的林业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科研点也都成为自治区或全国的林业先进典型,先后获得1978~1979年林  相似文献   

13.
<正> 杨树“小老树”改造、丰产技术及良种鉴定会议于1982年6月9日至1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黑、吉、辽、晋、内蒙等13个省(市、区)和新闻界的代表共128人。会议期间,中林所的助理研究员黄东森等四位同志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查定了朔县薛家庄林场等单位的实验现场,鉴定了《小黑杨杂交育种》和《“小老树”改造、丰产技术》两项科研成果。全国杨树委员会主任、林业部顾问梁昌武同志到会指导并讲了话。他鼓励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专家和林业工作者们要加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面积近500万亩,其中有35万亩是“小老树”林。多年来,我们同有关部门协作。对“小老树”的形成原因、改造措施和予防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小老树”形成原因全区35万亩杨树“小老树,多数分布在重盐碱土、白干土和过分干旱瘠薄的风积土上。如洮南林场靠山营林区328公顷小叶杨,其中小老树面积就占3/4。通过土壤剖面和生长量调  相似文献   

15.
学术活动     
河南省林园学会召开学术会议讨论平原地区“小老树”预防改造问题河南省林园学会于1965年元月21日至25日,在郑州召开了有生产部门、科研机关、农林院校等单位40位代表参加的平原地区造林技术学术会议,重点讨论了目前平原地区造林后林木所形成的“小老树”问题。经过成果报告和深入讨  相似文献   

16.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万全县在林业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有很大发展。据统计,全县杨树面积约有20多万亩。但是,由于多年来造林仅选用小叶杨一个品种,加之长时期无性繁殖,造成生长慢、材质差、红心病严重,全县竟有十万亩幼林成了“小老树”。为此,万全县林业局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南部的平原中,黑土涝洼占一半以上。近年来,枣南平原的绿化造林成绩显著,但是黑土涝洼地上的林木却保存率低或“存而不长”。十四年的刺槐林,平均高仅7.6米,平均胸径5.3厘米,绝大多数成了“小老树”。这是枣南地区林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老树”是指树龄较长,生长缓慢或停滞,长期变化不大的树木。其特点是高生长和粗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同类树种。形成“小老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不同树种的遗传特性是形成小老树的内在因素。利用发育不良的枝条或苗木造林也可形成小老  相似文献   

19.
“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平原绿化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小老树”改造。“小老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树木密度过大。例如宅旁树密度大的行距仅3米、株距2米,每亩超过100株,又没有及时间伐,以致部分植株根系盘结,树冠窄小,生长发育不良;(2)...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乌兰察布盟的林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80年底,全盟有林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89万亩,发展到64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7%,从而为四化建设、农牧业稳产高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一部分造林不注意适地适树,并存在粗植滥造现象,特别是多年来在育苗、造林中不注意种子的来源和良种的采用,致使一些林木生长不快,质量不高,尤其是后期生长不良,甚至出现“小老树”,形成造林不见林,成林不成材的状况。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