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良杂交黄皮洋葱品种,全生育期280天左右,冬性强,品质好,且产量高,亩产达4000kg.现就其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适期播种 洋葱的育苗对播期要求比较严格,适期播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播期过早,越冬前葱苗粗大容易通过春化抽薹率高;播期过晚,幼苗弱小而不能及时移栽,越冬抗寒能力差,死亡率高,且翌年春返青晚,植株生长发育相对缓慢,从而影响产量.所以根据种植经验及当地气候特点,在我区育苗播种适期一般在9月3~5日为宜.  相似文献   

2.
柳永青  齐艳辉 《农技服务》2011,28(8):1222-1223
为了探讨干旱寒地提高中草药栽培产量的技术措施,在典型干旱寒冷地区种植大黄、防风和甘草3味中药材,对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种植中草药材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和种植,能够提高药材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增加种植户收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最佳的移栽密度,本文分析了移栽密度调控对黄花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以及种植初期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5个不同移栽密度处理,采用宽窄行种植,小区对比试验,以确定黄花菜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促进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增长,随移栽密度的增大,叶片长度和宽度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抽薹数、花蕾数、单蕾重量以及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黄花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不同的移栽密度对黄花菜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密植有利于提高黄花菜营养成分的含量,移栽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结论】从不同移栽密度、产量性状以及营养成分变化的整体分析看,黄花菜移栽行距1.4~1.5 m,移栽密度为4 450~4 760株/667 m2时,其产量和品质均最佳。  相似文献   

4.
1 黄花菜的种植 一般多为分株移栽,以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栽为好,春季分株移栽的当年即可抽薹开花,秋季分株移栽的翌年才能抽薹开花,种植时应选用株型健壮,留茬3年以上的宿根直接分株,移栽时应保留2/3的分株,1/3的分株连根带土移出作为种苗,然后按照行距50~60cm,穴距30~40 cm,每次移栽3~5株,移栽后覆土压实,每亩用500~600 kg加水人粪尿点施定苗,确保成活率.定苗成活后应及时中耕除草,追肥促苗早发、多发,为抽薹打下基础,抽薹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 kg,磷酸二氢钾3~4 kg促薹粗壮,多分枝,早现蕾,同时注意防旱排涝,入冬后将老叶和枯薹离地面3cm处割除,用草木灰、窖灰与土拌和培住根蔸以防冻害.  相似文献   

5.
渭源县会川镇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当归生产、加工与销售基地,当归、黄芪和党参等中药材是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占农民总收入的60%。因此,提高当归的产量和品质成为该镇中药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归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必须从种植技术开始研究,包括种植范围、土壤好坏、种子的选用、播种育苗、种植管理、挖苗、储存、移栽、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加工等。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直立栽植辣椒,其实平栽根系更发达,产量可比直立栽培高出不少。栽培方法是:在移栽辣椒秧时将秧苗平放,把秧苗2/3的茎放入窝内,盖土10~12厘米厚,把埋入土中茎部的叶去掉。平地种植时将苗尾向北,便于以后茎直立。坡地种植时苗尾朝向坡下。这样种植的辣椒根部粗大,吸肥能力强。由于平栽抑制了徒长,所以结果期提前,结果量增多,提高了前期产量,而且根部抽发的新枝粗壮,生长旺盛,可以延长采收期。辣椒平栽好处多@施伟军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性状、水分、微生物、矿物质、有机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最直接的生态意义。在中药材的栽培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地块种植对提高中药材品质、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旭 《甘肃农业》2009,(5):88-89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大黄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年生大黄所产种子育苗、夏季育苗,移栽深度33cm~35cm和施用有机肥、磷肥,减少氮肥施用量能降低抽薹率。  相似文献   

9.
大黄通过标准化栽培,通风透光,互不遮阴,抽薹率低,药材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抽薹株通过按时割薹,按期抹芽等措施,降低大黄抽薹后失去药用价值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将中药材桔梗春季直播改为夏播秋栽,可使其产量明显提高。具体栽培方法是:(一)整地育苗在6月中下旬将地块翻耕,同时每亩撒施土杂肥或圈肥75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作基肥,然后把地耙细整平,作1米宽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每亩用种子7.5公斤(出苗后可移栽大田10亩左右),加入3~4倍  相似文献   

11.
极早熟洋葱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适宜江淮地区种植。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良种:一般极早熟洋葱品种,播期与早熟性、产量、抽薹率呈正相关。既早熟高产又抽薹率低的品种,大棚栽培宜选用“春分”(洋葱品种,下同),露地、地膜栽培宜选用“谷雨”,红皮洋葱宜选用“小满”。2.适期播种:洋葱播期严格,相差三天,成熟期和产量、抽薹率都有明显的差异。“春分”,宜9月3 ̄5日育苗,11月初移栽。“谷雨”,宜8月底育苗,10月底移栽。“小满”,宜9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3.精细育苗:日本极早熟洋葱种子纯度高,发芽率90%以上,每667平…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扩大的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过程中,中药材的连作问题日益突出,打破了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平衡.近年来,采用间作、套种模式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间作、套种在中药材种植中的研究进展,为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展望了中药材种植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栽期对虎耳草产量的影响并为虎耳草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气象部门的气象划分法,分别在1月、4月、7月、10月移栽1次虎耳草作1个栽期处理。结论是虎耳草的最适宜栽期首选秋天,其次亦可以在春天移栽。该文还确定了虎耳草适宜栽期,以期为虎耳草GAP规范化种植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根用菊苣生产中先期抽薹的现象,以比利时根用菊苣为材料,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对菊苣先期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移栽的适宜时间为4叶1心期,其根鲜重为114.70 g、抽薹率为21.11%,此时移栽在肉质根生长和抽薹率上影响较小.生产上建议菊苣在4叶1心期进行移栽抑制抽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马蹄大黄价格彪升,种植面积猛增,但新发展区马蹄大黄生长差异显著、产量不够理想。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马蹄大黄产业发展的不整齐。本文以马蹄大黄的生物学特性为切入点,就马蹄大黄栽培过程中选地整地、选种、移栽、中耕除草、追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应注意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总结,为湖北恩施大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湖北石首市久合垸虾市村在积极发展优质油菜-优质中稻“双优”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推广油菜板田移栽技术.该村2000年14公顷板田连片种植调查结果表明,此项技术有四大优点:一是增强抗灾力.中、晚稻收割后,大田不须翻耕,只要施好底肥,开好三沟,便可移栽,避免了翻耕后干旱缺水、雨后渍水的弊端.二是促进早发.经对比试种显示,板田栽油菜移栽期可提早3~5天,缓苗期缩短3~4天,有效分枝数多11.8%,生长较稳健.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紫叶莴笋抽薹率,提高品质和产量,研究了不同种植海拔对紫叶莴笋抽薹开花、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薹率、株高和硝酸盐含量随着种植海拔的提高而降低,商品株率、茎粗、单株重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产量、产值均随着种植海拔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中种植海拔2600m的商品株率、茎粗、单株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建议试验地种植海拔2600m为紫叶莴笋优先发展区。  相似文献   

18.
巴基斯坦信德省以种植水稻为主,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秧苗移栽后死苗多,单位面积收获产量低,杂交稻难以推广。通过移栽方法的改变和耐盐碱杂交稻品种的推广种植,减轻了移栽死苗现象,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省冷凉、高海拔、长日照气候,非常适合低温长曰照中药材当归的种植。近几年受国际市场中藏药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当归、黄芪、大黄等药材种植业迅速兴起,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但,任何产业的快速兴起必将面对一定的风险或者技术难题,如中药材当归生产,除了面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它的采种、育苗及定植后预防、减少和推迟抽薹是影响种植户收益的另一重要因素,也是当归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导致当归抽的遗传、种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种植户提供防治当归抽薹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甘肃省当归生产一般采用第一年夏秋季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的种植方式,存在育苗需要开垦荒地,对草场植被毁坏严重;生产中提早抽薹率较高,缺苗断垄普遍,导致产量低而不稳。采用当归种子直播技术,既可减少育苗环节,缩短生产周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有效解决提早抽薹问题,是一项值得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