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黄瓜叶部病害识别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黄瓜叶部病害识别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块、图像分割模块、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及图像模式识别模块等。同时,对关键模块中的复杂背景下的图像分割及支持向量机的模式识别方式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实践表明,该系统能方便、快速地识别黄瓜各类病害,具有较好地推广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图像处理和模糊识别技术,以黄瓜病害为研究对象,进行黄瓜霜霉病自动识别的试验研究。在自然光条件下拍摄黄瓜叶片图像作为实验数据,为减少干扰因素对病害特征的不利影响,对原始图像做预处理,并把病斑分离出来;在农业植保专家的指导下,分析了黄瓜霜霉病病害的典型特征,从病斑形状、纹理和颜色三方面提取了16个特征参数;对黄瓜霜霉病叶片图像进行有监督的样本训练,得到黄瓜霜霉病害的标准特征模式,再对待测样本进行模糊聚类测试,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5.28%。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黄瓜霜霉病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遗传神经网络在温室黄瓜霜霉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神经网络结构的优化、连续权重的训练中采用遗传算法的方法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进行预测,并对其发生程度进行了拟合,计算值与实际值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快速定量诊断黄瓜的病害,科学选择病害管控措施,基于Android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设计了可用于自然背景的黄瓜叶部病害定量诊断系统,并进行了试验。对黄瓜叶部彩色图像,首先进行图像预处理和背景剪除,再识别病斑区域,最终计算病斑区域占其所在叶片区域的百分比及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其对应的病害等级,计算结果以数值形式显示在诊断结果界面,同时用红色标识出病害区域。系统既适用于白色打印纸等简单背景,也适用于较为复杂的自然背景;所识别的病害叶片图像既可以从摄像头实时获取,也可以从手机存储载入。以50幅黄瓜霜霉病病害叶片为对象对系统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较准确地对黄瓜霜霉病病斑区域进行识别(病斑区域识别综合误分率为6.56%),并按照国家标准给出病害等级(综合错误分级率为3%);简单人工背景下系统识别时间为1 s,自然背景下系统识别时间约为11 s。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光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方法的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病规律的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可见光波段的黄瓜霜霉病信息分布和分割方法,有效实现了温室非结构环境下黄瓜病害信息识别。通过研究温室黄瓜图像在RGB、HIS和YCbCr颜色空间的分布特点,建立了光照分析模型,提高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病害提取适应性。分析了病害目标与环境背景Cb和Cr均值差,提出了CbCr组合算法,实现了目标的快速有效识别,满足了实时对靶施药的要求。通过随机抽取30幅黄瓜霜霉病图像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图像的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0.6%。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然环境复杂背景下葡萄霜霉病检测分级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结合K-means聚类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葡萄霜霉病检测分级方法,实现对葡萄霜霉病快速分级。构建了葡萄霜霉病数据集,采用HRNet v2+OCR网络建立葡萄叶片语义分割模型,提取复杂环境下葡萄叶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葡萄叶片分解为若干子区域图像,并标记少量数据集进行随机森林算法学习,实现葡萄叶片病斑分割与提取;同时在叶片提取和病斑提取过程中,设计一种像素尺寸变换方法,解决图像分辨率引起的精度低问题。基于HRNet v2+OCR网络的葡萄叶片分割模型的准确率为98.45%,平均交并比为97.23%;融合K-means聚类和随机森林(RF)算法的葡萄叶片正面、反面和正反面霜霉病病害分级准确率分别为52.59%、73.08%和63.32%,病害等级误差小于等于2级时的病害分级准确率分别为88.67%、96.97%和92.98%。研究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葡萄霜霉病检测分级方法能够准确地分割自然环境复杂背景下的葡萄叶片和葡萄霜霉病病斑,并实现葡萄霜霉病分级,为葡萄霜霉病精准防治提供了方法和...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农技问答平台现仅依靠人工提供答题服务,响应速度慢,回答质量难以保证。实现智能农技问题解答,构建农技知识库,需要从现有问答数据提取“农作物-病虫害-农药”命名实体三元组。现有对农业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较少,且准确率较低。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及农药命名实体的特点,针对农技问答数据,提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农药命名实体的识别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格式整理及自动分词,并对分词后的语料,针对是否包含特定界定词、是否含特定偏旁部首、是否是数量词、是否是特定左右指界词及词性等特征进行自动标注。利用标注后的数据训练CRF模型,可以对语料进行分类,包括判断语料是否属于农作物、病虫害、农药3类命名实体并识别该语料在复合命名实体中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3类命名实体的识别,由此可自动构建关联三元组。通过试验选择特征组合和调整上下文窗口大小,提高了本方法的识别准确度,降低了模型训练时间,对农作物、病虫害、农药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度分别达97.72%、87.63%、98.05%,比现有方法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库的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elphi7.0为软件开发环境,构建了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温室作物生长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思路及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采用Database Desktop来设计系统中的知识库、模型库和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系统,有助于系统对知识、模型和相关数据的管理。对系统决策的过程采用基于数据库的方法进行编写,解决了温室作物生长智能决策过程中推理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程度。经实际运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肉鸡步态是肉鸡健康状态的重要表征,为实现黄羽肉鸡跛行步态的无损自动化快速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变量的肉鸡跛行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步态视频中提取肉鸡的速度、步幅、步幅差、步频、投影面积参数,拟合得出速度、步幅与投影面积具有相关性(决定系数分别为0.805 1、0.793 5),据此定义肉鸡动态理想参数与异常指数,基于C4.5决策树模型,以速度异常指数、步幅异常指数、步幅差异常指数为分类特征,根据鸟类步态评分标准将肉鸡分为GS0~GS4五类,实现对肉鸡跛行状态进行预警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GS0~GS4分类准确率依次为:66%、71%、74%、98%、95%,整体准确率为78%。该模型可作为早期跛行的检测工具,为养殖自动化的实现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升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场景识别可作为温室环境空间定位的替代方案,也是智能农机装备视觉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针对以特征聚类为基础的场景识别范式无法适应高动态变化且高度相似的温室场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特征聚合的温室场景识别方法,以预训练的视觉Transformer网络为基础,提取场景图像局部特征,应用多层感知机全局感受野特性,考虑局部特征空间关系,融合图像局部特征,生成场景图像全局描述子,以多重相似性损失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温室场景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场景识别R@1(top-1召回率)、R@5和R@10分别达到78.43%、89.21%和92.47%,具有较高的场景识别精度。所提出的基于多层感知机的特征混合方法是有效的,与采用池化操作进行特征聚合相比,R@1提高8.01个百分点。模型对光照条件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与正常的中等光照条件相比,强光及弱光条件下,R@1下降未超过4.00个百分点。相机视角及采样距离的变化也会影响模型识别性能,20°以内的视角变化,R@1下降6.61个百分点,2倍以内的距离变化,R@1下降17.87个百分点。与现有场景识别基准方法NetVLAD、GeM、Patch-NetVLAD、MultiRes-NetVLAD和MixVPR相比,R@1分别提高7.82、6.59、3.56、4.14、1.88个百分点,在温室场景识别任务上模型性能有较大提升。该研究构建的基于多层感知机的图像全局特征聚合方法,能够生成可靠的全局描述子,用于温室场景识别,且具有一定的光照、视角、距离及时间变化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农机视觉系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通信技术实现了牡丹温室中3个重要参数(温度、湿度、光照)的测量与控制。该系统整体采用主从结构:上位机(PC机)系统和下位机(单片机)系统。在上位机系统中,用VB 6.0开发了冬季牡丹培育过程的专家系统,查询和修改方便;下位机系统包括单片机、传感器和控制执行机构。该系统已在菏泽调试成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牡丹培育的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