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法提取鱼油中EPA,DH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鲫的混合鱼油,经精制后为验原料,采用先经盐析,再用包合的综合法,提取鱼油中的EPA、DHA,纯度达82%以上,产品率为22%,是一种设备简单,提取纯度及产品产较高的纯提工艺。 相似文献
2.
多烯鱼油中脂肪酸的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气相色谱-质谱研究了多烯鱼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对组分进行了定性,并以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对于美国标准质谱中没有的成分建立了标准谱库。 相似文献
3.
4.
鱼油在不同体系中的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过氧化植(POV)、共轭二烯型氢过氧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鱼油在不同体系中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以N2保护的鱼油氧化稳定性最高,而暴露于空气中的鱼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差。将鱼油分散于水中形成O/W型的乳化体系能提高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在三种体系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比低不饱和脂肪酸下降的更快。隔绝O2是防止鱼油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鱼油对幼鼠血清总脂、总胆固醇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选用雌雄两性的幼鼠,按随机区组法分成三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豆油、鱼油和鱼油浓缩物。喂养4周后,发现喂鱼油和鱼油浓缩物的两组幼鼠血清总脂和总胆固醇含量低于喂豆油组的(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喂鱼油及喂鱼油浓缩物组幼鼠的脑、肝、脾和肾组织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明显比喂豆油组的高。相反,喂豆油组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四烯酸却比喂鱼油及喂鱼油浓缩物组的高。三组的体重增长率、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及脏体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正> 爱斯基摩人食用鱼类而免患心脏病和心血管病之事在日本已引起人们兴趣。日本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沙丁鱼、斜竹笑鱼、鲱鱼和鲸类体内含有一种十碳六烯酸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质量为(13.56±0.05)g的大黄鱼为对象,研究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以鱼油组为对照组,用菜籽油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水平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的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影响;但饲料系数(FCR)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00%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之间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肌肉中脂肪酸和饲料中脂肪酸线性关系分析表明,随着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肌肉中C18∶0、C18∶1、C18∶2n-6和C18∶3n-3含量不断增加,而C20∶4n-6和C22∶5n-3含量不断降低。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饲料中SF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腹部皮肤亮度值(L*)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了背部皮肤L*值,100%替代组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腹部皮肤红色值(a*)显著高于替代组;与腹部皮肤红色值相反,对照组背部皮肤红色值低于各替代组。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黄色值(b*)均无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和体组成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影响了大黄鱼的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 相似文献
8.
9.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当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100%鱼油,鱼体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似。相对于全鱼油组,亚麻籽油替代组肌肉和肝脏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升高,而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大菱鲆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应低于66.7%,且大菱鲆饲料中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大于0.8%。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初始体质量(73.81±9.02)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FOreochromisniloticus),分别投喂含100%鱼油(A)、50%葵花籽油+50%鱼油(B)和100%葵花籽油(C)的饲料,每种饲料设置2个流速运动水平(0BL·s-1、1.5BL·s-1)(BL,体长),共6个试验组合(0A、1.5A、0B、1.5B、0C、1.5C),饲养42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和体成分变化。结果显示各组合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5B组合的特定生长率(4.96±0.02)%·d-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合(P〈0.05)。逆流运动后红肌和白肌蛋白质含量分别最高增加10.25%和7.74%(P〈0.05)。逆流运动对全鱼和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B组和c组鱼体红肌PUF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和体成分没有显著影响,而逆流运动能够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18日龄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11 d 的生长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生长、存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组(FO)为对照组,以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微绿球藻粉(Nannochloropsis sp.)和橄榄油替代不同比例的鱼油,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鱼油组(FO),50%混合替代组(M50)、100%混合替代组(M100)、100%裂壶藻橄榄油替代组(S100)、100%微绿球藻橄榄油替代组(N100)。结果显示,微藻粉替代鱼油对牙鲆稚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含有裂壶藻的各饲料组(M50、M100、S100)成活率显著高于 FO 组和 N100组(P?0.05);微藻粉替代鱼油不影响牙鲆稚鱼主要脂肪酸的组成;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14:0、C16:1n-7、C18:2n-6、C20:0、C18:3n-3、C22:0、C20:4n-3、EPA、C22:5n-6和 DHA 的百分含量均与其饲料中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及 DHA/EPA 比率均与其饲料组成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微藻作为脂肪源替代鱼油完全可以满足牙鲆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各种脂肪酸均可以被牙鲆稚鱼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且添加两种微藻后提高了稚鱼的 DHA 含量和 DHA/EPA 比率,与鱼油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牙鲆稚鱼的成活率。因此,以微藻替代鱼油在牙鲆稚鱼的培育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饲料2中n-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饲料3中n—3HUFA的含量同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相等,但是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5.
微藻粉替代鱼油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微藻粉替代鱼油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Pallas 1788)幼鱼生长、体组成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FO),分别用裂壶藻粉(SO)、微绿球藻粉(NO)及两种藻粉的混合物(MO)替代鱼油中的DHA、EPA,不足部分用玉米油补齐,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投喂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重7.35 g±0.03 g)90 d。结果显示,与FO组相比,SO组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NO组和MO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脏体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大(P0.05);MO组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O组与MO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O组背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藻粉替代鱼油对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分影响显著,肌肉的C16:0和DHA含量与其在饲料中所占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973,0.967,P0.05),C14:0和C16:1n-7呈极显著正相关(r=1.00,0.996,P0.01),肝的C18:2n-6、n-6 PUFA和DHA/EPA呈显著正相关(r=0.983,0.976,0.977,P0.05),C16:1n-7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992,P0.01);NO组和MO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较FO组显著降低(P0.05),NO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裂壶藻粉可以替代星斑川鲽幼鱼饲料中的鱼油而不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星斑川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