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立才 《食用菌》2000,22(6):12-13
本文以匀浆的种子进行4种食用菌的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交浆接种法生长明显加快,菌丝收率提高很多,醪液中菌球极为细密,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接种通常是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完成的,这不仅要求环境严格消毒,还要使用一整套设备,操作烦琐,工作效率低.为了提高接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需要,本试验采用液体菌种在开放的空间进行连续定量接种的方法,并与常规接种方法作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立才 《食用菌》2004,26(2):44-45
液体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少量液体菌种大多采用摇瓶机和通气瓶,磁力搅拌发酵器近来也有应用。由于购买设备价格较高,对于许多生产规模不大的菇农来说,自制价格较低的液体发酵装置具有实际意义。笔者试制了一种简易磁力搅拌发酵器,经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牛贞福  国淑梅 《蔬菜》2003,(4):23-23
近几年来,我国栽培食用菌的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生产和栽培过程中,污染率一直居高不下,给制种单位和菇农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菌种污染的原因除了菌种本身不纯、设备简陋、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环境污染等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制种工艺和方法有关。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有关工作和调查,总结出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率的几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组织分离母种时,不用作常规的表面灭菌处理,而是在无菌条件下,经无菌操作,直接将子实体内的菇肉接入试管培养基上培养,该法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而且成品率高。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稳  朱忠贵  李萍萍 《食用菌》2005,27(1):20-21
由于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菌种成本低,接种简便,便于管理,易于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优点,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和使用液体菌种。然而,在液体菌种的生产过程中,对培养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对污染的检测并恰当的安排生产是液体发酵的关键技术之一。现介绍几种实用的污染检查方法及常见指标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采用先进的设施、器材逐步代替沿用数十年之久的陈旧设备,势在必行。笔者曾先后跟国内厂家联合研制成SZT—101型和ZH—1型食用菌超净台。在此基础上,新近又跟嘉兴新丰净化设备厂共同研制生产了HC—A食用菌接种超净台。可以说,这是食用菌专用超净台的第三代产品,88年5月通过三省一市专家鉴定,一致认为它是价廉物美,设计合理,制造精良,适于食用菌斜面和瓶,袋菌种扩制的先进设备。报告如下。一、超净台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所谓超  相似文献   

8.
朱妍梅  崔小平 《食用菌》2006,28(5):34-34
阿魏菇生长在新疆高寒地区阿魏根上的一种木腐菌。其固体栽培一般需6~7个月,液体培养可缩短其生长周期,又可作为液体菌种。为此对不同的阿魏菇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秀云 《食用菌》2000,22(1):9-10
羊肚菌的菌种一般是从子实体的组织块或孢子分离而得,但是用这样的菌种多半不能栽培出子实体。这可能与栽培方法有关,也可能与菌种有关。为了培育能在生产上应用的菌种,亦即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种,笔者进行了羊肚菌的自交和杂交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菌株与培养基 从野生羊肚菌分离而得,分别定名为A,B,C,D。培养基:以PDA为基础,加入少量其它成分。1.2方法和步骤 用多孢子分离法取得纯净的孢子悬液后,再稀释成每滴液体约只含1个孢子的孢子悬液。用一般方法制作较薄的加富PDA平板。每个平板上确定14个点,每个点…  相似文献   

10.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贵巧 《食用菌》2003,25(4):16-16
食用菌液体菌种有发菌周期短、发菌整齐的优点 ,因而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 ,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液体菌种都有一定的保存期 ,超过保存期 ,菌种的生活力下降 ,菌种萌发慢 ,菌袋易污染。本试验以平菇、香菇为例 ,揭示了液体菌种做原种 ,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保存期。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①菌株 :平菇 (西德 89) ,香菇 (L36) ,为本试验室保存的菌种。②培养基 :试管斜面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 ,琼脂 2 0g ,水 1 ,0 0 0mL。pH自然 ;液体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 ,磷酸氢二钾 1 g ,硫酸镁 1 .5g ,水 1 ,0 0 0mL ;栽培种…  相似文献   

12.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大兴安岭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苗圃。地理位置为东经124°09′,北纬50°25′,海拔450m,年降水量为450~500mm,年平均气温为-1~2℃,有效积温1700~1900℃,无霜期100~110天。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采用本所组织分离的兴科1~兴科11共11个菌株进行试验。2.2试验方法(1)二级菌种的制作。包括生产常规固体二级菌种和液体发酵罐专用菌种。固体菌种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含水量60±2。液体菌种配方: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片,泡敌0.3mL。(2)液体菌种制作工艺。培养基(料)煮制→过滤→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接种。(3)培菌室消毒。为了保证黑木耳没有药物残留,在菌袋进入培菌室的前15天进行消毒。消毒顺序按照药物对人体伤害逐渐减小的顺序进行:甲醛、硫磺、过氧乙酸、菇保1号。(4)液体菌种的制作。先对液体菌种发酵罐的罐体进行消毒处理,后将培养液加入罐中,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下(使用火圈),接入液体菌种发酵罐的专用菌种,3天左右可出现球...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14.
5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及技术改进方案 5.1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 1934年郑稷熙在《四川银耳概论》中讲:"银耳虽为近年发现之食物,然已与参茸燕桂齐名矣,其经济价值,其食用功效,殆莫不相与同等焉,惜此种林产物,数量稀少,竟成富豪仕宦之嗜好,不能惠泽兆民,实有负食物价值之本旨,故为达普及众民之目的,及提倡林产与发展农村经济起见,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食用菌场大规模的周年生产中,常采用化学药剂熏蒸等方法进行净化空间的消毒灭菌,如甲醛、菇保1号、利菇王、利菇保、烟雾消毒王等,以笔者的经验在这些产品中以菇保1号的消毒效果为佳,但却存在对人体眼睛、口、鼻等器官刺激过大的缺点,易引起流泪、咳嗽、流鼻水等人体不良反应,初次接触者尤其明显.消毒灭菌是否过关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关健,除了化学消毒法外还有环保的物理消毒方法,其中臭氧(O3)消毒就是一种安全、高效、快捷、经济的消毒方法.笔者就菇保1号与臭氧(O3)消毒在大型接种室和出菇房进行了空间消毒灭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17.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综合平衡法,以菌球的干重、密度、直径为检验指标,研究了温度、装量、接种量、转速不同组合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各项指标的影响。经过试验分析,从中筛选出最适合杏鲍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四因素最佳组合为温度30℃、装量100mL、接种量15%、转速210r/min。  相似文献   

18.
李德舜  苏静  王臻  李瑾 《食用菌》2008,30(1):8-10
采用单因子设计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测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对杨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土豆汁20%,麸皮汁6%.蔗糖1.5%.MgSO4·7H2O0.05%.KH2PO400.3%;最适发酵条件:发酵周期9d.发酵温度26℃.发酵起始pH6.0~7.0.发酵液装量500mL三角瓶装为140mL.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10%~15%(V/V).  相似文献   

19.
试验在塔里木大学苗木繁育基地进行.2006年12月下旬,取10kg毛桃种子和10kg山杏种子进行沙藏层积处理.方法是:在背阴处挖深60~80cm、大小适中的坑,先填10cm的粗砂,再将洗过碱的湿沙(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与种子混合后放入坑中,种沙容积比为1:3~5.其上部盖20cm湿沙保持水份.  相似文献   

20.
裂褶菌液体发酵转化酸枣仁和黄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含有酸枣仁、黄芪的培养基中加入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进行液体发酵,观察其菌丝体和发酵液中转化的粗多糖和总皂甙含量变化.方法:将裂褶菌接种到含有酸枣仁和黄芪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5℃条件下发酵,分别于发酵第0、3、7、11天抽样测定每瓶发酵物中的生物量,分析裂褶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粗多糖和总皂甙的含量.结果:经过7~11 d的发酵,酸枣仁组、黄芪组和合剂组的菌丝体生物量、粗多糖和总皂甙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 or P<0.01).结论:利用裂褶菌液体发酵,可将酸枣仁和黄芪中的多糖和皂甙进行有效菌物转化,从而提高了菌丝体的有效生物量.试验还提示,在发酵第7天有效生物量出现明显拐点,建议第7天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