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枣果实中酚类物质及其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冬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有一个最适pH值,为7.0;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2.
从Bacillus subtilis ZH168发酵液中提取多酚氧化酶,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对其p H值、温度、底物、抑制剂及激活剂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做底物时,p H值为7时活性最大,多巴做底物时最适p H值为8;该酶最适温度40℃,具有较好热稳定性;多酚氧化酶可催化不同酚类物质,催化活性不同;SDS,Triton X-100和尿素对酶均具有激活作用;Cys,Na HSO3,EDTA,VC,苯甲酸和Gly对酶有抑制作用;金属离子Cu2+可以显著提高酶活,Al3+和Mn2+显著抑制酶活。  相似文献   

3.
黄瓜组织中几种酶活性与其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对抗,感霜霉病两类黄瓜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痊直叶及定位叶片感染霜霉病菌后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酶(P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比感染品种萌动种子中的SOD活性高54.15%,PPO活性高62.14%;子叶中的SOD活性高35.51%,PPO活性高40.10%,POD活性高74.47%;不同叶位真叶内,除SOD活性为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131..5  相似文献   

4.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提液,通过底物筛选,从不同的pH值、温度和抗氧化剂对PPO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O酶对4种底物催化活性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邻苯二酚,DL-半胱氨酸,苯甲酸,山梨酸;PPO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30℃,最佳酶浓度0.25mol/L,最佳底物浓度0.6mol/L;当VC浓度达到150mmol/L,90%的PPO酶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平乐大果山楂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果山楂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p H、温度、热处理、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为控制其生产过程中酶促褐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间为3 min,最适p H为6.8,最适温度为45℃;90℃处理4 min,PPO基本失活,80℃处理6 min后,相对酶活性为19.75%;最适底物浓度为0.08 mol/L,PPO酶促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参数Km=51.24 mmol/L,Vmax=54.53 U/min;在试验浓度条件下,5种抑制剂对大果山楂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氯化钠的抑制作用最弱,高浓度下,柠檬酸的抑制效果较EDTA、抗坏血酸、草酸要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黄瓜黑星病抗性不同材料的叶绿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抗病性无明显关系;接种后24h以内,各材料的PPO及POD活性变化不大,接种后24~48h之间,抗病材料两种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感病材料在接种48h后酶活性才有较大提高,说明接种后PPO,POD活性变化与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低酚棉抗枯萎病生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接种枯萎菌后,低酚棉植株体内的次生代谢─—莽草酸途径中的关键酶PAL的活性、多酚的含量以及PPO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上升的更早更多。PAL活性的增强与多酚含量的提高以及PPO活性的上升基本上是同步的。这说明多酚含量的增加与莽草酸代谢途径有关,而PPO活性与多酚含量同步提高可使合成的多酚被氧化成醌,这更增强了对病菌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以菊芋叶为原料,以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菊芋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探究菊芋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菊芋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波功率500 W,在该条件下多酚得率为31.923 mg/g.抗氧化试验表明:菊芋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与VC的抗氧化活性相比,菊芋叶多酚对O2·的清除作用明显高于VC.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治理枣尺蠖生物制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枣尺蠖为试验材料,提取其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枣尺蠖多酚氧化酶用40%饱和度硫酸铵进行盐析效果最好,纯化倍数可达5.8倍。且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为10 mmol/L的邻苯二酚时,不会发生底物限速行为。多酚氧化酶在pH 7.0,37℃时活性最高。多酚氧化酶热稳定性较差,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酶活力下降。70℃时将该酶保温9 min,酶就趋于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茶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菇褐变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茶树菇PPO最适温度50℃,最适pH4.0~5.0.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茶树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2.59mol/L,Vmax=0.127U/min.此外还对茶树菇不同部位的PPO活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14.
板栗果实酶促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对板栗中引发褐变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研究。对板栗中的多酚提取方式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条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纯化,使用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定。对板栗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60%的丙酮溶液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60min,提取温度4℃;粗提物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光谱扫描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纯化后可获得两种组分,初步鉴定为黄烷-3-醇组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作用pH为5.0~6.0;过氧化物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0。  相似文献   

15.
冻存茶鲜叶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冻存处理的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活性测定,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对冻存茶鲜叶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鲜叶冻存-萎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冻存茶鲜叶PPO酶活的最适条件为:pH值介于4.6~5.0之间,温度35~60℃.由Michelis-Menten方程1/v=1.16...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区主产虾类多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酶,它造成食品的褐变,从而严重影响食品的品质。本文以天津地区主产虾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虾的褐变的感官评价与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抗坏血酸、柠檬酸、植酸等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并测得生产贮运过程中使用该抑制剂的浓度与用量。结果表明,在虾中加入0.2%的抗坏血酸时,对PPO抑制效果较好,添加柠檬酸和植酸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品种为试材,研究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相关特性,确定其催化愈创木酚氧化后产物的最高吸光度值,并分别研究反应后放置时间、pH值、温度、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条件对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其最适波长为370nm、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不宜超过15min、底物浓度宜大于0.03mol/L,反应完成后在40min后测定POD的活性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以鲜榨蜜梨汁为原料,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5种不同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5种酶抑制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榨蜜梨汁PPO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抑制鲜榨梨汁PPO活性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0.5 mol/L和2.0,2.0,0.5 mmol/L。  相似文献   

19.
黑菊芋是以鲜菊芋为原料,利用特殊工艺加工成的一种新型食品。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凯氏定氮法、福林酚法等对加工前后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黑菊芋的粗菊糖含量(25.52 g/100 g)略低于鲜菊芋(36.45 g/100 g);鲜菊芋多糖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D-核糖(或鼠李糖)、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或D-木糖)组成,黑菊芋多糖与鲜菊芋基本相同,只是未检测到甘露糖;黑菊芋和鲜菊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96 g/100 g和12.18 g/100 g;黑菊芋中含有12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为5种;鲜菊芋中含11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为4种。黑菊芋及鲜菊芋中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分别为25.89%和22.91%。黑菊芋多酚含量为1.41 g/100 g,鲜菊芋为0.30 g/100g。结果表明,加工过程对菊芋的营养破坏不大,还原糖和多酚含量的增加赋予了黑菊芋香甜的口感和极强的抗氧化性,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总量占比的增加提升了菊芋的营养价值,黑菊芋产品的研制成功为菊芋的深加工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超声处理条件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揭示了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对酶促褐变底物、产物并没有影响,且能够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以超声功率600 W超声处理90 min,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仅为原酶液的54.21%,可见超声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是通过抑制相关酶的活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