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吴越时期的青铜农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苏州出土了一批吴越时期的青铜农具。计有1977年9月,城东北某厂至距地表约1.5米深处的游泥中挖出青铜鼎,鼎中放着杯、锸、锄、镰、斤、矛、镞、耨等。共出土铜器陶器五十六件。铜锄12件,大小不一,形制特征是长方形銎,锄身一面有方孔,一面开口,刃呈弧形(图二)。铜锸五件,形以马蹄,弧刃(图一)。铜斤六件,长方形鉴,刃  相似文献   

2.
2004年冬,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东首黄河河务局院内施工中,发现了一处与冶铁有关的遗存,出土一批铁器及陶制铸范.铁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和日用杂器等,其中出土农具6件,器形包括直口锸、铧冠、锄板和竖銎镢,笔者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批器物作简单介绍,对济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汉代铁制农具材料略作梳理,为同仁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材料,就济南地区战国汉代农业研究问题提出几点粗浅想法,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夏星南 《农业考古》2001,(3):159-161
建国以来,浙江长兴县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其境内长兴港(箬溪)、龙溪港(西苕溪)、 洪山港(新开挖)及太湖内出土一批奴隶社会吴、越时代的青铜农业生产工具,如铜犁头、铜 锄、铜铲及锯齿铜镰等十九件。其时代应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现介绍如下:一、铜犁头:二件,是破土翻耕农具。时代西周晚期。Ⅰ式1件(铜083):1985年雉城镇出土。两范合铸,犁身底部平滑,近銎口处稍残,束颈,身 背中间凸起呈弧形,两边刃部坚厚,刃部前锋夹角略呈90度,近銎口正中有一个不规整的小 孔,应是被破损的穿,通长6.9厘米、…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东段东西横贯中部,其地理位置、自然面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地区处在一个农牧业交错的特殊地带。近年来,在乌盟境内陆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历代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铁制农具,乌兰察布博物馆历年来共收藏历代铁农具22件,除商都县大库伦乡古豁子村出土的8件北魏铁农具曾做过简要介绍外(’)。其它铁农具因出土地点不明确,故未做介绍。在整理文物库房中,我们感觉到这批铁农具对研究乌盟乃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历代农业生产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将这批铁农具依其时代做了初步整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四年十月陕西省永寿县监军公社西村大队第九生产队在平整土地中发现一批汉代铁器,其中铁农具有:V形铧冠、铧、铲形锄、凹口锸、刀形器等三十二件,还有正齿轮、铁权、六角承器、钩形器、曲形器、环器、铁箍、锛、辖形器和铁矛等十六件。现将铁农具,以及与农具有关的铁器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赣州博物馆在赣南各地古墓葬清理和古窑址的调查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的铁质农业生产工具和石质粮食加工工具。现将这批古农具按时代顺序予以介绍。一、南朝铁农具铁农具 3件。分锸和镰两种。铁锸 2件。均呈凹字形。一件高15.4、刃宽10.5、深9厘米;一件高16.5、刃宽11.1、深9.5厘米。二器刃部作弧形,一件刃残。刃部比(?)部微宽,刃深8厘米处为实心。铁镰 1件。镰刃端前部作弧形。长21、最宽处3.3厘米。套木柄(?)部呈方形,刃部还依稀可见镰齿痕迹。以上铁农具是一九七九年六至九月间,先后在大余县青龙公社二塘附近土名和尚岭的两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动态     
最近,一种可方便地变换使用功能和互换工作元件的多用农具经专利局审查通过,并正式授予专利权。该组合农具有一个可长可短的公用木把、一个可宽可窄的公用横担、一个可粗可细的公用螺旋库,可以很方便地把三齿、粪杈、钉耙、搂耙、扒钩、挠钩、铁扒板、铁锨、木锨、锄头、间苗锄、泥杈、镢头、铁铲、铁丝筢、铁杈、铁勺、钐镰、拔花钳共19种  相似文献   

8.
山东枣庄市出土的古代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在进行文物调查工作中,陆续收集到了三批汉至宋代铁农具,共计二十余件,现简报如下:一、张山子镇出土的铁农具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村民在村东的台(台儿庄)张(张山子镇)公路东侧约300米处,进行农田水利基建工程时,挖掘出一件陶罐,内装汉代铁制农具二十余件。可辨器形有耙、铧、镢、长剑、链、凿等。现将较完整器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 长方形仓长方形仓于东汉墓里出土较为普遍。如河南南阳杨官寺汉画象石墓出土的长方形仓,上为单檐悬山式顶,前后各作筒瓦形垄,中间有脊。仓内有隔墙二,分为三间。在前墙下有三仓门,门两侧安有两个半圆形栓鼻。前墙中部附加一横件,以示仓分上下两层。陕西潼关吊桥M_6出土一件长方形仓,顶为硬山式顶。正面有长方形门。门框侧有一道凹槽,槽内装黑色板五块,由下向上渐窄,可以拆卸。板外面两对角线中间,刻线一道,标明板的安置次序。最上一板中间有圆锥形柄。右边框内凹槽上部较深,便于取卸。说明这个仓用的是插板式门。这种门对粮仓来说非常方便,可以把粮食一直装到仓门口,提高仓容量。粮食装满仓后,要往外取时,将最上面的插板依次抽掉,仓内的粮食既不会溢出来,也  相似文献   

10.
山东枣庄市出土一批古代铁农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八九年二月,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金陵寺乡黄庄村村民张中标在村南黄山南坡开山采石时距地表50厘米处的石缝里发现一批古代铁器,其中铁农具有:一、“V”形铧冠共4件,均完整,形制相同,但大小有别。大的通高18、每翼刃长22、翼尾宽5、两尾銎口宽1.1、两翼尾部间距15.5厘米。小的通高17.3、每翼刃长20.5、翼尾宽4.4、两尾銎口宽1.3、两翼尾部间距15.3厘米。器形前锐后阔,两翼外侧均有刃,翼外侧呈弧形,内侧呈銎状,两翼于前端汇成一尖锋。(图1)  相似文献   

11.
周军  冯健 《农业考古》1991,(1):249-261
西汉时期,洛阳是当时的河南县城。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到了东汉时期,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本文拟就洛阳博物馆收藏的汉代农业文物,谈谈西汉时期洛阳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一.西汉时期的铁质农业工具1.铁铲:铲是插地起土的农具。解放以后在洛阳出土的汉代铁铲较多,形制也较复杂。Ⅰ式铁铲:洛阳烧沟出土。器身长13.3cm最宽处11cm,长方形銎,斜弧肩,上部较窄,下部  相似文献   

12.
白燕培 《农业考古》2023,(1):114-119
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早期,而东北地区战国时期才使用铁器,在战国中后期开始大范围应用于农业中,东北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集整地起土、除草及收割于一体,以整地农具为主,亦可见收割农具及除草农具,以小型器为主,主要包括铁铲、铁锸、铁锄、铁䦆、铁耙、铁镰、铁掐刀等。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以铸造为主。从战国到汉代,铁制农具发生了一次飞跃,数量、类型多样化,分布面更广,边疆地区大量使用铁器,交流传播更频繁,铁器朝着更轻巧、更省力的方向演进,特别是铁犁铧的发明和使用,从力学原理来看,将间歇运动发展为连续运动,是农具演进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13.
兴隆县发现汉代铁犁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黄酒馆乡青年农民王振中在村外起石头时发现一件铁铧,当即送交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铁铧通长33.8、尾宽29.7、高11.5、壁厚1厘米,重4.75公斤;全器略呈三角形,刃部弧形,后部为三角形銎,平底(右图)。这件铁铧与满城汉墓刘胜妻窦绾墓墓道出土的铁铧大小形制近似(《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  相似文献   

14.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绍兴邻县  相似文献   

15.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枣庄出土的铁农具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石敬东建国以来,枣庄市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铁农具,对探讨汉代冶铁工艺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简述如下: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1),其中有大小犁铧、、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夏季,淮南市田家奄区黑泥乡农民在抗旱挖渠中,在距地表深约一米处的地方,发现四件汉代铁质农业生产工具。事隔不久,当时的淮南市文教局闻讯后,即派人去进行征集。1958年淮南市博物馆开始筹建时,这四件珍贵的文物移交市博物馆收藏至今,现将其简介如下:一、凹字形铁锸,1件。锸正面呈“凹”字形,三面刃,刃部作椭方形,较长,有使用的残痕,上有呈三角形的凹口銎,为装木柄的榫槽,深2.4厘米。器体较薄,制作精良,虽然锈蚀较重,但保存较好。器高8.4,上銎口宽13.3、刃长16.4、宽3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7.
河北三河县出土的铁质农具河北省三河县文物保管所刘化成1988年4月,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县错桥村农民将取土中发现的铁质农具、工具、车器等送交县文保所收藏。市县文物部门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并对出土的铁器进行了整理。现将农具部分介绍如下:犁:2件。铸造,均呈“...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喀左县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北魏耘锄辽宁省喀左县博物馆柴贵民,刘雅婷1991年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乡红石村村民张国才在刨地时,发现了几件完整无损的铁耘锄,这是古代农民在田间管理时用以耘地、松土的农具。喀左县博物馆过去也收集了几件同类的农具,现一并介绍如...  相似文献   

19.
湖南郴州出土汉代陶猪圈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中,从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形制各异的陶猪圈。根据墓葬的型制和与之随葬共存物的特征证实,其时代均属东汉时期。皆为墓主随葬的模型明器。现择其几件分式作一介绍并略予叙述。Ⅰ式(89郴砖MI:29)。(图一)。平面呈长方形,悬山式,瓦顶。瓦青色陶胎,通高15厘米。内设隔墙成横  相似文献   

20.
子日手辛锄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农业考古》2000,(3):179-185
“子日手辛锄”是一件具有政治色彩的、学术价值极高的中国古农具。由于它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又珍藏于日本,又是日本天皇仿效中国皇帝实行亲耕的实用之物,因而不论其政治身价还是学术价值都是倍受人们重视的;它已经成为日本的国宝;成为研究中国农史、特别是农具史必须讨论的重要内容。“子日手辛锄”虽然是唐代传入日本,但就其结构分析,它并不是唐代才发明的农具,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乃至商周时代。研究“子日手辛锄”的学者很多,中国的自不必说,日本也有众多的学者对“子日手辛锄”进行过多方面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