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覆盖旱作栽培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后茬大麦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且硝态氮、铵态氮从表层(0~20cm)到底层(60~80cm)依次降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处理都表现出0~40cm土层氮素表观盈余,水作、盖草和裸露处理后茬分别比覆膜处理后茬高40.5%,39.5%和36.1%。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处理后茬摄高,分别比水作后茬和裸露后茬增加837kg/hm^2和251kg/hm^2。后茬大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均以前茬盖草早作处理最高。覆膜、盖草和裸露旱作水稻后茬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水作稻后茬大麦高16.1%,17.5%和13.8%。土壤氮素转化和大麦产量均表明,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大麦轮作是一种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硫酸镁锌硼对甜菜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勒泰地区由于常年种植喜硼、镁、锌作物如甜菜、玉米、油葵等,土壤含硼、锌、镁元素极度不均,耕层(0~20cm)有效硼含量为0.02~6.75mg/kg,平均0.54mg/kg,有效锌含量为0.22—2.0mg/kg,平均0.65mg/kg,代换性镁含量为0%~0.0354%,平均0.011%。目前土壤严重缺硼面积占50.75%,严重缺锌面积占62.59%,严重缺镁面积占42.1%,特别是甜菜种植区缺硼、镁、锌现象较为普遍,已经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长期水稻-大麦轮作体系土壤供氮能力与作物需氮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18年稻麦轮作,7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水稻-大麦轮作系统中土壤生产力、氮素自然供应能力、作物氮素内部利用率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下,土壤对大麦产量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9%,水稻为75%~81%; 肥料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31%和19%~25%,可维持每年生产大麦2.3 t/hm2、稻谷6~7 t/hm2。土壤氮素自然供给力在大麦上平均为75.9%,比水稻的低3.3%~7.2%。在一年三熟水旱轮作制中,土壤和环境年供氮118~299 kg/hm2; 在一年二熟轮作制中为86~199 kg/hm2。施氮肥条件下,大麦的氮素内部利用率为31.0~56.3 kg/kg; 水稻在23.6~50.2 kg/kg之间变动; 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变幅在27.5%~41.2%,水稻为14.6%~41.2%。在稻麦轮作系统中,如果想获得作物产量12 t/hm2(4 t大麦和8 t 单季稻),需要每年施氮肥 N 226~337 kg/hm2。为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在氮肥推荐时不但要考虑作物的目标产量,作物对氮素的需要量,还要充分考虑土壤和环境氮素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姜益娟  郑德明  吕双庆  朱朝阳  伍维模 《土壤》2004,36(1):43-45,60
目前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3~24.21g/kg之间,平均14.65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胡敏素碳(C)含量占到有机质C量的53%~70%,平均6l%,腐殖酸C量只占39%。  相似文献   

5.
灌水与肥密配置对甘啤7号大麦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高产、优质、节水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的肥密组合,2012~2013年,研究两种灌水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栽培密度对啤酒大麦甘啤7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一次(S1)和全生育期灌水两次(S2)处理下均为高肥水平(F4)大麦籽粒产量高于其它施肥水平,两种灌水条件下,F4较不施肥处理F1(CK)增产幅度均达到60%以上。S1与S2处理均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各施肥水平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F1、F2与F3施肥水平下其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或者优级酿造标准。播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无影响。通过肥料和密度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组合F3M2产量在所有组合中始终位于前四,并且其酿造品质一直良好。在相同肥密配置下,S1与S2处理的产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基本表现为大麦籽粒产量S1S2。综合生态、经济以及其酿造价值等诸多因素,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全生育期灌水一次,肥料施用量为180 kg/hm2,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山西小麦主产区土壤中钴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研究了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之一——运城市土壤中钴的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市4县区土壤全钴含量为1.65~17.85mg/kg,平均6.00mg/kg,略高于缺钴临界值5.0mg/kg,而低于全国平均值11.2mg/kg;土壤有效钴含量为0.060~2.235mg/kg,平均0.694mg/kg。在34个土样中,大约有60%的样品有效钴含量低于均值.而含量高于均值的土样仅占总样品数的40%。试验区主要土类褐土和潮土全钴含量分别为6.17mg/kg和4.73mg/kg,有效钴含量分别为0.708mg/kg和0.589mg/kg。影响土壤中全钴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铁锰含量,影响有效钴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7.
华北潮土长期试验中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蔡祖聪  钦绳武 《土壤学报》2006,43(6):885-891
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试验,对该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氮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50kg hm^-2季^-1的情况下,化肥N、P、K配合施用(NPK),小麦和玉米产量最高,且年际之间变化小,14a平均产量分别为5261kg hm^-2和7633kg hm^-2。在等N、P、K的情况下,1/2氮用有机肥(1/20M),作物产量略低于NPK;全部氮用有机肥(OM),平均产量分别降低22%和16%,产量年际变化大,但表现出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小麦和玉米氮肥平均利用率NPK分别为60%和61%、1/20M为51%和56%,OM为33、6%和42.5%。上述处理的表层土壤(0~20cm)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依次递增;作物吸收和表层土壤残留氮合计占氮肥施用量的69%、75%和69%,均未发现NO3^-盐向土壤剖面深层的移动,N2O的排放系数〈0.24%。不施P肥的处理(NK),作物产量极低,氮肥利用率几乎为零,且有大量的NO3^-向剖面深层迁移,在0~100cm范围内,NO;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N2O排放系数小于上述3处理。由此可以得出,在该土壤上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年氮施用量300kg hm^-2,如果配合P、K肥,可以持续保持较高的产量,且不造成NO3^-盐淋移和大量N2O排放。  相似文献   

8.
有色大麦较普通大麦含有较多花色苷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功能。为了解大麦籽粒花色苷的遗传特点,选育高花色苷含量的大麦新品系,本研究以紫光芒裸二棱×Schooner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测定3个试点[玉溪(2013年)、白邑(2014年)及嵩明(2015年)]的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粒色,分析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粒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RIL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遗传变异大,3个试验点大麦总花色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0.36~1.38、0.50~1.50、0.50~1.58 mg·g-1,变异系数为25.00%~33.85%。大麦总花色苷含量呈右偏态、尖顶峰分布,由主效基因控制遗传。高海拔冷凉气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累积。3个试点大麦总花色苷含量与粒色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麦籽粒颜色越深,其总花色苷含量越高。与紫光芒裸二棱相比,3个试点有8个共同株系(27、34、35、37、38、60、138、167)的总花色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为高花色苷含量大麦种质创新及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麦是主要的小禾谷类作物之一,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然而我国大麦病害种类多、危害大、并时常爆发成灾,严重影响大麦的高产稳产和品质。本研究介绍了一个基于.NET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用于管理大麦病害信息,能对大麦病害监测和防治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立架栽培甜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并为制定立架栽培甜瓜不同生育期科学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立架栽培甜瓜为材料,通过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甜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伸蔓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而坐果期和成熟期则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整个生育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坐果期不同肥力水平下立架甜瓜全株磷素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即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坐果期和成熟期高、中肥力试验区立架甜瓜全株钾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低肥力试验区,而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甜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伸蔓期和坐果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积累量的15.3%~18.9%、14.5%~17.3%、11.0%~ 13.9%和25.7%~33.4%、23.4%~27.5%、17.6%~ 25.1%,成熟期甜瓜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剧增,分别达102.8~145.4 kg/hm2、37.9 ~43.0 kg/hm2和347.9 ~449.8 kg/hm2.总体而言,立架栽培甜瓜对钾的吸收量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0∶2.53.  相似文献   

11.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18℃)、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677.4h)、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73.6mm)、无霜期长(平均283d),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是江西省三大棉花主产区之一,常年棉花种植面积7000hm^2左右。棉田土壤主要有黄泥土、黄沙泥土、潮土以及石灰泥土。据土壤测试结果,渝水区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3%、速效磷(P2O5)含量10~20mg/kg、速效钾(K2O)含量100mg/kg左右、有效硼含量0.18~0.55mg/kg。可见棉田土壤磷、钾养分较缺乏,尤以缺硼严重;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膜沟栽培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冻害是限制陇东旱作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膜沟方式栽培,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高、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差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较露地平播提高2.44~3.17个百分点,土壤温度提高2.3~3.2℃,越冬死亡率降低11.59个百分点,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露地平播栽培分别增产899.1kg/hm^2和1331.25kg/hm^2,增产率分别达25.9%和43.7%。  相似文献   

13.
解磷菌剂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课题组自行分离筛选的B2和B67解磷菌株研制的菌剂,在盆栽和大田试验过程中,菌剂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而且是菌剂和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显著。施用了解磷菌剂或菌剂和化肥配合施用后,盆栽玉米的株高、鲜重和干重,较CK增加15.2%~89.2%,玉米单株吸养量较CK增加20%~146%;青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较CK增加15.8%~41.6%,和CK比较差异显著;小麦的株高、有效小穗数、穗粒数、粒重以及生物量也较CK差异显著,大田试验的几种作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另外B2和B67接种到山西省典型土壤中,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且发现其溶磷效果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有效活菌数相关,解磷菌剂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同时,也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郊区农田氮养分平衡及其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郊区的43块定位农田连续3年的跟踪监测分析,比较了50种作物以及5种不同轮作农田的氮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农田的氮养分盈余趋势为水生蔬菜类≥水果类〉旱作蔬菜≥大田作物≥草皮;不同轮作农田氮养分盈余大小表现为:菜菜轮作〉果树单作〉菜作轮作〉草皮单作〉作物轮作;(2)不同作物及不同轮作农田收获时土壤速效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氮养分盈余多的农田土壤的速效氮含量也高;(3)不同作物以及不同轮作农田氮养分盈余与收获时土壤表层(0~30cm)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1040hm2田间作物上喷施植物增产增糖剂“施施乐”(CCR)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产幅度为3%~24%,大部分为10%~20%,结实率提高3%~9%;绿肥作物紫云英茎叶增产42.6%~56.2%;大乌圆龙眼、荔枝和橙果果汁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0.82%~1.37%,0.95%~1.14%和0.74%;橙果维生素C含量提高24.4%。上述结果说明CCR在提高大田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其产品质量中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通过7年的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使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发展态势,促进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上升的最快,从1996年的1.26%升高到2001年的1.96%。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持续稳定的提高作物产量。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冬小麦年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和对照分别增产1808.14kg/hm^2和3652.39kg/hm^2;夏玉米产量分别增产2668kg/hm^2和5062kg/hm^2。  相似文献   

17.
麦芽质量对啤酒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研究有质量缺陷的麦芽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对糖化麦汁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感官缺陷会引起糖化麦汁口感异常;麦芽水分低于4.5%会让麦汁香气不足,水分高于5.5%则会使麦芽的利用率降低;麦芽中的β-葡聚糖含量超过20 mg/100g,不但会使糖化麦汁的过滤速度延长5~10 min,同时还会降低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麦芽粗细粉差直接影响糖化麦汁的粘度、α-氨基氮含量以及库值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β-1,3.1,4-葡聚糖酶是重要的工业用酶,可有效减少大麦β-葡聚糖在啤酒酿造中所造成的麦汁过滤困难和啤酒的非生物性浑浊等负面影响。但内源β-葡聚糖酶在麦芽干燥和糖化过程中丧失了大部分活性。而微生物来源β-葡聚糖酶与麦芽内源酶有相同的底物专一性,且热稳定性优于麦芽内源酶。本研究对Bacillus subtilis mutant ZJF-1A5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并对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酶的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中镉对大麦和多年生黑麦草毒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萱  陈宏坪  李明  杨新萍 《土壤》2019,51(6):1151-1159
根据不同终点、不同农田土壤的植物毒性测试可为基于生态毒理效应的土壤镉(Cd)环境质量标准值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以大麦和黑麦草为供试植物,研究了中国14种不同农田土壤,添加多水平外源Cd对大麦根的相对伸长量和黑麦草的发芽率、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并结合Log-Logistic分布函数模型确定不同土壤中大麦和黑麦草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毒性阈值(EC50、EC10),也测定了黑麦草地上部的Cd含量。结果表明,外源Cd含量在0~200 mg/kg时,大麦根长随土壤Cd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EC50值为7.8~61.7 mg/kg,EC10值为0.2~5.4 mg/kg,均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外源Cd含量在0~500 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随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5 mg/kg)后下降(≥25 mg/kg)趋势,EC50值为29.7~499.7 mg/kg,EC10值为4.4~200.0 mg/kg,二者与土壤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外源Cd含量为5~25 mg/kg时,外源添加Cd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当外源Cd含量为500mg/kg时,仅有5种土壤中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黑麦草地上部Cd含量随着外源Cd含量(0~100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黑麦草地上部对土壤Cd的富集程度与土壤pH极显著负相关。黑麦草具有作为草坪草中Cd污染修复植物的潜力。大麦对土壤Cd污染胁迫比黑麦草更为敏感,总体上,pH是影响土壤Cd植物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土壤、蔬菜Cd污染相关性分析与土壤污染阈限值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探求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蔬菜污染的相关性,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该研究以郑州市常见的5种叶菜类蔬菜(油麦菜、荆芥、蕹菜、生菜、苋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不同浓度 Cd污染与蔬菜污染的相关性,并对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的土壤污染阈限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污染的土壤对蔬菜生长、产量有促进作用;随着Cd浓度的增加,5种蔬菜中的Cd含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蔬菜中的Cd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较好;模拟得出土壤Cd阈限值为:油麦菜(0.3199±0.0349)mg/kg,荆芥(0.3335±0.01904)mg/kg,蕹菜(0.1952±0.1072)mg/kg,生菜(0.1554±0.0064)mg/kg,苋菜(0.2690±0.0532)mg/kg;对Cd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生菜、蕹菜、苋菜、油麦菜、荆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