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实践中,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鱼苗适时下塘的有机结合,即鱼苗在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是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如何人为制造轮虫繁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3.
4.
<正> 为解决池塘承包到户后,发花池和鱼种池的不配套问题,降低承包者的生产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鱼苗不通过夏花分池,直接育成大规格鱼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模式培育黄颡鱼夏花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澄湖是苏州市八大湖泊之一,面积3800公顷,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包括黄颡鱼、花、翘嘴红等优质野生渔业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黄颡鱼的产量不高。本试验通过对黄颡鱼的夏花鱼种进行培育,旨在以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鱼苗后进行夏花鱼种培育,生产批量苗种并放流,尽快增殖澄湖黄颡鱼资源,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的野生黄颡鱼。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试验塘原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老塘,共有3个,东西长南北宽,面积分别为1亩、6亩和8亩,水深在0.8~1米,池底有少量淤泥,进排水方便。对1亩塘进行试验性的改造,即由西到东在池中央挖一条宽50厘米、… 相似文献
8.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搞好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在鱼苗培育中,由于一些养殖户忽略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鱼苗成活率降低,效益不理想。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笔者体会到: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嫩弱、游动缓慢,摄食范围小、 相似文献
9.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消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导致养殖失败。现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共催产乌鳢11组、产卵7组,获卵9万粒,用4万粒孵化,直接育出夏花2.5万尾。二次注射、用4种催地比,均达到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冬春下塘。常言道 :冬入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 ,鱼苗壮、鳞片紧 ,适应力强 ,加之水温低、损伤小 ,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是放苗的黄金时期 ,不但成活率是一年四季中最高的 ,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二、壮苗下塘。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 ,可提高成活率。三、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消 ,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 ,观察一昼夜 ,看鱼苗活动、游动情况有无异常 ,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 ,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 ,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 相似文献
12.
依据鱼苗阶段开口摄食饵料的兼容性与鱼苗生长前期的相似性,进行多品种搭配培育夏花,合理地利用水面,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发塘的成活率。我县发塘率一般都在30%左右,为提高我县的发塘率,我们近两年在长山建华渔场,利用4面鱼池,每面5亩,计20亩,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发塘成活率在50%以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银鲈 (BidyanusDidyanus)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 ,是该国著名淡水经济鱼类。我国福建、湖北、上海、广东等地近年先后引进试养 ,并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研究试验 ,但育苗数量和规模极为有限 ,以致国内生产单位所需种苗均需花大量外汇从台湾引进 ,且价格昂贵。我们于 2 0 0 0年 6月在银鲈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 ,先后进行了水泥池、旧鳗池、土池三种不同池塘条件的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试验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已达到批量育苗规模。现将此次人工培苗情况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水泥池培苗1 1 1 池塘条件水泥… 相似文献
14.
1水花培育 1.1严格清池消毒鱼苗下塘前10—20天,保持池水5~10cm,每667m^2(1亩)水面用生石灰100~200kg兑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一些养鱼生产单位采用养鲤成鱼池放养鲢、鳙夏花培育秋片的养殖方式。此种方法虽有增产、增效和提高水体利用率等优点,但培育鲢、鳙夏花仍需占用一定数量的鱼池。此外,鲤成鱼精养池5至6月份水体尚未被充分利用也实属可惜(最低水温要达到15℃以上)。为此,笔者在精养鲤成鱼池进行直接投放鲢鱼水花、鳙鱼夏花培育秋片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暗纹东方Tun的发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纹东方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鱼类,许多单位往往只有水花而无夏花出售。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粗浅的生产经验,从51万尾水花培育获得了21万尾2~3厘米的夏花,发塘率达到41.58%,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1 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1.1 鱼苗发塘池的选择和清塘 应选择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洁的鱼池,面积1.5~2亩的,水深1.5~2米,池形长方形,东西向,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无水草,杂草,鱼池不渗漏,池埂及上半部分用水泥浇筑,防止倒塌,便于投喂饵料等操作。发塘池新… 相似文献
17.
匙吻鲟人工养殖技术讲座(三)匙吻鲟的鱼苗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培育匙吻鲟鱼苗的实际效果来看,普遍存活率不高,一般只有20%左右,有的更低甚至为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匙吻鲟鱼苗阶段体质娇嫩而脆弱,死亡率较高的自身原因;更重要的是培育方法不当,沿用传统的四大家鱼苗种培育方法,肥水下池,造成溶氧和适口饵料不足而降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1980年干榆养殖场和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孵苗384.7万尾,其中175.5万尾鱼苗育成夏花57万尾,比1979年增加了2.54倍;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孵苗2万尾;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第一次试验成功,孵苗13万尾,育成5寸以上鱼种2万尾;青岛海水养殖研究所,孵苗90多万尾,育成鱼种8~9千尾。从这些结果看,大部分单位都在试验上取得成功,有的单位已向生产规模迈进。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观察,对目前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