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血糖水平的消长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时间≥4d,且住院前4d进行过血糖检测,治疗过程中未使用胰岛素者)1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成活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动态改变,并将血糖浓度≥11.1mmol/L作为高血糖的标准,比较高血糖患者病死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与ICU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56,P〈0.01);死亡组和成活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成活组血糖水平在入院后持续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患者的病死率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的趋势(/9〈0.05)。通过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12例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的患者中有9例死亡(75.0%,9/12);有4名患者在入院后第3或第4天出现血糖大幅度升高,均死亡,推测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或大幅度升高均可能为预后不良的信号。结论血糖水平的消长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态检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颅脑CT检查并结合血气分析确诊的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0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3例),病死率为6l—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早期诊治,对病情的转归有极大的影响。院前及急诊科内迅速进行呼吸功能衰竭的早期复苏和及时的头颅CT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因,拟定积极的治疗措施及建立高质量的ICU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温、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 常规颞顶瓣23例,死亡1例;扩大额颞顶瓣10例,死亡2例.手术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9.1%.生存者中良好22例,中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倒。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式 ,治疗 8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患者。结果 :良好 2 8例占 32 .9% ,中残 8例占 9.4% ,重残 1 0例占 1 1 .5% ,植物生存 3例占 3.5% ,死亡 36例 ,病死率 42 .4% ,其中 GCS>8分的病死率为 1 6.7% ,GCS6~ 8分的病死率为 55.3% ,GCS3~ 5分者为 85.0 % (P<0 .0 1 )。结论 :手术是治疗急性脑肿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对冲性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预后良好7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预后优良率(良好 中残)为47.1%(16/34)。结论在对冲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手术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有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榍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怍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细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忠苦,对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4%.其死亡率为26.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压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碱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顸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调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随机选择20例同等伤情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意识情况、CT改变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伤后l周内治疗组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高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觉醒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注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伊j雪度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前的用药,分为两组,常规组插管前用地西泮静脉注射,丙泊酚组插管前用丙泊酚静脉注射。监测并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插管完成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例),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结果与常规组相比,丙泊酚组插管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SBP、DBP、HR有明显变化(P〈0.01),插管完成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很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丙泊酚静脉注射可明显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结果:7例治愈,l例伤残(植物生存),4例死亡,治念率为58.3%,死亡率为33.3%。结论:亚低温加大剂量疗法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杭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3):257-258,263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按Levi分级法.依据入院时GCS和瞳孔情况。将56例DAI病人分为Ⅰ~Ⅳ级。分析其临床特点、入院情况与预后(GOS)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分级:Ⅰ级5例(8.9%);Ⅱ级11例(19.6%);Ⅲ级17例(30.4%);Ⅳ级23例(41.1%)。预后(GOS)情况:恢复良好组8例(14.3%)、中残组13例(23.2%)、重残组11例(19.6%)、植物状态组8例(14.3%)及死亡组16例(28.6%)。结论:Levi分级法有助于对DAI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早期准确的诊断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醉酒后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以提高伤者生存率,降低其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对65例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伤者进行临床救治.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进行伤情分级,轻型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中重型根据病情行外科手术.所有患者予以相应支持疗法和神经保护剂.结果 治愈43例,轻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65例.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5例(53.8%),中残11例(16.9%),重残4例(6.1%),植物生存1例(1.5%),死亡14例(21.5%),其中延误诊断8例(12.3%),出现并发症23例(35.4%).结论:避免延误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醉酒与颅脑损伤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消除对醉酒患者的厌恶情绪,同时使用纳洛酮消除急性酒精中毒对神志判断的影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早期气管切开及使用制酸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1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58例行手术治疗,60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90例(76.5%),恢复不良13例(10.9%),死亡15例(12.4%)。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而复杂,癫痫发生率高,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心电图(E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已除外原有心脏病史的390例ACVA患者.对其病情、ECG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390例ACVA患者中,发现有ECG异常者106例(33.1%),ECG异常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5%)〉急性脑出血(CH)组(50.8%)〉脑梗死(CI)组(12.9%),SAH组及CH组ECG异常率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VA伴ECG异常较不合并ECG异常的病死率明显增高(41.5%vs5.6%.P〈0.01);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改变。病情越重越易出现心电图异常(P〈0.05~0.01)。结论:临床应重观ACVA患者的ECG改变,加强心脏功能监测.加强治疗.这对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