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墨天牛室内人工饲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人工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其羽化期为6~10d,交配2~4 d后产卵,雌虫平均产卵量60.5个;卵期为5~7d,卵的孵化率为85.95%;幼虫共5龄,1龄幼虫死亡率为25.89%,其它龄期幼虫很少死亡,幼虫化蛹率89.74%,蛹期为8~14d,蛹的羽化率为89.58%.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实验种群,实现了室内常年人工饲养,保证了实验虫源的供应,人工饲养和自然界松墨天牛的龄级一致,但人工饲养的天牛幼虫期、蛹期、羽化期、成虫帮命都大大缩短,成虫体形也较小,雌虫产卵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舟蛾在白城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第2代幼虫出现在7月上旬,7月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开始化蛹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3.
饲养容器及密度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大量生产,进行了筛选室内大量饲养杨扇舟蛾的适宜容器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饲养容器和密度对杨扇舟蛾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用杯底直径4.5 cm,杯口直径7 cm,高8.5 cm的透明塑料杯做容器饲养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逃逸率最低,化蛹率、蛹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最高,幼虫平均发育历期最短。8头/杯时的饲养密度,幼虫存活率最高,幼虫和蛹的体重增长最多,而且蛹羽化率、总产卵量、单雌产卵量以及产生子代个数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幼虫,比较其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孵化率、产卵量以及孵化率等指标,发现家蚕Bombyxmori人工饲料对美国白蛾的饲养效果最好,在化蛹率、蛹重和产卵量等方面均优于天然饲料(柳叶)和其它3种人工饲料;连续用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2代,在幼虫历期、蛹重、羽化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等指标上差异不显著,未发现明显种群退化现象,可以用于美国白蛾的室内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6.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星天牛人工饲料、饲养方法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大量、生理标准统一的试虫。【方法】通过连续3年在4种不同配比的人工饲料上连续传代饲养星天牛,研究不同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比较室内自然温度和恒温模式下星天牛在人工饲料上的化蛹和羽化情况;同时定期测定星天牛幼虫在不同饲料、不同温度模式下的体质量变化。【结果】星天牛幼虫在4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上均可完成生活史并传代饲养,但其化蛹率、羽化率在不同饲料上差异显著,其中以同时含有木麻黄锯屑和麦麸的Diet A和Diet D上饲养效果较好。在Diet A上,3代(持续3年)星天牛幼虫化蛹率依次为100%,90%和95%,羽化率依次为100%,83%和90%;在Diet D上,3代星天牛化蛹率依次为87%,78%和87%,羽化率依次为87%,67%和80%。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较恒温模式(25℃和28℃)下高,且化蛹和羽化时间整齐一致(均在4—5月,与林间观察一致);而在恒温模式下化蛹和羽化时间明显延迟,且无规律性。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星天牛幼虫体质量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至化蛹或死亡。星天牛幼虫在Diet D上的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其在Diet A上快,体质量最大值及到达时间因饲料种类、温度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在饲养16周(11月下旬)后达到最大值,且在Diet D上的幼虫平均体质量(2.077 g)显著高于在Diet A上的体质量(1.685 g)。而在恒温模式(28℃)下,星天牛幼虫平均体质量在Diet D上饲养16周后达到最大值(2.106 g),而在Diet A上饲养20周后达到最大值(1.785 g)。【结论】星天牛幼虫可在筛选出的人工饲料Diet A和Diet D上连续传代饲养并完成生活史,饲养效果稳定,化蛹率和羽化率高;温度条件是决定星天牛化蛹时间的重要因素,星天牛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不一定需要低温滞育,但是其存在可以提高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促进化蛹、羽化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星天牛提供了人工饲料及方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试虫,同时通过人工饲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天牛类蛀干害虫幼虫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育历期延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夏季异常气候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干旱高温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点布设法对2019年辽河口湿地保护区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底质土壤理化性质、底栖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对比分析黑嘴鸥繁殖习性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①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为单一的翅碱蓬群落植被,翅碱蓬高度为4.3 ~42.6 cm,覆盖率为20% ~ 100%.底部沉积物为滨海盐渍土,...  相似文献   

12.
植物单倍体育种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植物是进行植物遗传分析及开展育种工作的理想材料, 具有能有效控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缩短育种周期等优点, 在林木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概述人工诱导单倍体的方式, 重点综述目前最常用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探讨花药离体培养在林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林木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历山自然保护区30种鸟类繁殖特性及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997年的4月—9月,对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30种鸟类的自然繁殖特性及成效进行了观测研究。5年共观测到营巢成功巢150窝,产卵成功巢107窝,离巢成功巢86窝,巢外育幼成功巢56窝,成功率分别为83.80%,71.33%,80.30%和65.11%。影响鸟类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美国白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寄生率高、繁殖能力强、雌雄性比大且替代寄主易得等特点。本文旨在探索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人工繁育的可能性,通过前期结果平均寄生率71.56%、平均羽化量6064.8头,可知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进行人工繁育时可行的,为后期大规模繁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论述了黑龙江省现已具备良种繁育条件,建造了一批母树林及种子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需分地域建立4个用材林育种区。  相似文献   

16.
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简要讨论了传统常规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在培育和创造新品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现阶段我国花卉育种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n sex ratio ofBracon brevicornis progeny when male, female, and host larva (Sesamia cretica) were placed together in different time sequences, was investigated. Placing a parasitoid female first, a male after 3 hours, and a host larva after 24 hours, yielded significantly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females (48%). In this case female/male sex ratio was 1∶1 approximately, while other manipulations, they ranged from 1∶4 to 1∶20 (with preponderance to males).  相似文献   

18.
太空诱变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太空诱变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植物太空诱变育种的进展, 总结分析了太空诱变在林木育种中的探索、现状和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辐射育种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辐射育种既是常规育种的重要补充,又是常规育种难以取代的手段。本文就辐射源的种类、辐射材料和辐射剂量的选择以及辐射的方法手段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辐射育种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育种一直是丰富园林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作者综述了植物的常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并重点阐述了基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的育种现状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