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豫西丘陵旱作生态类型麦区,是河南省十大生态类型麦区之一。干旱少雨是本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本区干旱危害与小麦减产出现的年份进行预测、预报,以期指导农业生产。结论:在2000年前本区干旱危害有两次,即1990年前后(1989——1991年)和1999年前后(1998——2000年)各一次。  相似文献   

2.
西宁市郊干旱浅山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西宁市郊干旱浅山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提出适宜本区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及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位于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地区,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公顷,为提高本区的玉米生产水平和切实保障本区杂交玉米种子的足量优质供应,必须克服本区长期低温、阴雨、高湿、寡照、干旱等灾害天气,不断探索改进生产技术,使本区玉米种子生产水平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位于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地区,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公顷。为提高本区的玉米生产水平和切实保障本区杂交玉米种子的足量优质供应,必须克服本区长期低温、阴雨.高温、寡照,干旱等灾害天气,不断探索改进生产技术.使本区玉米种子生产水平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大通干旱浅山地区阳坡立地条件,选择适宜阳坡立地条件的造林树种,提出尽量选用本地的乡土树种,积极引进适宜本区的外来树种。  相似文献   

6.
北京九龙山不同植被水源涵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九龙山植被的一系列水文因子研究表明,在试区降雨稀少、土壤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良好的灌木植被同样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作用,其林冠截持率、林下土壤渗透量以及枯落物持水量都不比本区乔木差,并提出了在本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平原,位于山东省的西部、西北部及北部。黄河自了泺口以东横贯于本区,河床高于两侧的平地。本区属于华北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势平坦辽阔,土层深厚,气候干旱;土壤系由黄河冲击物形成。为具有石灰反应的潮土。本区有较大面积的盐碱土。土地盐渍化严重。城市绿化困难。为此,  相似文献   

8.
干旱少雨是长期限制崆峒区北部山塬干旱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作者通过对本区自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初步提出崆峒区北部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及技术对策,以期促进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城区地处甘肃东南部,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9.08万hm2,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90.48%,小麦种植面积4.72万hm2.由于本区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土壤瘠薄,干旱少雨,生态条件恶化,病害频发,小麦产量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因此,针对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具体技术措施,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盘县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本区是贵州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自21世纪以来发生中旱以上等级秋旱和冬旱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盘县的连旱以冬春连旱出现较多。本区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不低,春季温度不稳(常有倒春寒出现),日照少,湿度大,常有冬春干旱,收获期间常有连绵阴雨,小麦易发生穗上发芽。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黑河地区1968—2015年5—9月的降水资料对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SPI指数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黑河地区干旱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8年内SPI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2007年以后总趋势在向干旱发展,2015年前后达到顶点,未来几年黑河地区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从旱涝趋势的变化周期来看,16年的时间尺度为旱涝变化的第1主要周期。2015年黑河地区处于丰水期,预计未来将逐渐向枯水期转换。干旱指数变化的突变点发生在198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转入多水年,2000年以后,趋势向少水发展,到2010年前后,再次出现突变点,气候转向湿润。从黑河地区干旱发生频次来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旱和重旱频次一直在增加,到2000—2010年,旱情达到最重,中旱和重旱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年代。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葫芦岛地区1959~2005年所辖4个气象站(绥中站、连山站、兴城站和建昌站)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葫芦岛地区气温上升趋势和降水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葫芦岛地区干旱频率增加,严重干旱次数明显高于1980年以前。同时,通过计算不同农业生产季节的干旱指数(Ik),分析其变化趋势,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夏季、秋季及夏秋连季干旱频发,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50—2009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50-2009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干旱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受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4年,成灾面积的波动周期为4~17年: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均对干旱灾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鹏  张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64-11466
2010~201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干旱,部分地区干旱程度达到了特大干旱。资料显示,至今旱情仍来得到有效缓解。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干旱发生过程中气温的异常、降水量的明显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1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水量明显减少、大气环流场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揭示了温度、降水量、大气环流等原因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说明“拉尼娜”现象间接地造成此次旱灾。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最佳生长调节剂应用于油菜生产,进行了不同种类生长调节剂处理油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油菜丰收灵的效果最好,可增强油菜光合作用和抗旱、抗寒能力,促进 采冬春双发,提高油菜籽产量20.9%,油菜生长调节剂效果次之,硼肥和多效唑则以配合施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植物干旱诱导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诱导蛋白是指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类蛋白。干旱诱导蛋白的差异表达不仅与植物的种类有关,还与干旱胁迫强度、时间及发育阶段等有关。文章从干旱胁迫强度、时间及发育阶段等方面,综述了干旱诱导蛋白的差异表达;介绍了多数干旱诱导蛋白表现出高度的亲水性、很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可以被诱导的共同特性;归纳了LEA蛋白、渗调蛋白、水孔蛋白以及抗氧化酶几种主要的植物干旱诱导蛋白的功能特点与研究概况,为对干旱诱导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山西发展文冠果的优势、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油用、食用、药用、观赏等综合经济效益颇高;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是山区绿化、退耕还林、提供生物质能源的好树种。山西是文冠果的适生区,且野生资源丰富,开展对文冠果的研究与开发,对促进山西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降水、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生育期需水情况等角度,研究了干旱对昆明市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小麦种植过程中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用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干旱对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除播种到三叶期与多年平均值一致外,其余发育期提前了9~26d,在小麦生长关键期拔节—抽穗期,缺水严重,致使小麦植株矮小,有效分蘖减少,不能正常抽穗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干旱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严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防旱、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大豆抗旱种质资源50份,通过成熟期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该因素形成时期大豆材料的抗旱性,发现大豆抗旱种质资源在不同生育期的抗性具有多样性,有些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旱,有些材料只在某个或几个生育时期表现抗旱;有的材料表现为抗旱高产,但有的材料产量水平较低,同时也发现一些抗旱种质资源在对照(水)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