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增加水产动物幼体的增重率和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影响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就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增加水产动物幼体的增重率和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影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生素替代品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迅猛发展,对水产动物细菌疾病的有效防控成为避免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而随着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业的使用弊端日益凸显,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文章对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抗生素替代品,包括益生菌、中草药、噬菌体、免疫糖类及其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中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8):138-143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而由细菌性疾病引发的水产动物病害问题也愈发严重,成为限制水产养殖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抗生素在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方面存在着药物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等问题,造成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及食品安全隐患。噬菌体亦被称为细菌病毒,它能够感染并裂解宿主菌,具有特异性高,能自我复制,筛选周期短,绿色环保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策略用于疾病防控并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噬菌体在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噬菌体及其制剂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苗种和亲鱼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使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病害的传播也日趋严重。水产动物病害已成为威胁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超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使病原体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使鱼病防治用药不断升级,给养殖单位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普及鱼病防治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一些鱼药使用的基本知识及鱼药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合生素对鲤鱼生长性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发展,疾病的大规模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而当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具有降低动物免疫力、污染水质及药物残留等弊端.因此,寻求能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一环,人工育苗在传统上主要依赖于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也使用少量豆浆、蛋黄等代用饲料)作为开口饵料。然而活饵产量受到自然资源、天气状况和培养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且占用养殖水面,还有引入病原生物的可能。故水产界一直在探索用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微粒饲料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概述   微粒饲料 (micro- partical diet),又称微颗粒饲料或微型饲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人工饲料,用以替代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养殖苗种的开口饵料。英国 A.D.Jones博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保健》2004,(9):35-36
近些年来,动物疾病成为制约全球养殖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养殖业成为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除了养猪业外,水产养殖超过或者可以和其它任何动物养殖相抗衡。因此,一些卫生官员对水产养殖业发展后导致的动物疾病问题的增多深感忧虑。大多数参加3月份的“水产2004”生物安全特别论坛的与会人员认为,必须加强全球的水产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动物养殖业也得以不断壮大,水产动物养殖的主要市场为食用与观赏,但是随着养殖技术与密度等变化,出现了高集中、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从而导致水产动物疾病问题严重,给养殖者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综合防治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朱娟  江霞 《饲料与养殖》2005,(12):21-21,27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长期、大量使用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后患,如产生耐药菌株,严重影响水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和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在水产养殖业中各种微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大概可以分为几大类:从微生物种属上划分,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硫化细菌等;从产品剂型上划分,有水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牙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俊  孙鸣 《饲料研究》2008,(3):59-61
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暴发,严重危害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抗生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等问题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3.
陈昌福 《饲料工业》2007,28(10):1-3
<正>近些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水产动物因各种病害造成的损失也处于上升的趋势。2006年对全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检测的结果显示,在人工养殖的80种左右的水产养殖动物中约发生了180种疾病,全国30%以上的水产养殖面积受到各种病害的严重侵扰,由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作用以及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期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各类疾病也频繁出现,严重阻碍水产养殖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治疗水产疾病,传统形式为应用各种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在此过程中极易发生滥用药物的问题,造成水环境污染,还会导致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人类逐渐将目光转向中草药,当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运用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饲料添加剂,另一种是临床治疗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淡水和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人下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形成,水产饲料诱食剂在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业巾的应用及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用水产饲料诱食剂是控制水产养殖水质和降低养殖成本、适量投料及减少诱饵的措施之一,也是诱捕和垂钓水产动物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和发展水产饲料诱食剂的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对提高水产品质量,推动水产饲料工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兴华  蒋成春 《饲料研究》2001,(11):17-18,7
随着现代集约化和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感染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大量抗生素等药物被用作饲料添加剂。但随着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因此能替代抗生素的功能强、价格低、性能优、无毒副作用、利于环保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引起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副作用1.1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虽然耐药性因子的传递频率只有1/106,但由于细菌数量大、繁殖快,在这一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虾厂暴发的大规模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中,以白斑病和红体病危害最为显著.而当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具有降低动物免疫力,污染水质及药物残留等弊端,因此,寻求能替代抗生素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生物病害防治、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能够水解蛋白质,产有机酸和细菌素等。乳酸菌还可调节水生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和生长性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文章总结了乳酸菌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展望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发展方向,为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业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鹤声 《饲料工业》1996,17(4):44-45
水产育苗人造开口饲料的研究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苏鹤声在水产人工繁育苗种领域内,传统上采用天然饵料(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和辅以一些代用饵料(鸡蛋黄、豆浆等)饲育幼体。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规模的放大,饵料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天然饵料因受到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