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自流平混凝土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自流平混凝土中不同的粉煤灰掺量对自流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研制过程中系统分析了流动度L与扩展度D之间的关系,建立了L-D对比曲线,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砂浆的使用性和工作性,最终选出较合理的掺量范围。  相似文献   

2.
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也隙液相碱度与护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混凝土的也隙液相碱度降低到11.5以下时,钢筋纯化膜遭到破坏。试验表明,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长龄期孔隙液相碱度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其护筋性更应该重视长龄期孔隙液相碱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激发剂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掺入20g/kg的石膏激发剂和35g/kg的HA早强减水剂,即使粉煤灰掺量达到600g/kg,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能达到C15~C20,抗渗等级可达到W4以上,满足渠道衬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这表明,在渠道衬砌中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具有材源广、性能优和经济安全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及28天强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机械活化粉煤灰、化学活化粉煤灰和复合活化粉煤灰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增强作用 ,结果表明粉煤灰的复合活化可显著提高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及 2 8d强度。初步探讨了其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5.
掺黄土粉煤灰的渗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黄土掺量对粉煤灰最大干密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向粉煤灰中掺加质量分数为0%,10%,20%,30%,40%和50%的黄土,进行击实试验及不同压实度(98%,93%,85%)下的渗透试验,研究掺土量对粉煤灰最大干密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结果】掺土粉煤灰最大干密度是所掺黄土最大干密度和粉煤灰最大干密度的线性组合,当掺黄土量为50%时,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较纯粉煤灰提高45%;随着掺土比例和压实度的增大,粉煤灰的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其中压实度为98%和85%时,50%的掺土量可将粉煤灰的渗透系数减小到原来的23.8%;压实度为93%时,50%掺土量可将粉煤灰渗透系数减小到原来的14.5%。【结论】掺土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增加,渗透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建筑废物未能有效处理给环境带来极坏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设计了2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4种粉煤灰掺入量共计8种变量因子的再生混凝土试块,其强度等级为C30。对每一个试块都进行了超声声速值、回弹值和抗压强度值测定的试验,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再生粗骨料的掺加量愈大时,其强度就愈来愈低。适当的掺入粉煤灰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密实度,当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的掺入量为10%时,其强度较没有掺入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4.08%。故在实际再生混凝土工程中可适量掺入粉煤灰。  相似文献   

7.
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耕植土、有机肥、外加剂等因素对轻质绿化混凝土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等主要肥力指标及180 d 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轻质绿化混凝土肥力有明显影响,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速效N、速效P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速效K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耕植土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速效N、速效K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速效P的影响不大;外加剂对肥力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180 d pH值没有显著影响.综合最优水平组合为A3B3C3,即耕植土24.2 kg、有机肥3.5 kg、外加剂0.7 kg,通过主要物理性质和黑麦草生长质量的验证性试验,说明了最优组合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拓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领域,以减轻环境污染,根据当前国内外粉煤灰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实际,针对粉煤灰的特性,本着先易后难,工艺研制与肥效生产试验并举的原则,采用室内模拟和车间试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被称为工业"三废"之一.对掺入较多粉煤灰的混凝土,能否采用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超声回弹法进行无损强度检测,是一关系到合理使用粉煤灰和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问题.本文在通过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后,采用统计回归分析,得出了基于超声回弹法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早强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对掺粉煤灰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减水剂量在0~1%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后期强度也有所增大;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早强减水剂为0.8%时混凝土强度最大;当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时,粉煤灰掺量为25%,高效减水剂掺量为1.0%时混凝土强度最大;从而得出了掺不同类型减水剂粉煤灰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粉煤灰绿化林木生长状况及林分郁闭后的防护效果,采用标准地和样方调查方法,调查林木、草本植被及根系生长状况。林内气象数据的采集采用森林气象流动调查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粉煤灰上采用速生旱柳造林绿化树木生长势较好,根系发达,植被增多。森林小气候基本形成,防风降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山东、安徽三省部分大型热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38U、232Th和40K,比活度范围分别为75~284Bq/kg、96~164Bq/kq和120~382Bq/kq。粉煤灰农田施用模拟试验表明当施甩量达525t/hm2时,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校素238U、232Th和226Ra的比活度分别是对照的2.44倍、1.39倍和1,88倍;生产的稻谷和玉米籽中三种核素的比活度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对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影响不明显。粉煤灰使用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施用硅肥不会造成生产的稻谷和玉米籽中的天然放射性桉素的比活度超过国家标准;而在纯粉煤灰上种植生产的作物果实中234U、232Th、226Ra的比活度超标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与盆栽的方法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幼穗分化和分蘖的消长 ,提高了分蘖质量、小穗可孕率和产量 .粉煤灰搀和量以 2 4× 10 4 kg·hm-2 的效果为好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水分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煤矸石和生土按照1∶1质量比混匀的煤矸石基质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CK)、10%(F1)、20%(F2)和50%(F5))粉煤灰,经浇水处理后,取一部分煤矸石基质测定其颗粒组成,同时用环刀取不同处理的煤矸石基质测定其水分特征曲线,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体积含水率(θ)和水吸力(S),用Gandner幂函数经验公式(θ=aS-b)对参数a(表征持水能力)和b(表征体积含水率变化的快慢)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大中小孔隙占比、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结果】①与CK相比,添加粉煤灰使煤矸石基质的粉粒含量显著增加了3.81~15.62个百分点,砂粒和黏粒含量显著减少了3.87~9.87个百分点和0.10~6.01个百分点。②不同处理煤矸石基质的Gardner幂函数方程拟合系数(R2)在0.953 8~0.994 7。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方程拟合参数a呈增加趋势,b呈减小趋势,煤矸石基质的水分特征曲线也逐渐升高。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随水吸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任一水平的水吸力状态下,添加了粉煤灰的煤矸石基质的比水容量均大于CK,并且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粉煤灰可以减少煤矸石基质的大孔隙比例,增加中小孔隙比例,其中F1、F2、F5的中、小孔隙比例分别较CK上升1.820,3.223,4.180个百分点和4.256,6.890,12.083个百分点。③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的田间持水量及速效水、缓效水和有效水含量显著增加,但萎蔫系数无显著变化。【结论】添加粉煤灰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的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提高其有效水含量和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糖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糖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能使小麦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变化趋势一致 ,即越冬期含量最高 ,返青后含量下降 ;在营养生长为主期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提高 ;在越冬前促进糖向叶鞘运输 ,越冬期向根、鞘运输 ,从而促进营养器官发育 ;在灌浆期促进可溶性糖向子粒运输 ,且这种促进作用在 1 8× 1 0 5kg·hm-2 范围内 ,与粉煤灰用量呈正相关 不同器官淀粉含量差异较大 ,根系在越冬前含量最高 ,叶片以拔节期含量最高 ,叶鞘则在灌浆盛期含量最高 ,茎秆在收获期含量最高 在收获期 ,茎、叶、叶鞘仍有较高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6.
甜杨桃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甲醇浸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从甜杨桃叶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80、提取温度为70℃的总黄酮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