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夏季绿肥作物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季豆科绿肥品种猫豆和赤小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模拟其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分析其干物质的腐解特征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释放情况。【结果】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茎秆在还田后的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0.11%和37.25%,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0.71%和66.87%。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44%、15.64%、45.28%和83.49%,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7.66%、13.33%、40.33%和79.49%,而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24%、63.78%、84.36%和92.48%,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06%、58.88%、79.56%和88.20%。【结论】绿肥作物猫豆和赤小豆干物质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和释放速率表现为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猫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速度大于赤小豆,作为夏季绿肥品种翻压还田效果优于赤小豆。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物料在黄壤旱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猪粪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填埋法,结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在等碳量还田条件下翻埋入黄壤旱地后的腐解特性和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贵州省黄壤旱地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180 d腐解后,不同有机物料腐解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三种有机物料累计腐解率为60.98%~62.69%,表现为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猪粪;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处理腐解率最低,达到腐解平衡的时间较短;水稻秸秆和猪粪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磷氮碳,玉米秸秆养分释放率表现为钾磷氮碳;有机物料中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58.50%~78.75%、54.96%~69.26%、75.29%~91.66%和93.49%~98.07%。总体表现为秸秆类累积腐解率大于粪肥,各有机物料中钾素释放速率较高,施用玉米秸秆维持并提高旱作黄壤肥力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尼龙网袋法,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小麦秸秆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85 d的田间腐解,各处理小麦秸秆腐解率为37.75%~68.34%,秸秆翻埋还田腐解率较覆盖还田显著提高61.59%。秸秆养分释放速率与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腐解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前期快、后期慢。其中,覆盖还田钾释放率为81.60%,翻埋还田为85.79%;覆盖还田氮释放率为49.72%,翻埋还田为60.94%。翻埋还田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平均腐解率为60.89%、84.83%、36.94%,较覆盖还田分别显著提高27.64%、20.12%、49.25%。综上,在秸秆腐解过程中,翻埋还田在组成成分降解、养分释放方面均优于覆盖还田,而施肥处理对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相似文献   

5.
施用氮肥对还田水稻秸秆腐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秸秆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秸秆腐解规律研究,以期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在冬季腐解缓慢,水稻生长季腐解迅速,还田1年后累积腐解率为49.95%,还田2年累积腐解率为78.77%;施氮量在103~133 kg/hm~2时,秸秆腐解率较高。秸秆还田1年后磷、碳、氮含量分别降低了62.5%、5.40%、2.94%;腐解2年后磷、碳、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6.25%、12.73%、10.29%。在水稻还田1年后,不施氮肥提高了还田秸秆的碳氮比;而与不施氮肥相比,在适当施用氮肥的情况下水稻秸秆的氮磷比高。  相似文献   

6.
水旱轮作条件下稻麦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农业科学》2019,(8):75-78
为探明水稻-小麦轮作条件下稻麦秸秆还田后的腐解规律,对水稻小麦秸秆还田后不同时期的秸秆残余率和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累积释放率及平均释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腐解(水稻秸杆210天、小麦秸杆120天),水稻和小麦秸秆最终65%以上已腐解;水稻秸秆中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释放60.95%、6.77%、90.58%、38.77%、9.04%、30.97%;小麦秸秆中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释放24.94%、22.01%、93.64%、25.39%、24.19%、39.13%。稻麦秸秆中钾的累积释放率最高,均超过90%。水稻和小麦秸秆中磷的平均释放速率变化不大,氮和钾的平均释放速率高峰均出现在前期,腐解后期呈降低趋势;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平均释放速率要高于氮磷钾元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后的养分腐解和释放规律,以豆科绿肥紫云英和箭舌豌豆、非豆科绿肥黑麦草和油菜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紫云英+油菜、箭舌豌豆+黑麦草、箭舌豌豆+油菜5种绿肥混合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氮、磷、钾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绿肥腐解过程可分为快速腐解期(0~20 d)、中速腐解期(20~70 d)和缓慢腐解期(70~110 d)3个阶段;其中,紫云英还田的腐解率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均在前三阶段(0~5 d、5~20 d、20~40 d)较高,而紫云英+油菜和箭舌豌豆+油菜还田的在后两阶段(40~70 d、70~110 d)较高;试验结束时(110 d),各处理绿肥累积腐解率为57.61%~66.25%,氮、磷、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75%~69.69%、55.54%~64.38%、93.73%~95.71%,表现为钾>氮>磷,其中,紫云英+油菜混合还田的累积腐解率和氮、磷累积释放率最高,箭舌豌豆+黑麦草的钾累积释放量最高。综上可知,绿肥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受绿肥种类和不同绿肥混合的影响,紫云英和油菜混合还田更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为茶树修剪物还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埋藏深度处理,包括表层覆盖(T1)、埋藏10 cm (T2)和埋藏20 cm (T3)。采用尼龙网袋法,在盆钵中进行周年腐解试验,评估不同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率及养分归还特征的影响。【结果】埋藏20 cm处理下,茎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为45.99%;埋藏10 cm处理下,叶和茎叶混合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分别为58.79%和51.89%。周年腐解后,茎、叶的养分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叶与茎叶混合的养分富集系数则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表层覆盖处理下,茎中氮和磷的富集系数分别增至1.46和1.36,叶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64;埋藏10 cm处理下,茎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23,叶中磷的富集系数增至1.41,碳和氮的富集系数下降为0.81和0.80,钾仅为0.22;埋藏20 cm处理下,茎中氮的富集系数增至1.30,钾降至0.27,叶中碳、氮和钾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为0.77、0.88和0.24。养分释放率方面,埋藏10 cm处理下,碳和氮养分释放较快,叶的碳、氮释放率分别为66.7%和67.1%,显著高于茎的碳、氮释放率(P<0.05,下同);埋藏20 cm处理下,茎的磷释放率为50.7%,高于叶的磷释放率(48.6%);钾的养分释放率受还田方式影响较大,叶在埋藏10 cm处理下钾的养分释放率为90.6%,显著高于表层覆盖处理(62.5%)。【结论】深埋会促进茶树修剪物茎叶的腐解,叶的腐解速率更高;深埋可提高修剪物碳氮磷钾养分释放,其中钾元素释放最快,氮和磷较缓慢。在实际生产中可将茶树修剪物茎叶混合后深埋至10~20 cm耕层进行还田,以改良茶园土壤。  相似文献   

9.
采用堆沤还田、粉碎还田和直接还田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5 d的腐解,粉碎还田处理下的秸秆74.1%、堆沤还田处理的71.2%、直接还田处理的65.4%被腐解。玉米秸秆的腐解速度为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直接还田。堆沤还田方式下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53.6%、90.2%、58.4%;粉碎还田方式下分别为58.7%、95.6%、53.9%;直接还田方式下为49.8%、88.5%、53.3%。作物秸秆磷的释放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两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两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钾氮磷。两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释放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释放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秸秆在土壤-水体系中的腐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秸秆为代表性秸秆,探索水稻秸秆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解规律。采用尼龙袋法处理秸秆样品,研究在不同腐解时间、腐解温度、水土比和腐秆剂用量下秸秆的腐解特征,及其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样品腐解前3 d腐解速率非常快,腐解9 d后速率由快速变为平缓,在腐解第15 d时腐解率达到24.9%。腐解温度、水土比、腐秆剂用量的增加均能促进秸秆腐解,但不呈正相关性,超过最优值则会下降,最佳腐解条件为腐解温度为30℃,水土比为3∶1(质量比),腐秆剂用量为0.5 g。最优条件下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均总体表现为前6 d释放迅速,之后变缓并趋于稳定,不同营养元素的累积释放率按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钾磷氮≈碳。通过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碳、氮、磷、钾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120 d、16.120 d、15.753 d、5.415 d。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18%、71.11%,干物质腐解速度相当;氮、钾养分释放快,磷养分释放慢。成熟期籽粒苋腐解速度较慢,腐解后干物质剩余较多,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4.05%、70.66%,埋压地下干物质腐解速度明显快于覆盖地表;氮、钾养分释放较现蕾期相对要慢,磷养分释放相对较快。将籽粒苋用作绿肥,现蕾期籽粒苋氮肥肥效较好,且可作为油茶林的追肥;成熟期籽粒苋10月份后埋压土壤中作油茶林的基肥。  相似文献   

13.
稻田豆科冬季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豆科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苕子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采用网袋法研究其在稻田中的腐解动态。结果表明,在稻田环境中,紫云英和苕子的茎秆在0~20 d腐解速度较快,累计腐解率分别为42.3%、44.6%,之后,腐解缓慢,在100 d时,紫云英和苕子累计腐解率分别达74.5%、76.6%。经过100 d的腐解,紫云英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0.1%、72.3%、81.2%、89.3%;苕子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6.3%、75.5%、83.5%、91.1%。紫云英和苕子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苕子的茎秆累计腐解率及碳、氮、磷、钾等养分的累计释放率均大于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其理论化肥减施量大于紫云英。  相似文献   

14.
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尼龙网袋定位试验,系统比较分析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土壤养分及后作水稻的产量变化,研究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其对后作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还田时间的推移,秸秆腐解率逐渐增加。还田后15d,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37.2%,至还田后120d腐解率达60.9%;秸秆腐解速率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秸秆养分释放率与释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秸秆还田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油菜秸秆还田对后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无明显变化,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6.4%、7.6%。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有效培肥地力,增加后作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秸秆腐解剂对不同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网袋法模拟烟田中秸秆还田,探索研究秸秆腐解剂对不同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00 d腐解后,施用秸秆腐解剂与否,秸秆腐解率和有机质释放率秸秆都为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后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油菜秸秆腐解速度分别提高9.60%、8.22%、6.42%,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有机质的释放速度分别提高了1.58%、1.34%、1.08%;未施用秸秆腐解剂时,秸秆速效氮释放率为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后,秸秆速效氮释放率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的速效氮释放速度分别提高了4.10%、2.48%、1.72%;施用秸秆腐解剂与否,秸秆速效磷、速效钾的释放率都是水稻秸秆>油菜秸秆>玉米秸秆,施用秸秆腐解剂对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油菜秸秆速效磷、速效钾释放速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2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2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NP。2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腐解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腐解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17.
油菜·小麦秸秆在稻田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川东北丘陵区油菜、小麦秸秆在稻田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为水稻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以油菜荚壳、油菜茎秆、油菜蔸部和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这4种材料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4种秸秆材料腐解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从大到小依次为油菜荚壳、小麦秸秆、油菜茎秆、油菜蔸部,还埋10 d累积腐解率在29.20%~51.70%,还埋100 d累积腐解率在43.50%~75.80%;不同秸秆材料养分释放速率亦表现为先快后慢,还埋20 d各材料的碳、氮、磷、钾释放率均在30.00%以上,其中钾素释放速度最快(平均达98.70%),还埋100 d累积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钾(99.10%)、磷(60.60%)、氮(58.40%)、碳(58.00%)。[结论]生产上应根据秸秆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规律制订合理的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高寒地区不同豆科绿肥翻压还田后在土壤中的生物腐解效应,以及不同绿肥类型分解速度和养分释放量动态,探讨如何筛选鲜草产量高、养分效应好的绿肥品种,用以改善土壤肥力,为下茬作物种植提供最大限度的肥效作用。采用尼龙网袋法,对救荒野豌豆、胡卢巴、豌豆等3种不同豆科绿肥种植翻压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救荒野豌豆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积累及水分含量最高,豌豆最低,胡卢巴介于中间;救荒野豌豆绿肥翻压还田后的鲜体绿肥腐解效果优于其他2个品种,其鲜体腐解速率最高达到0.225 g/d,翻压30 d其腐解率为60%,全氮、全碳养分释放率分别为78.41%、68.81%;3个品种豆科绿肥的C/N均呈下降的趋势,胡卢巴的C/N由16.4下降至8.46,救荒野豌豆的C/N由8.27下降至7.99,豌豆的C/N由10.38下降至8.37。  相似文献   

19.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2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2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N>P.2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腐解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腐解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油肥1号(甘蓝型)、紫叶芥(芥菜型)和南县白(白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网袋包埋法研究不同类型油菜用作绿肥的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油菜的快速腐解期均为埋填后0~28 d,腐解率均在60%以上;埋填后28~102 d为缓慢腐解期,最终腐解率均在80%左右。肥力释放规律与腐解规律相似,至102 d碳累积释放率为76.16%~79.65%,钾累积释放率均在98%以上,氮的累积释放率为74.79%~85.92%,磷的累积释放率为71.68%~78.56%。3种油菜养分的累积释放率无显著差异;碳释放量表现为油肥1号紫叶芥南县白,氮释放量表现为紫叶芥油肥1号南县白,3种类型油菜的磷和钾的释放量相当。油肥翻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