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4种细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易受到多种细菌病害的侵染,特别是检疫性病害和土传性病害,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全面的细菌病害检测势在必行。将检测检疫性细菌病害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在马铃薯4种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青枯病、疮痂病和黑胫病)的检测中,探讨该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采用已知菌株以明确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项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和疮痂病的结果良好;检测青枯病可以确定到属;检测黑胫病时配合特异性基因,可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该DNA条形码技术是标准性操作规程与测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同时可以在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工作中缩减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银腐病是一种贮藏期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在局部地区日趋严重。马铃薯银腐病菌侵入表皮内造成污损而影响其经济价值 ,银腐病的病害循环包括大田和贮藏期两个阶段。由于马铃薯银腐病菌对噻菌灵产生抗性 ,增加了银腐病的防治难度。本文就马铃薯银腐病的症状、马铃薯银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TBZ抗性及防治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以带病种薯为主要传播途径,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质量,具有易传播、早期症状不明显、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文章对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成因和发病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病菌的检测方法、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推动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环腐病是最易传染、威胁最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对种薯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它被称做细菌性环腐病,简称环腐病。它曾一度被叫做细菌性萎蔫环腐病,但这易和南方细菌性萎蔫病相混淆,所以就去掉了萎蔫一词(虽然它的确是一种细菌性萎蔫病)。1分布和危害1906年在德国首次记载了环腐病。以后,在其它许多地方也发现了该病害。目前,它发生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南美。在我国,该病害于50年代最先于黑龙江发现。随着育种材料的变换和种薯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现在它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北方一作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气候动态预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是马铃薯环腐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了探索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和建立温、湿度引起发病的预测模型,利用临夏地区马铃薯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不同发病阶段和发病区域气候条件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把马铃薯环腐病划分为以临夏市为代表的半干旱区和以和政县为代表的阴湿气候区,从发病早期到晚期,划分为两个区域两个阶段,建立了临夏地区马铃薯环腐病发病区域不同发病阶段的预测模式。实现马铃薯环腐病气象预测;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73%以上,为临夏马铃薯推广栽培及病虫害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该病害一年比一年发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在生育期间和贮藏过程中感染多种有害真菌、细菌、线虫病害和多种虫害。其中危害最大和流行最广的有:晚疫病、叶斑病、丝核菌病、疮痂病、干腐病、轨腐病、黑胫病、环腐病、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线虫、马铃薯瓢虫、金针虫、金龟子和地老虎。苏联科研机关制定了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和杂草的制度,规定了在商品种植区要采用专  相似文献   

10.
用马铃薯环腐菌菌株NCPPB2140和HEC_1免疫家兔得到效价1:2048的抗血清。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和DE52柱层析提取免疫球蛋白(IgG)。应用间接ELISA检测了马铃薯环腐菌及其供试样品。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最适浓度为5~10μg/ml,酶标记羊抗兔结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1:75~100,检测环腐菌的灵敏度为2×10~5CFμ/ml,用NCPPB2140和HEC_1的IgG同马铃薯黑胫病菌、软腐病菌和青枯病菌等不发生反应,用间接ELISA可以检出轻度感病或受其它细菌二次感染腐烂的环腐病薯块。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褐腐病是由于高温干燥引起的生理障碍,发病部位的细胞因水分胁迫而枯死(Iritani,1984)。障碍类型有:内部褐色斑点型、中心部坏死型、木栓状环纹型、肿状内部锈斑型等。北海道在夏季高温干燥年份,各地褐腐病多发,主要是生理障碍所造成的。特别是在市场流通中,褐腐病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12.
1 前 言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sepedonicum)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各国都把它列为重要植物检疫对象。它主要以带病种薯传播蔓延;因此,寻找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验方法,确保核心种薯不带病菌,是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解决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尝试建立各种检测马铃薯环腐病的方法,如茄苗接种鉴定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NA核酸杂交、PCR检测环腐病技术等等。由于以上检测手段有的需特定仪器…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和环腐病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常见病害,可发生在马铃薯生长或贮藏期.马铃薯是人类消费的第一大非谷类粮食作物,马铃薯软腐病和环腐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上述2种马铃薯细菌性病害所造成的危害特点及国内外主要防治研究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马铃薯细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我国马铃薯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近50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对马铃薯的重视,马铃薯栽培面积大幅增长,全国每个省(区)都有马铃薯的栽培.但马铃薯分布情况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为多,是中国马铃薯重点产区.黑龙江省属气候稍寒冷的温带地区,气候凉爽,气温较低,正适合马铃薯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摸清马铃薯细菌病害在我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从2001~2002年,我们利用两年时间对黑龙江省境内的马铃薯细菌病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铃薯环腐病菌16SrD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引物1∶5-′TGTACTCGGCCAT-GACGTTGG-3′和引物2∶5-′TACTGGGTCATGTTGGT-3)′,进行马铃薯环腐病菌PCR特异性扩增试验。合成的引物能从马铃薯环腐病菌总基因组DNA和细菌纯培养,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马铃薯块茎中特异性扩增环腐病菌16SrDNA基因片段1046bp。该试验结果为马铃薯环腐病的鉴定、检测及病害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17年美国马铃薯协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育通常有益的、命名准确和无病的优良品种。过去75年间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花叶病、卷叶病、纺锤形块茎病和细菌性环腐病。花叶病包括4种病毒:1925年发现的马铃薯 X 病毒(PVX)、1952年发现的马铃薯 S 病毒(PVS)、1932年鉴定的马铃薯 A 病毒(PVA)及1931年记载的马铃薯 Y 病毒(PVY)。PVX 和 PVS 易于摩擦传播,1967年以前美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腐病菌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合成出引物对CMSIF1-CMSIR1和引物对CMSIF2-CMSIR2。以环腐标准菌株、黑龙江省环腐菌株以及马铃薯上其它主要的细菌病原菌(青枯病、软腐病、黑胫病)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扩增,结果只有环腐标准菌株和黑龙江省环腐菌株出现特异性片段(直接PCR扩增出1046 bp的片段,嵌套式PCR扩增出864 bp的片段)。将环腐菌纯菌种菌悬液稀释成浓度梯度并与马铃薯组织液混合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直接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1000倍。以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和健康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结果除明显感病症状块茎外,所有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也均被检测出带有环腐病菌。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传统的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方法主要是革兰氏染色法、茄苗接种鉴定法以及根据菌体的各种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应用血清学鉴定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方法主要是乳胶致敏试验(AG)、凝胶双扩散试验(D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IFAS)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技术主要是应用RFLP分子标记、基因探针技术、核酸斑点杂交方法以及ITS-PCR方法.对于马铃薯环腐菌的鉴定检测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方法,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为得到真实、可靠的判定结果,应将多种方法取得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最终判定,因此针对马铃薯环腐菌鉴定检测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它主要是被细菌Erwinia carotovora的亚种atroseptica(Van Hall)Dye(缩写为Eca)引起的,然而在温暖的土壤中,另一个亚种carotovara(Jones)Dye(缩写Ecc)也可能引起发病。病菌通常存在于块茎表面、皮孔或伤口内,维管束组织中很少,皮层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