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4.8~7.4 mm,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2 mm.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中龄林>灌木;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3~4倍,需要在今后森林经营和开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洮河林区四个林场,设置标准地349块,调查样木1172株,经过计算分析,揭示了云、冷杉林分的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为合理经营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洮河林区云、冷杉林为复层异龄林,株数按经级分布为倒 J 型曲线,树干圆满度好,数量成熟龄在120年,林分平均生长率为2.7%,林分平均年龄在80—100年之间,平均直径20厘米,属于中龄林,并编制了生长过程表及生长量、生长率表,可供生产设计时应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洮河林区云、冷杉林择伐周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项调查研究是通过对洮河林区云、冷杉林分的调查,掌握现实林分的结构、生长、更新、演替等规律,采用三种计算方法,推算了云、冷杉林分的择伐周期,并结合经济、自然条件,分析论证云、冷杉林分的择伐周期为25年,并以此提出适宜的择伐强度、择伐径级、择伐量等技术指标,经初步鉴定,符合要求,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三块0.25公顷标准地的林分调查,反映洮河林区云杉纯林、冷杉纯林及云、冷杉混交林三种不同林分的结构实例,说明本区云、冷杉林属于复层异龄林,一般具有两层和两个世代。株数与径级的分布,是倒J 型递减曲线,但出现不典型的偏左高峰。还分析了其他一些林分结构特点,对于正确认识现实林分,制定科学经营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pH和养分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林区土壤质量以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在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400m×240 m)动态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动态样地...  相似文献   

6.
东峡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更新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峡林区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分析,作出该林区不同类型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能力评价。其中云杉、桦树、山杨我林和灌木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最好。草甸青海云杉林无天然更新能力。同时,林分郁闭度也是影响天然更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白龙江、洮河林区,云杉病害有21种,病原26种,真菌性病害占主导地位。人工林发病率高且重于天然林,以叶部病害和干基腐朽类为主。近期,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人工林增加的幅度、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和对过往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统计分析,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食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下沉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重,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 耐寒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林区棕色针叶林土壤和暗棕壤的N养分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北林区两类主要森林土壤(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的N素养分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全N含量、碱解N、氨态氮、硝态N和粘性矿物固定态铵的统计分析,认为暗棕壤较棕色针叶林土能够提供更多的速效N(硝态N和铵态N),并具有长期的供应能力(全N,碱解N,粘性矿物固定态铵)。同时,研究结果认为速效N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同一类型土壤不同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含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带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例,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  相似文献   

11.
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高山针叶林的恢复与重建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果云杉和桦木(Betulaspp.)混交、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粗枝云杉(P.asperat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46、54、69、38、61、38和26,Shannon-Wienner指数(H)分别为2.42(±0.10)、2.71(±0.06)、2.93(±0.06)、2.59(±0.11)、1.83(±0.43)、1.81(±0.32)和1.75(±0.24),均优丰多样性指数(Z)分别为17.39(±1.81)22.52(±1.09)、23.76(±2.09)、18.13(±1.74)、7.05(±1.75)、6.69(±1.01)和5.26(±2.30)。②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都在不断波动,其变化趋势是"低-高-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被灌木替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替代,到顶极时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少,但结构更完整。③在生态恢复的相邻阶段,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高、群落结构类似、共有物种也较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典型调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入地分析了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进展情况.指出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大锅饭”的模式,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新形势下粮食购、销、调、存各环节中出现的新问题,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并提出粮改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切实按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合肥地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合肥市周边植物进行调查的情况,筛选出64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并将其分为观花花卉、观叶花卉、地被花卉和腾蔓花卉。  相似文献   

14.
本项试验是通过调查规划设计,在祁连山北坡天然优良林分中营建青海云杉母树林600余亩,首次在该林区建立了林木良种基地,为实现林木良种化迈开了第一步,对促进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次母树林建立从确定面积、样地调查、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着手,设计方案的基本设想,主要以林冠郁闭度为基础,兼顾其它因素,方法简捷,精度可靠,有所创新,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天然次生林群落中主要树木种群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不同概率分布律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中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这些规律对于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以及进行森林调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亚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了分布于西藏海拔4000-4680m之间6个亚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与组成,并从分离纯化所得355株放线菌中选出98株代表菌株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放线菌分为9个属和2个未定属,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52.7%和27.3%,钦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及孢链囊菌属共占14.1%;链霉菌属共分为12个类群,白孢类群,粉红孢类群及黄色类群分别占土壤链霉菌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