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蒙金娜培养基,从甜高粱根际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5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分别对溶磷特性与分泌IAA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分解磷酸钙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溶磷量在107.26~233.95 μg/mL之间,各菌株均具有分泌IAA能力,IAA分泌量在15.23~27.79 μg/mL之间,接种溶磷菌后甜高粱株高、茎粗、干重都比对照明显提升。因此, 溶磷能力和分泌IAA能力较强的菌株(WD51、WD20) 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从葛藤(Pueraria lobata)根际分离出8株具有较强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溶磷圈法测定菌株的HD/CD值(溶磷圈直径HD,菌落直径CD)在2.14~6.73,液体振荡培养下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量在72.28~159.15mg/L,菌株培养液pH值较初始培养基的pH值7.0均下降。菌株GTR2和GTR15溶解磷酸钙(分别为159.15mg/L、138.72mg/L)及分泌IAA能力(分别为12.71mg/L、14.44mg/L)均较大,且均为碱性菌株,能在甘露醇等多种碳源上较好生长。综合各菌株的溶磷及分泌IAA能力,菌株GTR2和GTR15有望成为高效微生物磷肥接种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细菌的溶磷和分泌IAA的能力,获得性状较优良的菌株资源,将从植物根际分离获得的109株细菌接种于Pikovskaky培养基,通过溶磷圈法筛选获得溶磷能力较强且效果稳定的菌株4株,应用钼锑抗比色法定量测定溶磷量,同时对其分泌生长素的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株细菌溶磷量为56.77~283.69μg/mL,菌株MD2(2)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达283.69μg/mL。4株细菌都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为19.83~41.77μg/mL,MC2(2)分泌IAA的量最高,达41.77μg/mL;菌株MD2(2)和MC2(2)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经鉴定MD2(2)为克什米尔小陌生菌(Advenella kashmirensis subsp.methylica),MC2(2)为苜蓿中华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相似文献   

4.
红三叶根际溶磷菌株分泌有机酸与溶磷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探究红三叶根际溶磷菌株分泌有机酸与溶磷能力的相关性。利用改良PKOC2液体培养基对筛选自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溶磷菌进行液体培养,采用钼蓝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溶磷菌培养期间发酵液pH、溶磷量及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菌株MHS7、MHS27、MHS30和MHS49均能分泌乳酸、草酸、苹果酸、富马酸和丁二酸,其中菌株MHS30还能够分泌酒石酸;菌株MHS7溶磷量与pH呈负相关(P>0.05);菌株MHS27溶磷量与pH呈正相关(P>0.05),与分泌乳酸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株MHS30溶磷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分泌有机酸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分泌酒石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株MHS49溶磷量与分泌丁二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菌株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溶磷菌的溶磷量与总有机酸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有效磷增量并不完全由总有机酸量来决定,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对溶磷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菌株溶磷能力与其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含量之间的关系存在多样性,不同溶磷菌株存在不同的溶磷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鸭茅根际不同部位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9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表明:磷酸钙为磷源时溶磷量在109.47~270.40μg/mL,磷酸铝为磷源时溶磷量在0.00~25.86μg/mL。以磷酸钙为磷源进行动态研究,2次测定的溶磷量不同,测定最佳时间为9~12d。菌株分泌IAA测定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具有分泌IAA能力,加前体物质色氨酸时菌株分泌IAA能力较未加时大,菌株Da11、Da15在无前体物质条件下分泌IAA量分别达到10.60、10.69μg/mL。综合菌株的溶磷、分泌IAA,认为Da8、Da11、Da15、Da19和Da20等5个菌株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溶磷菌分泌有机酸与溶磷能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英  芦光新  谢永丽  姚拓  荣良燕  朱颖 《草地学报》2015,23(5):1033-1038
为了研究溶磷菌的溶磷机理,探究溶磷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与溶磷能力的相关性。利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对筛选自兰州周边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根际的6株溶磷菌进行液体培养,采用钼蓝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磷量及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各菌株溶磷量差异显著(P<0.01),有效磷增量在106.53~373.44 mg·L-1之间。供试菌株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主要有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和丁二酸等,但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溶磷菌的溶磷量与总有机酸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有效磷增量并不完全由总有机酸量来决定,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对溶磷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各种有机酸对溶磷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磷圈法对苜蓿和红豆草根际不同部位溶磷细菌进行了分离,共获得分离物386个,其中137个具有溶磷能力.苜蓿和红豆草根际不同部位溶磷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为RS>RP>NRS>HP.对筛选获得的12株溶磷圈较大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灰白色或乳白色、不规则、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突起、无光泽、无色素.进一步利用钼蓝比色法对菌株分解磷矿粉能力测定显示,各菌株分解磷矿粉能力差异较大,溶磷量最大为338.4mg/ml,最小为25.9mg/ml,这与其自身溶磷机制有关.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pH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2株菌株大部分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其中LM6和LH9分泌IAA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寒草甸根际土中优良溶磷菌资源,本研究从青海省高寒草甸根际土中筛选了4株溶磷菌,结合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4株溶磷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均可形成明显的溶磷圈。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4株菌株的磷增量在156.17~511.33μg·mL-1之间;溶磷过程中4株菌均分泌多种有机酸,总有机酸量在522.36~986.69mg·L-1之间;盆栽试验表明4株菌均能显著增加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菌株MXSC5,MXSC6和MQC13可使植株全氮、全磷含量增加,且4株菌株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也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溶磷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草坪草溶磷菌筛选及溶磷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宏  李凤霞  张德罡  姚拓 《草业科学》2005,22(10):92-96
研究采用Pikovaskaia's(PKO)无机磷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培养基,对西安和兰州两地多年生草坪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共获得302种分离物,利用溶磷圈法,选出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10株.分离物溶解无机磷D/d值为3.174~1.324.在1%显著水平下,L17、X11和X20三者之间的溶磷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其它菌株的溶磷能力差异极显著.溶解有机磷的各菌株能力也相差较大,D/d值最大是L14为3.059,最小是L19不利用有机磷;L14和L18两菌株间的溶磷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其它菌株的溶磷能力均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L17、X11和X20在研制微生物肥料时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无机磷溶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扁穗雀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根际溶磷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测定其溶磷、分泌IAA能力及对扁穗雀麦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不同无机磷底物具有选择性,以磷酸钙为磷源时,筛选的溶磷菌株都有溶磷活性,其中Br17的溶磷活性最高;以磷酸铝为磷源时,只有Br1、Br7与Br8具有溶磷活性,其中Br7溶磷活性最高。IAA测定结果显示Br4、Br8、Br17与Br24具有较强IAA分泌能力,添加生长素前体物质色氨酸时菌株分泌IAA能力增强。对培养基pH分析发现,筛选的8株溶磷菌株都为产酸型微生物。将纯化后的溶磷菌接种到扁穗雀麦无菌苗,对根长、根数、株高以及生物产量等性状考察发现接种Br8、Br13、Br17与Br24菌株对扁穗雀麦的根系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主根变短,根数变多。接种Br7、Br8、Br13与Br24菌株促进扁穗雀麦株高增高、产量增加。综合分析,Br24在贵州地区的应用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红三叶根际溶磷菌分离及其溶磷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颖  姚拓  李玉娥  孙红阳 《草地学报》2009,17(2):259-263
利用PKO培养基从兰州地区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根际分离、筛选出21株菌株,其中10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D/d值(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在1.13-1.62之间;5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透明圈,其D/d值在1.07-1.83之间;3株菌株既能溶解有机磷又可溶解无机磷。对其中D/d值较高的6株溶解无机磷菌株和5株溶解有机磷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增量分别为5.0-596.3和-0.03-58.34 mg/L。lhs6和lhs8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其他菌株强,lhs11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其他菌株强。菌株中lhs6、lhs8和lhs11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赵树栋  李建宏 《草地学报》2021,29(9):1885-1891
为获得高原早熟禾(Poa alpigena L.)根际优良促生菌资源,从甘南草原采集高原早熟禾样品,从其根际分离筛选具有溶磷、固氮能力的促生菌株,研究其促生特性,并验证其对高原早熟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发现:共分离出3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筛选出的5株优良菌株中溶解无机磷菌株有4株,溶有机磷菌株3株,固氮菌4株;5株菌株均具有分泌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分泌量在9.62~76.16 μg·mL-1之间;待测菌均能提高高原早熟禾幼苗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并能促进高原早熟禾幼苗的生长;分类地位鉴定结果表明5株菌中有2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蕈状芽孢杆菌,1株不动杆菌以及1株荧光假单胞菌。本研究为进一步的促生菌机理研究和功能微生物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荒漠草原灌木欧李(Cerasus humilis)根系内生细菌固氮能力和其它特性。采用无氮培养基,从欧李根内分离获得20株内生固氮菌,并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特性,Salkowski法测定分泌植物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 IAA)能力,对筛选出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细菌均具溶磷和分泌IAA能力。所分离菌株固氮酶活性在31.45~424.81 nmol C2H4·h-1·mL-1之间(NS 25最高),解有机磷量在26.62~99.18μg·mL-1之间(YNS 4最高),溶无机磷量在1.10~20.31μg·mL-1之间(WNS 21最高),分泌IAA量在3.86~47.00μg·mL-1之间(NS 22最高)。10株固氮酶活性较高菌株经初步鉴定NS1 14-1和NS1 14-2为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4.
采用PKO固体培养基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中分离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33株,对其进行继代培养,得到13株功能稳定的解磷菌,采用2种方法测定其解磷能力。13株解磷菌在PKO平板上8 d后,解磷圈D/d值为1.21~4.01;在液体摇瓶中,其解磷率在0.13~11.842 mg/g。其中,菌株2-2-1具有较高的解磷率,解磷效果在1%水平下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地针茅内生菌265ZY3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寒草地针茅(Stipa capillata L.)内生细菌265ZY3进行了抗菌、产IAA、溶磷、固氮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65ZY3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foveata)、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和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81.65%,87.84%和72.64%;在不含色氨酸和含100mg·L-1色氨酸的King培养液中分泌IAA的量分别为38.59mg·L-1和42.33mg·L-1;能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且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是有机磷的68倍;同时,具有固氮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265ZY3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