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优湘晴”是由闵行区农科所利用BT型晚粳不育系“寒丰A”与“R湘晴”配组,于1984年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粳组合。因其产量高、品质优一直是崇明地区水稻主栽品种。通过多年实践,基本摸清了“寒优湘晴”父母本的特征特性,以及该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措施,为进一步扩大制种规模、降低制种成本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米生产的发展,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801”新组合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寒优湘晴”、“浦优801”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90%左右,带来杂交制种面积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我们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杂交粳稻“寒优湘晴”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奉贤区农技中心和南桥、青村、齐贤三镇农科站共同协作,通过设立观察圃定期调查,并进行相关的综防技术研究及示范,经三年努力,明确了杂交粳稻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并制定一整套综防技术,取得了很好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801"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90%左右,同时杂交制种面积也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我们对粳稻杂交制种中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寒优湘晴”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松江区试种,但产量不高不稳,大面积生产产量难以突破550kg/666.7m^3.为了探索其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与“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大面积推广及高产保优栽培模式的研究”项目试验基地密切结合,于2001~2002年进行不同播期、不同肥料运筹、不同密度和病虫防治试验,并以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10”为对照,采用试验与推广相结合方法,分析了“寒优湘晴”增产机理和播期、肥料、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寒优湘晴”增产机理是: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分蘖势强,成穗率高;个体粗壮,穗大粒多。关键技术是:适时早播早栽;调整肥料运筹,增施P、K肥;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做好稻曲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寒优湘晴"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优湘晴”是我镇近来主推的优质杂交稻,该品种米质优,连续3年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达部级优质米标准。尽管“寒优湘晴”在我镇已有近10年的种植历史,但有关直播栽培方式下不同播期对“寒优湘晴”产量尤其是米质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不同播期为试验因子,分析“寒优湘晴”的干物质生产积累特性及米质变化规律,为“寒优湘晴”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06,(7):32-32
在科技部、农业部公布的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评审结果中,“常优1号”杂交粳稻新品种在2004年种植的水稻丰收情况实测中,农户单产超过750公斤,创下苏州市杂交粳稻历史新高。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常优1号”,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适宜等特  相似文献   

8.
农科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优质高产粳稻“津稻1007”;杂交水稻组合“万香优1号”;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  相似文献   

9.
"甬优"系列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具明显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技术优势,已在浙江省水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杂交水稻由于亩用种量少(诸暨市杂交籼稻亩用种量0.5~0.75k,杂交粳稻亩用种量1.0~1.25kg),若播种技术掌握不好,易造成播种不匀,苗数不足,穗数偏少,而影响产量。所以水稻直播栽培一般只限于常规水稻上推广应用,在杂交水稻上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申优四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不育系“申4A”和恢复系“湘晴414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为上海市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粳稻,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我们于2001年开始摸索和研究该组合的制种技术,连续几年制种亩产都在150kg以上,现对几年来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寒优湘晴”是上海市近年来主推的优质杂交稻品种。该品种米质优,连续多年经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达部级优质米标准。2001年,奉贤区农委制定了优质稻三年发展计划,并将杂交稻“寒优湘晴”列为优质稻主体开发。尽管“寒优湘晴”在上海已有近十年种植历史,但以往对“寒优湘晴”良种良法研究甚少,致使产量不稳,出米率低,而未能大面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06年以来,我镇在水稻生产上进行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惠东基地亩产达660kg,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杂交粳稻“申优693”机械化育插秧操作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在我区全面推广种植,病虫种群发生明显变化,水稻螟虫、稻曲病全面回升,危害加重,稻瘟病发生则略为减轻.为确保优质高产,我们对"寒优湘晴"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秋优金丰”是由闵行区农科所于2003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晚粳新组合,2004年参加上海市区试及多点示范种植,表现优异,区试及生产试验的平均亩产为651.4kg,列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寒优湘晴”增产9.9%,本文将报道该组合在闵行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为“秋优金丰”快速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优势杂交粳稻MH2003,寒优湘晴的有机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该二组合分蘖高峰期在7月25-30日,高峰苗数在295.5-360.0万/hm62之间,产量分别达6516kg/hm^2和7015.2kg/hm^2;采用中草药驱避剂预防虫害,硅化物L提高肥效和增强植株抵抗力,大田水育秧缩短本田期等栽培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采用机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插秧机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技术的成熟及江阴市政府对水稻机插秧的政策支持,水稻机插秧得到了快迅发展,2006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2007年有望突破60%。另一方面,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粳稻因高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喜爱,虽种源有限,但种植面积也已超过全市水稻面积的1/5.机械化和杂粳化已成为我市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杂交粳稻能否采用机插秧还未见试验报告。为此,本试验设计了4个播量处理来研究杂交粳稻进行机插秧的可能性,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夏季上海地区遭遇了百年未遇的连续高温天气,6月上旬~9月下旬日平均积温较常年增207.9℃,日平均增1.73℃,日最高35℃以上的高温日22天,常年平均为4天。罕见的高温气候对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影响较大,致使制种产量明显下降。我们针对2003年特殊高温气候,及时采取一些相应对策、措施,使“寒优湘晴”制种接近常年产量。150亩制种田,总产F1代种子26400kg,平均亩产176kg,比郊区杂交水稻制种平均亩产高26kg。  相似文献   

18.
正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的淮北平原,属亚热带到北温带过渡地带,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34万hm^2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粳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带动了正阳县的优质杂交粳稻生产,目前优质杂交粳稻9优418种植面积已达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为保证优质杂交粳稻的安全高效生产,近年来我们组织技术力量,对杂交粳稻9优418生育期内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配套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据悉,袁隆平院士和天津市开展的农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核质互作粳型不育系“隆1A”在天津开发区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杂交水稻育种的一般周期为6~8年,天隆公司在4年多时间里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育系”,为选育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天津杂交水稻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20.
杂交晚粳稻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季晚粳稻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嘉兴市成功选育和推广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单产水平有所提高,一般产量约在8250kg/hm^2,高的可达9000kg/hm^2。要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在栽培技术上创新,才能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使水稻持续高产,笔者于2004年起开展了杂交晚粳稻“嘉乐优2号”强化栽培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