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省山旱地面积41.29万公顷,约占青海省总耕地面积的72.4%。这些地区因常年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对山旱地区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旱地小麦面积占60%以上,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播种阶段经常发生的干旱是造成旱地小麦播种期推迟,出苗晚,亩穗数不足,产量波幅较大的主因.经多年对播种方式的研究及生产实践调查表明:抢墒播种、寄种可提高亩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4.
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寻求旱地小麦最佳播种方式,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常规条播(CK))对旱地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均有提高,其中,全膜覆土穴播最高;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4种播种方式的穗数和产量分别提高0.9%~3.1%,7.3%~20.5%,其中,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提高20.5%;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4种播种方式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0.9%~10.2%,2.6%~12.8%,1.6%~9.7%,7.3%~20.5%,其中,全膜覆土穴播最高。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和运转,提高穗数和产量,最终获得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及氮肥生产效率,是适合当地推广的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将试验地点设在山西省闻喜县后宫乡上院村,该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力水平较高,常年产量4 500 kg/hm2,面积0.66 hm2,试验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该县旱地小麦生产问题,探索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证实了旱地小麦播种新模式试验数据获得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休闲期耕作配套不同播种方式对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且均以全膜覆土穴播显著最高,膜际条播次之。深松配套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深松配套条播、宽幅精播、膜际条播较深翻可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深松可显著降低越冬期叶片POD、SOD活性。结果还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可增加越冬期干物质量积累,降低POD、SOD活性。休闲期若采用深松,则配套全膜覆土穴播越冬期根系活力最高,若采用深翻,则配套膜际条播最高。膜际条播可显著增加越冬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冬前干物质量积累,休闲期采用深翻+膜际条播可提高越冬期根系活力,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可以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配套播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孟津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小麦生产在孟津小麦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详细介绍了孟津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和规范化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覆盖和不覆盖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越冬期幼苗POD,SOD的活性以及幼苗脯氨酸含量,提高越冬期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还表明,无论覆盖或不覆盖,全膜覆土穴播提高了0~6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了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和干物质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的POD,SOD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且差异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配套全膜覆土穴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地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密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6-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应用裂区设计法就各小麦地膜穴话的播期、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播期A2(9月28日)与播期A1(9月21日)、播期A3(10月5日)的产量存在5%显著差异;副因子播量4个水平均存在5%显著差异;播期和播量间存在互作效应,以A2(9月28日)B2(297万位/hm2)组合产量最高,达4900.5kg/hm2。同时,对同一播期下、不同播量的土壤耗水规律及子粒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为地膜冬小麦合理选择播期、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research concerning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winter wheat growth to environments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a winter wheat model for selecting suitable sowing dat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w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varieties, spatial and temporal environments was developed. Case studies on sowing date with the data sets of five different eco-sites, three climatic years and soil fertility levels, and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wing rate with the data sets of two different variety types, three different soil types, soil fertility levels, sowing dates and grain yield levels indicate a good model performance for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适宜播期和播种量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 ,在总结、归纳和提炼冬小麦生长发育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冬小麦适宜播期、播种量设计动态知识模型 ,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冬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基本苗和播种量。利用南京、郑州、泰安、保定、太原 5个不同生态点的常年、偏暖年和偏冷年每日气象资料以及各点不同土壤肥力和典型品种资料对播期设计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 ;并利用基本苗和播种量设计模型对泰安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肥力、不同播期和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基本苗和播种量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 ,知识模型对播期和播种量设计均具有较好的决策性、解释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冬小麦晚播适宜临界期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河北省的冬小麦高产栽培模式,明确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适期晚播范围,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以冬小麦品种冀5265为试材,设播期10月5日、10月9日、10月13日和10月17日计4个处理,并调整播量分别为204 kg/hm2、228 kg/hm2、255 kg/hm2和288 kg/hm2,2008~2009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不同播期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前的积温减少,冬小麦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数、株高、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最终导致冬小麦显著减产;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河北省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1日,相应的合理基本苗数为307.5~379.5株/m2。  相似文献   

15.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适当晚播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高产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增产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冬小麦全耕层播种是针对回茬麦产量低及劳畜力紧张等问题而创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高产栽培技术,80年代以来,在晋南北部麦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与常规条播比较,亩穗数增加9.6万,穗粒数多1.6粒,千粒重提高2.1g,平均亩增产12.25%。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试验,试验冬小麦品种为西峰系列的陇育4号,试验分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侧膜播种、露地条播(CK)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具有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出苗快、生长健壮、抗倒伏、成穗率高、穗大粒饱、产量高,是旱作农业区冬小麦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冬小麦籽粒产量目标制定及育种策略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播期处理,用Logistic方程拟合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及其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播种期偏早(10月10日)的冬小麦越冬前群体主茎叶龄较大,易受冻害的影响,或在拔节抽穗期因群体较大易发生病害。适当晚播(10月24日)可以减轻不利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先升高后降低。籽粒灌浆进程中渐增期较高的灌浆速率、快增期和缓增期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的增加。[结论]冬小麦适播期以10月中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显著增产技术。通过在膜上打孔穴播和垄盖膜际精播的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带距、不同播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高产,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在不同带距高产栽培中,窄行匀播比宽行播种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在不同播量中,以每公顷播种105kg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