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辐射灭活的EB病毒类淋巴母细胞株作为刺激抗原,培养液中加入10%MLA-144上清液(含IL-2),用限制性稀释法建立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克隆.在用含不同浓度的重组IL-2(rIL-2)培养后,检测T细胞克隆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建立依赖于特异性抗原的刺激及少量IL-2的存在.T细胞克隆形成后,其特异性、HLA限制性及T细胞表型等特性是相对稳定的,不受培养液中rIL-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已感染 ER 病毒的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再次用 EB 病毒剌激后,可出现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为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 VCA-IgA 阴性和阳性正常人各11例和20例,以及 VCA-IgA阳性鼻咽癌病人11例(分别称为阴性组、阳性组和 NPC 组)的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免疫反应转化,所有受试标本都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出现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是5.91、8.10和4.73d,转化孔分别是90.74%、93.4%和97.17%;而出现大部分退变的例数分别为2/11、20/20和4/11,孔数分别为16/95(16.84%)、172/177(97.18%)和44/98(44.90%);出现退变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为18.25、18.30和26.67d,大部分退变出现的平均时间阳性组和 NPC 组分别为19.05和28.25d(阴性组2例,分别为25和30d)。NPC 组和各组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这种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对鼻咽癌病人及其患病风险者EB病毒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关系研究的阶段性小结,主要观察分析了鼻咽癌病人、VCA/IgA阳性者与阴性者EB病毒引起的T调节细胞与B细胞的变化.(1)VCA/IgA阴性者、阳性者与NPC病人的EBV相关抗体(EA/IgA、VCA/IgA、VCA/IgG)的阳性率和GMT是由低至高的关系,T调节细胞的数量是:T_4自高向低、T_8自低向高呈交叉发展。(2)体外感染EBV的PBMC的变化。前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EB病毒转化自体淋巴细胞所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系(LCL),以及用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和核蛋白—2(EBNA_2)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的重组病毒(Vac—LMP和Vac—EBNA_2)感染的自身纤维母细胞,同时作为刺激细胞和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5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慢病毒感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CRISPR/Cas9的293T细胞系,实现高效率基因编辑, PCR扩增Cas9基因片段,酶切后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ent-EF1a-MF-CMV-GFP-P2A-Puro上,将该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感染293FT细胞, 48 h后收集病毒并浓缩纯化测定其病毒滴度,最后用纯化后的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抗性和荧光标记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as9的细胞系,并对单克隆细胞进行DNA、RNA特异性和反转录验证。针对ABCG4基因设计sgRNA并构建重组载体感染单克隆细胞,通过DNA特异性和T7E1酶切验证基因敲除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as9-pLent慢病毒载体,用构建成功的慢病毒载体对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三质粒系统)并对包装成功的病毒进行了浓缩与纯化,最后通过病毒感染293T细胞,采用荧光观察的方式测定其病毒滴度均在10~6 TU·mL~(-1)之上。用纯化后的病毒感染293T细胞并通过加药(Puro)进行抗性筛选,筛选出3株能稳定表达Cas9的293T细胞系,目的基因ABCG4的基因编辑功能验证表明其中1株T7E1酶切掉带明显, sgRNA靶向敲除效率较高,该株命名为Cas9-293T-10A。该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Cas9的293T细胞系,可用于目的基因的高效敲除。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BV)的激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环境因素在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作者利用Raji细胞系统和间接免疫酶法测定了广东省常见的50种中草药和33种海洋生物对EB病毒早期抗原(EBV—  相似文献   

7.
用EB病毒抗原从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产生T_8细胞,并观察其对EB病毒活化自身B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组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EB病毒抗原诱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较全面了解EB病毒(EBV)感染时B淋巴细胞的早期动力学变化及免疫因素对其影响,我们用细胞培养、抗补体免疫酶、液体闪烁计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建立了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变化的综合检测观察系统。用本系统综合检测EBV体外感染PBMC及T、B淋巴细胞发现:(1)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发现的DNA病毒最近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即原称为“人B淋巴细胞亲和性病毒(HBLV)”的第六型人疱疹病毒(HHV—6)。一、HHV—6的发现、分离和细胞感染1986年Salahuddin等在培养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的新鲜血单个核细胞(MNC)时,发现一些MNC变为短命的、大而折光性强的细胞。电镜观察到这种细胞内有一种病毒,在细胞核内成熟,排出胞外并引起细胞死亡。当时认为这种细胞只表达B细胞的特异性抗原Leu12、B_1和B_4,而缺乏T细胞标志OKT_3、OKT_4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细胞培养、抗补体免疫酶、液体闪烁计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建立了EB病毒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早期变化的综合检测观察系统.结果表明,本系统可综合观察EB病毒体外感染B细胞早期的激活、增殖和分化的动力学变化过程,从而可反映EB病毒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早期过程中,免疫因素对其影响.本系统的建立,对EB病毒感染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有关疾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囊膜蛋白(Envelope,env)对NIH3T3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pCMV-dR8.91-JSRV-env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感染NIH3T3细胞。将JSRV-env基因连接红色荧光慢病毒报告载体pCMV-dR8.91,基因测序正确后将载体命名为pCMV-dR8.91-JSRV-env。将pCMV-dR8.91-JSRV-env重组质粒和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包装产生JSRV-env重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悬液利用超速离心沉淀法浓缩,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滴度。浓缩病毒转导NIH3T3细胞72h后,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env同源重组入pCMV-dR8.91载体,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pCMV-dR8.91-JSRV-env与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72h,real-time PCR验证JSRV-env过表达极显著(P0.01),JSRV-env重组慢病毒平均滴度为2.99×10~8 IU/mL;MTT分析显示10μg JSR-env慢病毒感染NIH3T3细胞72h显著促进NIH3T3细胞增殖(P0.05)。综上,成功构建了JSRV-env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证实JSRV-env能够促进NIH3T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模型,并使用c-Jun蛋白的特异性核酶Dz13抑制该蛋白的表达,探索c-Jun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后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核酶Dz13作用后c-Jun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且c-Jun蛋白的活化也随之降低。此外,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后3 d和6 d外周血内辅助性T细胞(CD4~+T)和杀伤性T细胞(CD8~+T)的增殖情况,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外周血内细胞因子IFN-γ、IL-6和IL-10表达。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病毒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明显增多,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明显上调;而抑制c-Jun蛋白表达后,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且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6和IL-10的表达量亦受到抑制。说明c-Jun蛋白参与调节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后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继建立分泌抗马铃薯Y病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杂交瘤细胞株之后,最近我们又建立了分泌抗马铃薯X病毒(PVX)株系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株。 以PVX的普通株系(PV54)和轻斑驳株系(PV197)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同骨髓瘤细胞(SP2/OAg-14)在聚乙二醇作  相似文献   

14.
记忆性T细胞位于黏膜表面可引发强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受体(TCR)检测特异性抗原产生有效免疫应答,包括激发局部先天性免疫细胞群进行组织特异性防御。因而,了解黏膜记忆性T细胞的功能有助于病原体防御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免疫耐受个体的B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病(HD)的发生密切相关[1]。人类受EBV感染十分普遍,然而仅有极少数个体发生恶性肿瘤,且EBV感染的个体不论有否发生恶性肿瘤均可产生一系列抗体。显然免疫系统在防止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体液免疫作用不大,而主要以特异性细胞免疫为主。另一方面,虽然机体有一定的潜在抗病毒反应,但人群中却有90%以上感染了EBV并持续存在,表明病毒可通过某些免疫逃避形式在有免…  相似文献   

16.
已感染EB病毒(EBV)者,如再次用EBV刺激,可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阳性正常人20例、VCA—IgA阳性鼻咽癌(NPC)病人1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这种转化和退变,全部阳性组受  相似文献   

17.
利用MDBK细胞从奶牛卵巢中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毒株。设计扩增IBRV的通用引物,对卵巢组织中的病毒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对卵巢组织感染MDBK细胞,进行IBRV的分离培养;测定IBRV的TCID_(50),同时利用IBRV F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在MDBK细胞上产生了明显的病变;用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目的序列与IBRV基因序列一致;该毒株的病毒滴度为10~(6.75) TCID_(50)/mL。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疑似感染细小病毒(CPV)犬粪便,采用同步培养法接种胎猫肾细胞(FK81)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PCR检测、HA试验、电镜观察、PEG纯化,获得1株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AT-7株.感染的F81细胞48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感染的F81细胞中扩增出CPV基因的特异性片段;病毒液可凝集猪红细胞,血凝价为1:128,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  相似文献   

19.
H5N1型禽流感模型侵染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HA、NA的侵染模型病毒,并对构建的模型病毒进行侵染活性及特异性检测。【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5N1型AIVHA和NA基因,经纯化回收后将其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中,构建pcDNA-HA、pcDNA-NA。然后采用磷酸钙共转染方法,将pcDNA-HA、pcDNA-NA和含有LUC报告系统的HIV骨架表达载体pNL4-3.Luc.R-E-,共同转染293T细胞,构建HIV/HA-NA模型病毒,对HIV/HA-NA模型病毒进行细胞侵染活性及特异性检测。【结果】HA、NA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HA、pcDNA-NA与HIV骨架载体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组装,获得了HIV/HA-NA侵染模型病毒;敏感细胞特异性检测及侵染活性分析表明,HIV/HA-NA模型病毒与其野毒具有共同的敏感细胞。报告系统数据显示,模型病毒可以定量检测其对细胞的侵染程度。【结论】成功构建HIV/HA-NA模型侵染病毒,可以模拟H5N1病毒的侵染过程,定量报告病毒的侵染程度,并且该模型病毒不具有增殖能力,安全可靠,可以方便地用于普通实验室AIV抗体检测和特定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和ConA诱导后对EB病毒(EBV)感染自身PBMC早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HA诱导细胞对EBV感染自身PBMC后的EBV核抗原(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均有抑制作用,但对Ig分泌多数有促进趋势,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