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54-7455
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障碍,探索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提出通过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建立农村房产登记制度、宅基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和收益分配体制等措施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应对目前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并允许其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应与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城乡一体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基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的调研,分析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存在问题,剖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结果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化,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农村住房、实行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等做法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户多宅"、违法违规用地建房和非法流转交易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需求,法律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缺位以及与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据此,提出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宅基地交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正当性辨析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6-14738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5.
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186-188,191
简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特点,明确了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针对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无法可依、流转混乱的状况,从立法的角度提出了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必须规范流转的方式、对象、原则、条件、程序、收益分配、产权关系等内容,以期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使之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笔者以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一些建议,以期宅基地流转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宅基地利用中的问题及现有流转形式的适法性.为进一步促进、完善河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提出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储机制,明确产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确宅基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做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配套服务的多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一些市、县(市)、区列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步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1.主要做法(1)稳慎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索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内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使用权的方法路径。一是坚持政策规范。试点地区先后出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性政策,确保依法、有序流转。如德清县制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规定》、义乌市出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办法》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澎涛  陈景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19-22020
阐述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现状,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措施:明确产权界定,确定流转基础;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完善宅基地价格机制;完善宅基地流转法律制度,维护农村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振举  关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91-13693
从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公平与效率,确保集体土地资产安全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性。认为在产权明确、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规范政府行为,加大对经济发达区域的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分区域、有差别地推进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士银  周飞  吴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4-4356,4396
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宅基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来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与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詹莉  周慧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12-2413
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的特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形势,介绍了陕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新华  刘峥  刘卯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97-4098,4136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该研究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如村镇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导致耕地面积大量缩减;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低等.提出了合理规划,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完善土地政策和法规等对策建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7.03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