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了解,果树下种植油用牡丹,第二年亩产种子30~50公斤,第三年亩产80~100公斤,第四年进入盛产期,亩产200~300公斤,高产达500公斤。按油用牡丹每年亩结籽200公斤、市场价20元/公斤计算,亩收入达4000元,是种植花生的2倍,大豆的3倍,效益显著。因此,林下间作油用牡丹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下面具体介绍该种植模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北省农牧厅丰收办下达的“芝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开发”项目,面积为100亩。收获后对57户进行实产抽查验证,平均亩产112.45公斤,其中10.3亩,亩产达到154公斤,最高的农户张庆贤亩产达到159.45公斤。实收平均亩产比对照区平均亩产63.5公斤提高48.95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我县芝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面积由1979年以前的3~4万亩,扩大到1979年至1984年的7~8万亩,已稳定下来。1979年芝麻平均亩产73公斤,1980年因淹水亩产18.5公斤;1981年亩产又达74.5公斤;1982年下降到亩产45公斤;1983年因多雨受渍亩产16公斤,1984年又上升到亩产69公斤。由此可见,芝麻产量极不稳定。通过我们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再生制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投入少,效益高,是增种增收的一条新途径。1991年搞威优63再生制种试验10亩,全年平均每亩收获杂交种子315.45公斤(头季亩产210.56公斤,再生季亩产104.89公斤),亩纯收入达1546元。再生季制种省工,省种,经济效益高,亩纯收入达565元,能节约制种土地35%,效益十分显著。威优63再生制种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5.
思南县尧民水稻研究会汪育雄等四户会员,在县农技干部指导下,1985年引进少量再生稻“盐选203”试种成功。实栽2.74亩,头季亩产511公斤,最高亩产603.7公斤,二季再生亩产197公斤,最高达325公斤。1986年扩大到全县56个乡1350亩,在多种灾害影响下.一季亩产仍达500公斤左右,最高达630公斤。其中215亩再生,二季亩产115公斤,最高达151公斤。作连作晚稻栽培的320亩,亩产都在450公斤左  相似文献   

6.
秋西瓜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技术人员精心培育出来的,1985年被列入湖北农民应用科技新成果致富竞赛项目以后,全省有27个县(市)、96户农民参赛种瓜,面积达300多亩。参赛农民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用科学和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收获。参赛农户有67%秋西瓜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超过1500公斤。其中有一半农户每亩收入超过400元,少数农户每亩收入接近700元。  相似文献   

7.
邵煜辉 《作物杂志》1991,7(3):36-37
我县1989年冬,在博济镇孔村集中57户108.7亩连片水田开展全年亩产超吨半攻关研究。经市、县二级分季验收,平均亩产1486.8公斤,其中100.8亩,全年亩产达1501.9公斤,创造了大面积连片破吨半的记录,获浙江省政府粮食丰收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1984~1988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腹心地带宝清县,进行了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化探讨。5年中,种植面积由600亩,逐渐扩大到20万亩;最低亩产170多公斤,最高亩产302公斤;总增产大豆2575万公斤,增益1777万元。通过连续科研实践,大面积示范和生产验证,初步明确了宝清县一带春大豆生产,每亩稳产170公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1986年,湖南省黔阳县春季制种V_(64)1261.6亩,总产杂交种子26.055万公斤,平均亩产206.52公斤。比1985年1222亩,亩产189.5公斤增产17.02公斤。据统计,平均亩产过225公斤的高产材4个,过250公斤的高产村民小组14个,跨300公斤以上的农户23户。龙田乡胜利村47亩,亩平244.75公斤,其中段运生制种1.9亩,亩平362.35公斤,创全县杂交水稻制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始,我们选用冀5418和偃大7916品种,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1988~1989年度在安阳县水冶镇北段村的106亩高产田,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515.6公斤。其中6.7亩冀5418,亩产达640.9公斤,12.5亩偃大7916,亩产达578.0公斤。1989~1990年度,该地又实现了平均亩产502.1公斤,有10亩冀5418,亩产达596.6公斤,9.8亩偃大7916,亩产达552.0公斤。  相似文献   

11.
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制种已被推广应用,但是增产增收还是增产减收意见分歧。为此,笔者1990年在滦平县小营乡搞了掖单2号玉米地膜覆盖制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地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 1990年在小营乡两个村十个居民组安排掖单2号地膜制种试验,示范面积650.2亩。试验结果,掖单2号地膜制种平均亩产344.2公斤,比对照(裸地)亩增产100.3公斤,增长41.1%,亩增经济效益160.43元。扣除盖地膜亩增加的投入56元(地膜款27元、化肥款25元、除草剂4元),地膜制种亩净增值104.43元。从试验、示范结果看出,掖早2号玉米地膜制种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亩增产百公斤左右,增值百元以上。二、地膜制种增产增收原因 1.增温保温。玉米制种盖膜后,膜内土壤吸热增温加快,保温程度增高,降低了土壤热量散失。据小营点调查,4~5月份,5~10厘米日平均土温比裸地高1.3~2.4℃,缩短出苗时间4天。同时出苗一致,苗全苗壮,克服了自交系生活力弱、出苗困难的弱点。据测定,地膜制种因地温增高,比裸地制种出叶速度快,盖膜平均3.7天出一片叶,而裸地4.1天出一片叶。盖地膜全生育期可增加温度2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黄云根  余虹 《科学种养》2010,(12):16-17
<正>我县油菜直播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病虫害多、效益低。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趋利避害,培育壮苗,亩产比采用油菜直播技术增产15%~20%,亩收入增加百元以上。现将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明春 《作物杂志》1991,7(4):23-23
从1986年开始我们在博兴县进行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1988年全县11.1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57.3公斤,比前3年平均亩增55.9公斤,其中3.12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8.1公斤;1989年又夺得了15.3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48.3公斤的丰收,其中有4.15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4.3公斤。其栽培技术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王兰君 《作物杂志》1989,5(2):29-29,40
据考查,麦田套种大豆平均千粒重173克,亩产181公斤,比麦后直播大豆千粒重增加7克,亩产增加62公斤,增产52.7%。  相似文献   

15.
刘文炳 《作物杂志》1992,8(2):33-34
为克服传统杂交稻制种需割叶、剥苞以及“花期相遇、花时不遇”的矛盾,我们经10余年的研究探索出杂交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创制种大面积亩产超300公斤,最高亩产达423.2公斤的全国纪录,为机械化制种开拓了新途径。众所周知,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资料表明,制种亩产从100~150公斤提高到200~250公斤,主要是靠增加有效穗数;若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必须以增加有效穗与结实率并重;而制种亩产  相似文献   

16.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17.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又名药蒻(鬼姜)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球茎经过加工可制成营养丰富的食品或食品辅料,且具有药用价值与比较广泛的工业用途,成为出口畅销的产品。 魔芋栽培工本低、产量高、效益大。据调查,魔芋亩产高的可达一万斤以上,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按目前市场最低价0.25元/斤计),我县花丛区38户魔芋专业户1983年种植44亩,平均亩产值达到4,591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城郊的南图、化马等乡,在麦、玉、薯套作土中,利用小麦和甘薯的空带,于冬季和秋季增种两季蔬菜,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不影响麦、玉、薯产量的同时,两季蔬菜合计亩产6000~8000公斤,收入800~1000元,全年产值由原来的300多元提高到1200余元,增加2~3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豫北地区实现小麦亩产超500公斤之路,从1986年始,我们选用冀5418和偃大7916品种,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小麦亩产超500公斤的形态生理指标与小麦高产栽培模式。1988—1989年度在安阳县水冶镇北段村的106亩高产田,实现小麦平均亩产515.6公斤,其中6.7亩冀5418,单产达640.9公斤,12.5亩偃大7916,单产达578.0公斤。1989—1990年度,该地又实现亩产502.1公斤,有10亩  相似文献   

20.
宋修海 《作物杂志》1989,5(2):17-17
我们自1985年以来进行了玉米平菇间作试验,获得了玉米亩产700公斤,平菇亩产2500公斤,亩纯收入3000元的经济效益。除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好,水源充足,排涝灌溉方便的地块外,更主要的是要选对路的玉米品种和平菇品种。玉米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