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古典园林对亭的运用入手,分别介绍了亭按功能、材料、地域风格的不同的分类。详细论述了中国园林中亭子所承载的的文化内涵,并从山体建亭、水体建亭、平地建亭等方面介绍了亭的建造工艺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园林小品的内涵及分类,以雕塑、亭、园桥为例探讨了园林小品在景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园林水景中依水景观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园林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一、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1、水体建亭。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  相似文献   

4.
魏丹  姚帅  李小川 《广东园林》2012,34(4):21-23
亭集休憩、赏景、点景作用于一身,融诗文、典故于一体,因实用、美观、灵活等建筑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文章叙述了亭的发展史、构造与功能,并探讨了亭与建造者、观赏者、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亭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园林亭的位置及布局入手,详述了利用园亭创造各种森林景观效果,并针对不同地理位置对亭的设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谈"亭"     
张劲农 《广东园林》2005,27(6):9-10
亭是供人停步小憩的一种小型建筑,凝缩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形式美的精华,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中国园林中的亭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建筑是文化和艺术,是温情和意蕴.有人把建筑比作音乐,说她是凝固的音符,而笔者认为,园林就是这些音符组合中最富人文情感和美学意蕴的乐章.《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8.
亭是山地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造景符号。本文以亭的功能为出发点,从景观环境需求、游客心理需求提出亭的规划方法,从地势坡度、整体布局提出亭的选址方法,从选材、造型、建筑等方面提出亭的设计方法。通过辅以3S技术叠加分析功能,科学指导亭的选址及规划设计营建,进一步优化山地森林公园中园林小品的造景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0.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元素在现代空间中的融合.总结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介绍了"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在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工程中的运用,项目中的基础设施、景观路标、硬质铺装、植物配置等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大自然中抽象出可以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湖南古亭     
“无园不有亭,有亭即成景”。山、水、建筑和花木是中国园林构成的四要素,而园林建筑中尤以亭为胜。明朝《园;台》载:“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古时筑亭,多从交通、战略来考虑。在长沙历史地图上记载,古城长沙,今湘春北路至新河之间,有座“迎恩亭”,这便是昔日城内官员出城迎接皇帝和钦差的地方,也是湖南最早的古亭。  相似文献   

12.
史淑和 《山西林业》2010,(4):36-36,40
草坪在园林建设中起着美化环境、点缀景观的作用。本文从草种选择、建植技术、养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了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对园林绿化中科学种植草坪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建安文学、田园诗文、书法绘画都影响了园林的创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美学思想的转变的关键,走到“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更高的美的境界。魏晋美学为中国古典园林确立了思想基础, “天人合一”思想真正运用于园林中,中国园林真正形成了自然山水园的风格,形成了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础。同时对后世园林以及当代园林的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4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做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园林中的亭、廊及轩北京·赵兴华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的亭,并不是观赏用的风景建筑。周代的亭是设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秦汉时期,亭是中央政府驿站交通的管理机构,汉高祖刘邦就做过亭长。唐以后,亭开始出现在园林中,如都城长安的兴庆宫花园,就建有沉香亭。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期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年),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以"花石岗"的名义将江南的奇花异石运往汴京.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园林的定义,从植物素材、园林雕刻、园林结构、艺术表现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古典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指出了古典元素之于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邬洪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3):129-133
明代文豪王世贞的“弇山园”曾是园林史上的一代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花木之胜,被称为“东南第一名园”,可惜除了他的《弇山园记》之外,没有找到一砖半瓦.对于该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太仓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以人民公园改造为契机,从研究造园思想入手,分析今天的资源条件,从选址相地、叠山理水、建筑设计、植物配置、造景命名等造园手法上对“弇山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运用在公园的改造设计中.  相似文献   

19.
浅析花架和廊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绿地量的增加,重点区域也相应建成了一些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在现有的园林建筑中又以亭、廊、花架居多。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廊往往作为园林的主景,同时也是游客观赏、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花架是园林中最接近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郭天希 《广东园林》2009,31(6):13-16
从文献资料入手。概述中国各类古典园林的灵芝景观,分析灵芝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作用。提出在现代园林造景中运用灵芝景观的方法。文章分两期刊出。上期已刊登“传说与仙话园林中的灵芝景观”等4点内容。本期刊出内容为:5山水园林的灵芝景观;6灵芝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作用;7灵芝景观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8结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