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我国内蒙发现的蝗虫微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从内蒙古达茂旗、武川县等地荒漠草原上,采集蝗虫成虫1199头。在实验室内将虫体研磨捣碎、过滤、离心,然后逐头在显微镜下检查,其中2种蝗虫体内发现有分散存在的微孢子虫孢子,长椭圆形,无  相似文献   

3.
应用绿僵菌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效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状的绿僵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绿僵菜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盗和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 绿例题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家志 《植物保护》1988,14(5):54-54
中华稻蝗Oxya Chingeksis(Thunb-erg)于1961和1962年在洞庭湖稻区暴发,经飞机灭蝗20多年来,此虫极少见。 近年来虫口密度急剧上升。目前,南县发生面积达20多万亩,凡靠近湖泊、渍堤、  相似文献   

6.
内蒙大青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大青山高等真茵世界性分布属占66%,种占293%,它们是一些起源古老、生理适应幅宽的种类。欧亚北美分布属占33%,种占43.5%,表明本区与欧亚北美真茵区系上的广泛联系。热带分布属仅占4%,种则未见,可见本区与热带联系很不密切。欧亚分布种占12.9%。东亚北美分布种在11%以上,特别与北美东部联系更为密切,共有种不下10种。中国日本分布种约1.3%,足见本区和日本在真茵区系上有着联系。特有成分2.2%。内蒙古大青山深居北温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本区真茵区系的结构特征。总体上,泛北极真茵成分占优势(在70%以上),充分显示出北温带成分为主的特色。附有该区习见高等真茵名录。  相似文献   

7.
内蒙呼和浩特及邻区历史灾情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中有关灾情灾害的记载,划分了呼和浩特及邻区1851—1950年逐年灾情等级,并建立了相应的灾情指数序列,讨论了灾情序列在振动幅度、变化的阶段性及周期性,并发现灾情的变化与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流域霸王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农业政策与环境拓展模型APEX(Agricultural Policy Environmental eXtender)对流域径流和产沙量进行模拟。采用集宁水文站1983-1996年径流和产沙量的实测值对模型进行校准,并用1997-2011年径流和产沙量的实测值验证模型。运用Nash-Suttcliffe系数(Ens)、决定系数(R2)、平均百分误差的绝对值(APE)评价模型在黄旗海流域的适用性。采用Ens0.3,R20.5,APE≤25%作为模型适用性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校准期Ens在0.43~0.75之间,R2在0.52~0.81之间,APE20%,验证期除年产沙量的R20.5,其他评价指标数值都在评价标准内。说明APEX可用于模拟不同气候和土地管理条件下黄旗海流域的水文和水土流失过程,并对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文和生态过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地区斜纹夜蛾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在江苏沿海地区如东县年发生5代,其中三代是主害代,发生量大,常年在8月底、9月中旬出现2个产卵高峰,第二个卵高峰持续时间可达5~7d。种植业结构调整和8、9月高温、干旱是近年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化学防治试验和示范表明,用5%氟啶脲EC(抑太保)、10%虫螨腈SC(除尽)、5%氟虫腈SC(锐劲特)防治斜纹夜蛾效果好,药效期长,且对作物安全。用防虫网全程覆盖等农业防治措施,可减轻其为害。  相似文献   

11.
草原蝗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作者测定了4种蝗虫从孵化至成虫期的食量,把草原蝗虫划分为以红翅皱膝蝗、邱氏异爪蝗和狭翅雏蝗为代表的大、中、小三种食量类型,混合种群虫口密度(x)与其对牧草取食量(y)的模型为y=16.4732x。通过野外混合种群不同密度下对牧草产量损失的测定,回归式为(ŷ)=-20.8070+14.4143x±15.56(r=0.9993,F>F0.01),两种方法计算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1.7、26.2头/m2,其经济允许损失均为8.8%。大、中、小三种食料类型的防治指标分别为5.2、17.6和32.3头/m2。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赤霉病是沿海地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且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减产降质,其病菌产生的毒素可造成人畜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家规定小麦病粒率超过4%不能收购,麦粒DON毒素含量在1 mg/kg以上不能食用。2011年以来,江苏射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范围广,为害大,成为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如不科学预防,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1小麦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蝗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共记录蝗虫5科23属26种.以隆x小车蝗Oedaleusabruptus(Thunberg)、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Fabricius)、疣蝗Trilophidaeannulata(Thunberg)、威廉剑角蝗AcridawillemseiDirsh为优势种。当地一年四季都有蝗虫在活动,以夏季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南湾蝗虫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群落类型,南湾蝗虫的Simpeon指数λ=0.089,PIE指数PIE=0.911,Shannon-Wiener指数H'=2.595,Pielou指数J=0.852,Whittaker指数Bws=4.15。  相似文献   

15.
牧场蝗虫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3年,作者对甘肃农垦宝瓶河牧场冬春季草声蝗虫优势种华北雏Chorthippus brunneus huabeiensis Xia et Jin、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 (Pall)、青海痂Bry铮洌澹恚? miramae miramae B.-Bienko对牧草造成的为害程度及混合为害时的防治指标,即复合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华北雏蝗密度与牧草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江淮黄淮地区,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历来是三麦的主要害虫。但近十几年来,秋季发生的频率很高,70年代以来曾多次大发生,给秋熟作物造成很大损失,1987年8月,从鲁东南到苏北一带再次大发生,玉米、水稻等作物受害严重,大豆、花生等亦受波及。因而,秋季粘虫的发生是本地区测报和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秋季粘虫的发生频率和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蝗虫研究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蝗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低纬度地区的一种昆虫,其分布广泛性和危害严重性使之成为多门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国内外蝗虫研究状况和近新进展,初步探讨了蝗虫研究中的若干新领域与新技术,对开展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蝗虫灾害是人类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对农牧业、环境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关蝗虫学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60年前,通过改治结合,我国控制了大规模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蝗灾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年过去了,中国蝗虫学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文主要综述了最近60年中国蝗虫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展示蝗虫分类学、生态学、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蝗虫控制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是世界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30年,我国科学家深入揭示蝗虫两型转变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飞蝗的综合生物学研究积累使飞蝗成为继果蝇之后又一个昆虫模式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开发的真菌生物农药和群聚信息素可以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用于蝗灾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大中农场东临黄海,全场耕地面积4600hm^2,以沙壤土为主,常年麦田面积稳定在4000hm^2左右。2005-2006年我们对以硬草为主的麦田杂草群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防除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定 《广西植保》1993,(1):25-32
查阅广西通志、广西历代自然灾害表、广西历代大事年表、广西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和南宁、邕宁等46个府、州、县志共61本史册得知:从公元1195年起,止于1840年的几百年古代历史,广西农作物曾有蝗虫等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记载,现将有关史实整理和对一些问题考证如下:1 古代广西蝗虫发生的概况1.1发生的年代和频率 古代广西受蝗虫危害的最早记载见于横县志卷12:宋朝绍熙2年(公元1195年)“横县蝗”.以后,元朝的160多年没见记载;明代也仅见数例;直至清朝才稍见多些.统计从宋朝绍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