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分析了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分期播种对生育特性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自10月8日至2月8日播种的,均能正常抽穗结实,而以前三期播种的生长期较长、差异较小;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在3月8日,4月8日和5月21日后播种的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而强春性品种则部分能开花结实。春夏播的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停止在单棱期至二棱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播种至出苗、出苗至三叶和拔节至抽穗基本是积温效应,分别为100—150℃、100—130℃、和450—550℃,抽穗至开花的天数取决于抽穗后的外界温度,日平均气温如<20℃则延迟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天数与>25℃的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三叶至拔节是各生态型品种对外界温、光反应差异最大的时期,较高的温度可缩短春性品种三叶至拔节的天数,而冬性品种则延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大、小麦各生育阶段和穗原基分化的特点,及光温等因子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大麦早熟发育特点、生长锥分化及营养、生殖生长的转折点提出了不同看法。1.同类型大麦与小麦相比,出苗~抽穗各阶段差异极小。大麦早熟主要是抽穗~成熟时间短。2.不同类型、播期间以出苗~拔节天数变化最大。大麦早熟优势主要是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大麦最小营养生长期明显比小麦短,且各类型间差异极小。3.伸长期的出现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是积温效应,而与春化无关。认为小麦对春化反应敏感期及营养、生殖生长转折点是单棱~二棱;而大麦是二棱~三联期。4.拔节~成熟期温度对各生育阶段持续期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且为负值。出苗~拔节春化反应极弱的春性大麦品种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有春化反应的大、小麦品种,低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用来源不同的主要类型的小麦栽培品种(1977—1978年为31个,1978—1979年为22个),主要考察了冬性、半冬性与春性各品种的生育期、发育时期与积温以及主茎出叶数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之间生育期长短存在着差异。在高肥、适期播种条件下,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平均为255.6天,半冬性品种为245.8天,春性品种为237天。播种—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三个生育阶段的时间分配,冬性品种依次为175.4、43.3和36.9天,半冬性品种为163.4、44.7和37.7天,春性品种为150.7、47.3和39.0天。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育期总积温(>0℃)差异显著。冬性品种两年平均为2407.1℃,半冬性品种为2206.2℃,春性品种为2076.7℃。各发育时期经历日数与积温也有差异。播种至拔节,冬性品种高于春性品种;拔节至成熟,春性品种又高于冬性品种。不同类型冬小麦主茎总叶片数差异较明显:冬性品种为15—18片,平均为15.9片;半冬性品种为12—15片,平均为13.9片;春性品种为10—13片,平均为11.7片。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冬前,而春季出叶数则相近。幼苗安全越冬的主茎叶龄数,冬性品种为七叶一心至八叶一心,半冬性品种为六叶一心至七叶一心,主茎幼穗分化在单棱至二棱期;春性品种为五叶一心至六叶一心,主茎幼穗分化在单棱至二棱初期。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生长锥分化与温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态类型的七个小麦品种生长锥分化进程及其与温光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锥分化进程随品种类型而异,春性品种快于冬性品种,但差异最大的是单棱期至二棱初期.伸长期与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即温度越高,天数越短.此外,还发现伸长期存在着"积温效应".日照长度是影响单棱期至二棱初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所有品种单棱期至二棱初期的天数均与此期的平均日长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冬性品种还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高温长日加速二棱初期至雌雄蕊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6.
对半冬性、春性、多穗型、大穗型等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分别为10月10日左右和10月20日左右;半冬性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的合理密度分别为180万/hm^2和240万/hm^2基本苗。提出了各种类型小麦品种在6000kg/hm^2产量水平下冬前及春季的合理群体指标及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 正确选用小麦品种,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实规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选用小麦品种应遵循以下策略。一、品种类型。湖北省位于南北气侯过渡地,以稻麦两熟和棉麦两熟为主。小麦生育期内积温高,无明显越冬期。中、后期雨水偏多,灌浆期短。适应这种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品种类型,应是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即早茬采用半冬性品种,中、晚茬采用春性品种。冬性和春强性的品种都不大适应。因为冬性品种生育期长,幼穗分化起步晚,成熟迟,在上述气侯带种植容易加重病害且使穗头变小,粒重降低。强春性品种虽然幼穗分化早,但耐寒性差,冬春易受冻害。而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幼穗分化较早,分蘖成穗适中,自动调节能力强,冬春不易冻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产品种分蘖特性与成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品种成穗分蘖主要是1级和2级分蘖,即由Ⅰ、Ⅱ、Ⅲ、Ⅰp、Ⅳ、Ⅰ1、Ⅱp、Ⅱ1等蘖位构成;3级分蘖几乎不能成穗.②高产品种2级分蘖成穗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变幅,是品种个体在成穗数目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的因素.③成穗分蘖多为冬前及冬季分蘖,冬后分蘖基本不能成穗.④品种成穗的多少,主要在于1、2级分蘖成穗保证率的大小及其稳定性;品种分蘖成穗保证率与分蘖生出的同伸性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育种实践中,可通过分蘖同伸性的选择,提高品种的成穗率.⑤春性品种分蘖具较强的越冬滞育性,冬性品种冬季分蘖滞育性相对软弱.  相似文献   

9.
迟播对早熟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个不同熟期早熟大豆品种8个播期试验,研究早熟大豆品种在迟播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墒情下,播种~出苗的天数与其间的平均气温呈极密切的负指数关系,播种~出苗的日平均气温对出苗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熟期的早熟品种出苗~开花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开花~成熟的天数先是降低然后略有升高;出苗~成熟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即晚播对整个生育阶段的影响主要是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早熟品种迟播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加快大豆出苗的速度,在24℃条件下出苗可缩短4 d.早熟品种晚播后,出苗~开花阶段、出苗~成熟阶段日数与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呈直线正相关,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于小麦的冬、春性类型在遗传上、生理上的差异及对春化和光周期的反应,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Torao Gotoh等对冬小麦春化反应进行了基因分析。ΓepMaH研究了春性品种光周期反应的形态特征。国内外关于小麦主茎叶数,叶龄与穗分化进程的对应关系、生育阶段的划分也有许多研究。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不同类型品种,周年分期播种,研究小麦主茎叶片数及穗分化进程的变异,以探索冬、春性品种叶数及穗分化进程的形态指标,并以此划分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麦套稻因前期与小麦共生旱长,齐苗期长2~14d,出苗率低36.2%~91.3%,苗质弱,单位长度占有的干物重只及对照的1/3,营养生长滞后,但叶龄进程随生育期推进而明显加快,叶差由苗期的2.2个至拔节期为1.1个,抽穗期仅差2~3d,即总生育天数与总叶片数相当;在器官建成上表现为个体生长不足而群体优势明显,亩成穗数多10.1%~13.1%。而每穗实粒数下降14.1%~22.1%,千粒重差异不大,最终产量差异不一致。试验以生育期适中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共生期3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11个地市8258名20岁以上的农民进行了67项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农民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价值取向、人均收入、体育投入、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探讨了山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依据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农民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山西省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文中反映的问题,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个种皮单宁含量不同的蚕豆品种,发现高、低单宁品种间,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种皮干物质和单宁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合成期和分解期。依据品种在单宁合成期和分解期变化的差异,可将蚕豆品种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种皮单宁缓慢合成快速分解型是低单宁品种。发育过程中,种皮单宁含量与种皮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8902S生育期最长、K-9S其次、W6184S最短。W6184S的生育期在不同生态点的差异性最小;8902S则在同一地点不同播期间变异最小。植株的高度、幼穗的长度、每穗的总粒数均是8902S>k-9S>W6184S,但它们的变异性则刚好相反。提出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具有不育基因表达的启动温度、不育基因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育性恢复起始温度和育性完全恢复的临界温度四个温度阀值的新观点。核不育基因的表达与育性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同时,讨论了核不育系的选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流域光热资源丰富,适宜两熟栽培。1991~1992年两河流域建成小麦玉米套种吨粮田36.2万亩。最佳种植方式为70~75cm带种6行小麦,预留50~45cm空行套种2行玉米;最佳配套品种:小麦为冀麦5418和冀麦76,玉米为Sc704和掖单12;最佳施肥量为小麦有机肥3t+N15P12,玉未有机肥2t+N15;投产比为1:2.3;光能利用率提高14.3%,热能利用率提高14.8%,净同化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17.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18.
小麦近缘种属对赤霉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7个属———山羊草属(Aegilops)鹅观草属(Roegneri a)、大麦属(Hordeum)、赖草属(Leymus)、冰草属(Agropyron)、披碱草属(Elymus)、和偃麦草属(Elytrigia)共36个种的202份材料采用自然发病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抗赤霉病穗腐的鉴定。结果是:鹅观草属中有9个种的61份材料具有高抗扩展特性,侵染仅限于小穗,不扩展至主穗轴,有部份材料同时还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山羊草属有1份材料经接种鉴定具有一定抗侵入能力,该属的其余材料和其余5个属的材料均表现感病,既不抗侵入也不抗扩展。因此从鹅观草属的材料向小麦转移抗赤霉病基因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抗病害扩展,而不是抗病菌侵入。抗病品种的特点是病害自侵染点向邻近小穗扩展速度慢,穗轴受害轻或不受害,病小穗数少;在感病品种上,病害扩展速度快,可导致全穗枯萎。不同抗性品种对真菌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抗病品种耐毒力强,细胞膜损伤程度轻,胞内电解质外漏量少;这种电解质外漏量间的差异,可采用电导仪测定组织侵出液的电导率而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