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8):133-136
针对稻瘟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生产这一情况。试验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9个地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进行了研究,明确了7月份、8月份的平均气温为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Y=-85.171163 0.41315X1 1.23231X2-0.1817X4-0.09418X5 0.167333  相似文献   

2.
针对稻瘟病严重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生产这一情况,试验于2004—2013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确了7月、8月的平均气温为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建立短期预测模型:Y=-85.171163+0.41315X1+1.23231X2-0.1817X4-0.09418X5+0.167333X6+0.178722X7+0.03334X8+0.04305X9。利用上述方程对2004—2013进行回归拟合,可以看出该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利用该方程可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稻瘟病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稻瘟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星  杨光灿 《耕作与栽培》2000,(3):48-49,37
通过对1982、1998年稻瘟病发生为害情况的研究,就影响该病大面积流行危害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地阐明了稻瘟病年内田间和年度间消长规律,筛选出了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状况进行准确的监测预测是有效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基础。分析了应用菌源信息、气象因子信息和水稻冠层光谱信息3个方面对稻瘟病监测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监测预测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从系统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用与稻瘟病发生相关多源信息构建病害流行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思路。提出的稻瘟病监测预测方法可提高病害的监测预测精度,同时也对其他病害监测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区划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切实减轻稻瘟病危害,采用GPS和GIS定位、系统监测和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区划、精准勘界和发生流行规律研究。首次明确了南充市稻瘟病的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探明了水稻稻瘟病菌越冬后的初始侵染源(即始见期)地点、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特点,明确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在田间存在4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5月底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2;建立了孕穗末期病田率和蜡熟期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对其成因探讨发现,导致南充市近年水稻稻瘟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水稻品种抗稻瘟能力的降低或丧失、稻瘟病菌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增加与更强致病力的小种出现;温度适宜和阴雨寡照偏多是造成稻瘟病在南充市流行的外因。2001—2015年,全市水稻稻瘟病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7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促进稻瘟病防效提高15%~30%。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黑龙江省各地植保部门去年秋季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栽培及种植结构等因素综合分析,该省植检植保站预计2013年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整体发生程度与常年接近。其中,玉米螟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水稻稻瘟病和马铃薯早、晚疫病及玉米大斑病有偏重流行趋势;粘虫仍有重发风险,蝗虫尤其是亚洲飞蝗种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主产区的水稻鞘腐病发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从2007-2016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及气象因子进行定点调查、定期监测,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通径分析的结果明确了8月份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平均降雨量与9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鞘腐病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duanb@163.com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5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8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基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5本身设计的三对分子标记JJ113-T3、JJ80-T3、JJ81-T3筛选含有该抗稻瘟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同时采用黑龙江省稻瘟病主要生理小种进行混合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龙粳香1号、龙交06-192、龙粳20、龙粳25、合江19、绥粳9、龙稻5和松粳3共8个品种含有Pi-5基因。实验结果明确抗稻瘟病基因Pi-5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抗病育种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寒地水稻生产中抗稻瘟病品种的选择以及抗稻瘟病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花溪区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瘟病对水稻的严重危害,通过对花溪区18年(1990-2008年)稻瘟病发年的调查资料与花溪区气象局同步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水稻稻瘟病大流行年份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寄主生长的前期。即育秧期和分蘖期,气候温暖多雨,病菌活动时间提早,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即水稻拔节孕穗至抽穗灌浆期又出现低温、多雨和寡日照的天气。认为水稻生长关键期的雨日雨量是诱发稻瘟病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福金 《作物杂志》2006,22(1):69-7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流行情况最复杂、潜在威协最大的病害,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每年给水稻生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甚致绝产。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累计发生66.7万hm2,其中穗颈瘟29.9万hm2,重发生县(市、区)15个,中等发生县10个。如庆安县,全县水稻面积7.3万hm2,发病面积达90%以上,其中绝产面积0.87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人民币以上。稻瘟病发病率之高,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均为历年罕见。1大发生的原因1.1品种感病品种的抗病性减弱或丧失,是造成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素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中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为了明确气象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避免严重的损失,利用化州市2006—2014年的气象数据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3个气象因子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影响最为关键。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回归模型为:y?=-531.9999-4.4850x1+1.0238x2+3.6891x3+7.0837x4+1.0286x5-2.8431x6,利用该回归方程对历史资料的拟合效果非常好,预测能力强,适宜于化州本地乃至粤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笔者对1998—2007年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分析发现,水稻品种抗瘟性对稻瘟病发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地菌源量多少决定发生流行早迟,适宜气候条件有利于加重流行强度和为害程度,适时防控可减轻稻瘟病为害和流行。通过近年来示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稻瘟病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不但造成水稻减产10-30%,而且降低水稻品质。本文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全面防治稻瘟病的综合策略:首先选择抗稻瘟病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运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防治稻瘟病技术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地稻区无霜期短、热量资源不足、低温冷害及稻瘟病发生频繁.目前,水稻大面积生产中农民施肥多采用"超量施N肥"、"大头肥",导致水稻前期长势过旺,植株纤嫩,抗性减弱,后期早衰,成熟度下降,且易发生倒伏、感病而减产,达不到高产目的.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以提高稻谷成熟度为目的,通过协调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栽培技术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依据该生态区优质高产水稻的生长规律、影响因子及调控措施等共性技术,稳定产量构成因子、健壮植株群体素质,以达到高温年创高产甚至超高产、低温年稳产甚至创高产的优质高产目标,为实现寒地水稻创超高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低温冷害是制约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提高寒地水稻抗低温冷害能力,本研究将从大白菜分离的低温胁迫转录因子BcICE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HQ902162)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LA1301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粳稻品种龙粳24中.PCR、Southern杂交和R...  相似文献   

19.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杨丽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水稻苗期青枯、立枯病在全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从寒地稻作开始旱育苗以来,发病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热”的出现,致使许多根...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真菌陛病害,其发生具有突发性、流行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常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稻瘟病在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水稻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属桂北高寒山区,由于山高水冷雾重,种植水稻更易发生稻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