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阐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及其时段效应。【方法】选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试验,研究抽穗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特征谱、Mg/ K及籽粒的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抽穗结实期高温使两品系稻米长宽比变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淀粉RVA谱特征值崩解值降低,冷胶粘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峰值时间延长,Mg、K含量增加,Mg/K比值降低;淀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高温条件下,淀粉粒间结合较为疏松,籽粒内大多以单个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折光率下降,胚乳透明度降低,导致垩白形成。相同处理条件下,耐热品系996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低于热敏感品系4628。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始穗后8—14 d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始穗后15—21 d、1—7 d、始穗后22—28 d影响较小。【结论】始穗后8—21 d是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对稻米品质形成具有决定作用,而结实后期(始穗22 d后)环境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
稻米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d内的日均温度是结实期温度对稻米胶稠度影响的主要时段。对稻米胶稠度与齐穗后20d温度关系的回归分析可知,稻米胶稠度随该时段温度的变化呈直线和抛物线型两种趋势,且这种趋势类型的形成与品种的熟性有关,并与品种对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和最适温度范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采用大田分期播种方法,研究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气候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结实期日平均气温和日均辐射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结实期不同时段日平均气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结实中期日平均气温对品质影响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结实中期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稻米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多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生内的日均温度是结实期温度对稻米胶稠度影响的主要时段。对稻米胶稠与齐穗后20天温度关系的回归分析可知,稻米胶稠度随该时段的变化呈直线和抛物线型两种趋势,且这种趋势类型的形成与品种的熟性有关,并与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和最适温度范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之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3个品种不同时期抽穗试验研究了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糊化温度(GT)等性状受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影响较小,而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AT)、胶稠度(GC)、整精米率等则对日均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影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灌浆结实期日均温〉26℃的天数、〈21℃的天数及平均日均温与品质性状关系密切;温度分布的不地米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温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期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结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期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就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通过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组合的分期播种和收获试验,分析了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米饭质地和食味感官评价值的影响以及上述诸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的变异系数,并对水稻灌浆结实期若干气候因子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5个性状即蛋白质含量、米饭质地的硬度和弹性以及米饭食味感官评价中滋味和弹性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变异系数的大小大致分为3类,其中咀嚼性的变异最大;弹性、胶性和凝聚性居中;其它性状较小.在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因子中,水稻灌浆结实期日均气温的作用较大.丰两优1号组合在温州地区可选择6月15日左右播种, 灌浆结实期的平均气温约22.0 ℃,并适当推延收获期将会取得最佳品质效应.丰两优1号的直链淀粉含量约16%、蛋白质含量约9.0%、质地弹性约1.3、咀嚼性大于400 g,米饭食味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9.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和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长/宽)、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和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应不敏感.经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日均温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呈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在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及品种区域化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193,自引:9,他引:193  
本文论述我国稻米的品质改进,内容包括:⑴稻米品质的评价;⑵品质性状的遗传;⑶品质性状的育种改良;⑷影响稻米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可能受母株基因型或胚乳基因型控制,或兼而有之。现已明确,米的一些形态性状,如粒长、粒宽、粒重等,主要受母株基因型控制;这些性状在F#-2米粒间无明显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性状,则主要由胚乳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均发生分离。杂种稻米的理化性状是很难一致的。当前优质米育种应特别注意:⑴改进米的外观品质;⑵根据用途改进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⑶选育含胚米;⑷改进特种米(黑米、香米和糯米)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综合米质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模糊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评判多指标稻米品质的综合模型,据此可对任一品种多指标米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估,即对任一品种可用一个指数来衡量米质的综合表现,本文将其称为“综合米质指数”。本试验选用25个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测定了10个米质性状,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综合米质指数、产量及早晚季米质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系统观察了夏玉米籽粒(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分布与消长,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囊至原胚期,子房柄、子房壁、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合子、原胚及游离核胚乳中存在许多小球形淀粉粒,处于不断积累同时又不断被利用的状态,是碳水化合物的暂时性贮藏形式,对籽粒的器官建成起重要的营养作用。胚器官分化期,胚和胚乳中开始形成淀粉粒,随籽粒发育,其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直到籽粒完全成熟。这些淀粉粒是碳水化合物的永久性贮藏形式,积累的先后顺序及充分程度与籽粒重量、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干湿粮混合实验台上进行混合粮降水幅度△M与原粮水分M,热介质温度T及干湿粮混合比n的关系研究。以玉米小麦为例,分析各参数对△M及温风去水和冷风去水两工艺对△M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单粒稻米冷碱糊化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法,即米粒不经磨粉、煮沸,只通过冷碱液直接糊化来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此方法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方法及小样米粉(20mg)冷碱糊化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用单粒稻米冷碱糊化法分析了7个组合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或糯稻的杂交组合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或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可能还受一些微效基因影响,并存在基因剂量效应;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糯稻的杂交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可能受不同的Wx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属数量遗传。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水培条件下于移栽至抽穗期 ,设计 8种施氮浓度 (0~ 4 9mg/kg) ,研究其对汕优 63谷壳大小、谷粒充实程度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1处理间粒重极差达 4 .72 mg。与对照相比 ,降低施氮浓度有利于提高粒重 ,施氮浓度过高 ,粒重显著下降。 2降低施氮浓度能显著增加谷壳的长度、宽度及面积 ,增加施氮浓度可提高饱粒的充实程度。 3从谷壳大小及谷粒充实度来看 ,处理间粒重的差异主要是由谷壳大小所造成。 4不同施氮浓度条件下 ,谷壳宽度的变异大于谷壳长度 ,谷壳宽度是决定谷壳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杂种小麦组合的籽粒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参试的杂种小麦组合粒数和粒重具有明显的平均和超标优势;可孕花结实率高,粒数多;籽粒库容大,灌浆历期长,粒重高;并分析了不同部位籽粒发育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相似文献   

19.
水稻颖花根活量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1988~1990年在江苏农学院水稻网室内进行。供试品种(组合)为汕优63和献改优63。在群体水培及盆栽条件下,生育前、中、后期设计不同氮素处理,调节根量、根系活力和颖花量,研究结实期根系活力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实期颖花根活量越大,籽粒主要灌浆期灌浆强度越大。随着颖花根活量的增加。灌浆强度增加幅度,一次枝梗籽粒:中部>下部>上部,二次枝梗籽粒:上部>中部>下部;当颖花根活量大于0.876μgα-NA/颖花·h时,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灌浆强度将大于上部;(2)颖花根活量与全穗、穗上,中、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饱粒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随着颖花根活量的提高,一、二次枝梗籽粒的饱粒率的增加幅度均是下部>中部>上部;(3)颖花根活量较小时,开花越早的强势花的粒重越高,随着颖花根活量的增加,强、弱势花粒重的差异变小,当颖花根活量大于0.841μgα-NA/颖花·h时。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粒重将大于上部;(4)提高颖花根活量能明显地提高结实期叶片的净同化率。延缓叶面积指数的下降速度,并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这是提高颖花根活量能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重要生理原因。认为水稻高产栽培在增加颖花量的同吋,必须使根量和根系活力得到同步增长,以保持较高的颖花根活量,这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5GSH-45型谷物烘干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5GSH-45型谷物烘干机的工艺流程,结构特点及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大型饲料厂和粮库几年来的使用,证明该设备工作可靠,烘干质量好,无焦糊粒,降水幅度大,能使任意高水分的谷物一次降至安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