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究肥城桃各器官钙素分配及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11年生肥城桃为试验材料,采用树干注射41Ca同位素及外施钙肥(0.5%氨基酸钙和0.5%硝酸钙溶液,清水为对照)处理,检测各器官41Ca丰度变化及总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新梢、叶片钙含量增加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40%~68%、13%~28%;果实中的钙含量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多年生枝的钙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对树体中41Ca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果实等组织;成熟期41Ca分配情况为树干最高,占67.78%,叶片、枝条次之,果皮、果肉再次,树干皮及枝条皮最低。综上,在肥城桃果实发育各时期喷施不同形态钙肥能有效提高果实、新梢、叶片等幼嫩器官的钙含量,利用41Ca示踪-加速器质谱技术可较准确的研究钙素在植物体内的运动分布规律。本研究结果为肥城桃科学补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喷施钙对肥城桃果活性钙含量及其在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肥城桃是山东特产,但经常发生缝合线褐变、 不耐储藏等问题,补充钙肥是减轻其生理病害的有效措施。了解肥城桃的需钙规律,为肥城桃补充钙素营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11年生红里肥桃为试材,从花后一个月开始,每隔30 d在选取的肥桃果树上喷施钙肥。试验设3个处理: 1)喷施0.5%氨基酸钙溶液; 2)喷施0.5%硝酸钙; 3)喷施清水为对照。从4月28日起每隔30 d采样,测定果皮、 果肉、 果核、 果仁总钙含量及果肉钙组分含量,在成熟期取果实用透射电镜观察果肉细胞内钙的亚细胞分布。【结果】3个处理果实中的钙含量均以幼果期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全钙、 水溶性钙、 果胶酸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喷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皮、 果肉、 果核及果仁的总钙含量,其中果肉总钙含量变化最明显,在果实成熟期,喷施氨基酸钙及硝酸钙的处理果肉总钙含量分别增加了68%、 77%。通过电镜观察,喷钙果肉细胞中钙均匀分布于细胞壁、 细胞膜、 液泡膜上,液泡中有钙的堆积; 未喷钙细胞壁中钙的分布减少,细胞膜、 液泡膜上钙也均匀分布; 发生褐变的果肉细胞内钙分布很少且不均匀。【结论】肥城桃果实中全钙含量随着果实生长而迅速下降。喷施钙肥能提高果实全钙尤其是水溶性钙及果胶钙的含量,增加细胞壁钙的分布,有利于缓解果实发育过程中钙含量的下降。喷施氨基酸钙和硝酸钙都能增加肥城桃果肉的不溶性果胶含量,提高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肥对肥城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了探讨不同有机肥(牛粪、鸡粪、羊粪、猪粪、混粪)对肥城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肥城桃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连续3年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白里肥城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果实单果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产量均显著提高。各有机肥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所有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趋势均呈高低高低的双峰曲线,峰值均在11:30和15:30时出现;其中11:30时为大峰,此时混粪处理的峰值最大,为21.5mol/(m2﹒s),15:30时为小峰,其中鸡粪处理的峰值最大,为18.6mol/(m2﹒s),对照的这两个峰值均低于各有机肥处理。鸡粪处理的果实硬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有机肥处理提高了果实的可溶生固形物(TSS)、固酸比(TSS/TA)和维生素C(Vc)含量;除猪粪处理外,其它处理的TSS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羊粪、猪粪和混粪处理的TSS/TA值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40%、7.14%和15.60%,差异显著;施入有机肥不但增加了香气的种类,还提高了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各有机肥处理,C6醛类和醇类等青香型化合物的相对总量都低于对照,而果香型酯类和甜香型内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都高于对照,推测施入有机肥后,果实香气有由青香型转向果香型和甜香型的趋势。另外发现了肥城桃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如酯类中的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甲酸甲酯、乙酸己酯和丙酸甲酯,(E)-2-己烯-1-醇、(Z)-2-己烯-1-醇和(Z)-4-己烯-1-醇等C6醇,醛类中的(E)-2-己烯醛、2,4-己二烯醛等C6醛,还有苯甲醛。综合以上结果,施入各种有机肥均能提高果实的营养和香气品质,因此在生产中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竞争已从质量、价格上升到品牌,品牌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作为实现农业品牌化的必要环节,品牌推广在区域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应对竞争方面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对山东省地方特产肥城桃的充分调研,以准确把握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探索更高效的品牌推广策略。调研发现,肥城桃在产品基础、顾客口碑、产品文化等方面具有推广潜力,但也面临着品牌意识薄弱、推广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需从产品自身、品牌塑造、品牌推广等多角度入手实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 肥城煤矿区位于肥城市北部的康汇平原高产农业区,是山东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矿区东西长23km,南北宽7.8km,储煤面积为93.53km~2,总储煤量11亿t。自1958年以来,13处煤矿先后投产,矿区地面逐年塌陷,截至1991年底止,塌陷地面积已达4710.6hm~2,其中长年积水面积987.8hm~2,季节性积水面积971.1hm~2。矿区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199.7t/km~2。昔日的高产粮田变为积水、低湿的倾耕地,由于土地废弃不能利用,每年少收粮食1550万kg。肥城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口逐年增多,塌陷地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6.
桃的“冰温”贮藏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利用“冰温”贮藏技术可以明显抑制桃的呼吸作用,推迟桃的呼吸高峰期,减少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在此基础上,结合塑料薄膜小包装的气调性,改善了包装内的气体组成,提高了果实周围相对湿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了桃在贮藏过程中糖分、Vc以及水分的耗损,减少了果实腐烂率和褐变率,并保持一定的感观指标,可最大限度延长桃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推广和普及设施桃栽培技术,实现设施桃的优质、高产、稳产,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了设施桃栽培的生长特性,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光照、温度、湿度、水肥调控管理以及果实采前采后管理。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该文综述了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主要组成成分的风味阈值、部分风味物质的气味特征、与风味物质合成有关的酶和前体、低温贮藏条件下桃果实风味物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呼吸、乙烯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桃果实风味物质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桃果实风味物质形成的各种因素及桃果实风味物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目前已从桃果实中分离到近百种芳香成分,但并非所有芳香成分都能决定果实的特征风味,而只有较少的成分甚至某一种化合物决定特征风味。低温贮藏桃果实易发生冷害,冷害桃果实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原有的桃风味变淡或丧失,甚至产生异味。不同品种果实所含风味物质不尽相同,桃果实风味物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采前和采后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对果实风味物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地区因受到温度的制约而限制了桃的栽培。为筛选出适宜较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桃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7个桃品种在兰州市海拔1 870 m地区进行了试种筛选。2020 — 2022年连续3 a对各引进品种的栽培适应性、越冬后抽条和花芽受冻程度、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桃品种世界1号、陇油桃1号、陇蜜10号、陇蜜9号、白凤、中蟠13号和油蟠桃7-7在试验区适应性强,果实经济性状优异,连续3 a平均抽条指数和花芽受冻指数均 < 30,适宜在高海拔地区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0.
阳光照射能引起桃法贮存过程中褐变的发生。当阳光的光照度累计值达到90-99万1x.h时,桃汁褐变的发生率为70%左右。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光可能起“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观赏桃休眠枝条为试材,利用60Coγ射线对7个观赏桃品种分两批进行辐照,观察研究γ射线对观赏桃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剂量辐照下,不同品种的观赏桃休眠枝条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以菊花桃嫁接成活率最高;菊花桃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嫁接成活率出现降低趋势,其休眠枝条适宜辐照剂量为20~40Gy,变异率高达17.9%~19.1%。选育出了6个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赏桃变异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州晚熟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熟桃果实成熟晚,品质优良,商品性能好,是黔东南桃发展的主要品种种类,但由于其果实生育期长,病虫害发生严重,被农民群众称为"晚桃好吃,树难栽",病虫害已成为该州晚熟桃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从科学施肥、清洁桃园、人工除虫、生草栽培、保护天敌、科学用药和因地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防治晚熟桃病虫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桃NAC基因对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桃中克隆得到PpNAC19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pNAC19(XP_007223324.1)开放阅读框为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3.2 kDa,平均疏水系数为-0.719,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NAM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PpNAC19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氨基酸序列比对与聚类分析表明,PpNAC19与巴旦杏(Prunus dulcis,VVA20514.1)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pNAC19在桃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硬核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白肉桃果实。PpNAC19基因在黄肉桃中表达量较高,类胡萝卜素降解基因PpCCD4在黄肉桃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肉桃。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PpNAC19能够转录抑制PpCCD4启动子活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PpNAC19基因在桃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根交替灌溉对肥城桃~(13)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以2年生肥城桃为试材,分根区处理设置1/4、2/4、3/4、4/4 4种灌水根区和500、1 000 m L 2种灌水量,交替周期处理设置2/4、4/4 2种灌水根区和4、8、16d 3种交替间隔,研究不同处理对各器官~(13)C分配率、光合指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根区(C)处理叶部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著高于分根区(P)处理,分根区(P)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则显著高于全根区(C)处理,多年生枝和主干的规律不明显;2/4根区8d交替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最高,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灌水根区和灌水量的减少降低,蒸腾速率较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更大,单叶水分利用效率随之提高,其中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荧光参数受处理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的分配并抑制新梢的旺长。本研究结果为分根交替灌溉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沙地桃品种果实物候期和果实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桃果实品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为全面了解不同桃品种在光热资源充足的沙漠边缘地区的栽培表现,为同类区域桃树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桃果实糖分积累的理论,以6个桃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品质指标测定,比较这6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条件下的物候期和果实品质表现。结果表明,6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果实发育期92~174 d。不同桃品种单果重97.35~269.68 g,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寿桃、雨花露、夏甜、中桃5号、红油桃4号、瑞光27号。果实着色由深到浅依次为瑞光27号、中桃5号、红油桃4号、夏甜、雨花露、中华寿桃。不同桃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2.8~150.0 g/kg,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为80.48~127.34 mg/g,甜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雨花露、夏甜、红油桃4号、中桃5号、中华寿桃、瑞光27号。不同桃品种苹果酸含量为0.85~3.22 mg/g,柠檬酸含量为0.27~2.77 mg/g,总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油桃4号、中桃5号、瑞光27号、雨花露、中华寿桃、夏甜。可见,雨花露、夏甜、红油桃4号、中桃5号、瑞光27号这5个桃品种在武威沙地栽培时均能正常成熟,且果实品质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桃(Pruns persica (L.) Batsch)品种大久保与兴津油桃杂交F2 代109株后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已构建的桃遗传连锁图进行加密,在原有作图数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5个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的AFLP标记,其中28个新的标记被加到了遗传连锁图上。应用Mapmaker分析软件将所有的144个标记构建到包含11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中,连锁群的总长度为1167.6 cM,覆盖了桃基因组范围的97.3%。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06.15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2.04 cM。与已构建的连锁图比较,发现9个新的标记被加到了第9连锁群,而原有的5个标记丢失了;在第6连锁群,不仅标记间的顺序改变了,而且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也加大了。另外,第3和第11连锁群间、第1和第10连锁群间,一些标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枯草芽孢杆菌Y-6抗菌肽抑制桃软腐菌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DA平板法研究了该抗菌肽对桃软腐菌的抑制活性,探讨了其对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考察了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利用糖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菌肽能有效抑制桃软腐菌的生长繁殖及孢子萌发,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75ug·mL-1;该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壁具有溶解作用,并且可以抑制桃软腐菌SDH和MDH酶活性。此外,当抗菌肽作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桃软腐菌后导致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阻或停止。B.subtilis Y-6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壁的破环、抑制桃软腐菌呼吸代谢及利用营养物质的酶的生物合成是其主要的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18.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桃多个品质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份分析后将许多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多个品质指标分成了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硬度、水分含量、固酸比和风味5个具代表性的指标;又通过“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水蜜桃品系中晚蜜、绿化9号和北京38号的表现性较好;蟠桃品系中以瑞蟠1号和碧霞蟠桃品质较优;油桃品系中品质最佳的为瑞光19号。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所得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潘秀娟 《南方农业》2007,1(3):56-58
本文介绍了嵩明县矣铎村环境概况、桃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桃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气体成分贮藏对大久保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该文研究了大久保桃在不同气体成分下贮藏60 d以及出库后在20℃下货架期3 d后果实硬度、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膜透性、出汁率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的O2对桃果实产生伤害,表现为表面色泽非正常变化、桃固有风味丧失并产生严重异味;(5~10)%O2、(5~10)%CO2气体成分能够在60 d的贮藏期内保持桃果实的品质,尤其是10%O2+10%CO2处理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风味、质地和色泽,出库后果肉不褐变。与冷藏对照相比,气调贮藏能有效地延缓果实软化,抑制pH值和出汁率的升高,但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不大;在相同O2浓度下,随CO2浓度升高(<10%),果实在货架期期间的软化程度、褐变指数下降幅度、pH值上升程度和膜透性增加幅度均增大,表明果实能够进行正常后熟。本研究推荐的大久保桃果实气调贮藏的适宜气体指标是10%O2+10%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