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疫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且呈复杂化。近几年来,动物疫病的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细菌性疫病逐步转变为病毒性疫病,由单一病种感染逐步转变为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多种疫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危害日趋严重,新的病毒性疫病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快,由一种病毒性疫病并发或继发其它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已经占了动物患病种类的68%以上。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不仅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它的预防和控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本文就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进行了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刘斌 《兽医导刊》2013,(Z1):15-16
21世纪以来,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出现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病毒性疫病是影响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逐渐增加,病原微生物毒株变异加快,混合感染、隐性感染、继发感染十分普遍,当发生病毒性疫病和呼吸道疫病时,疫情的危害更加复杂化,给养殖产业造成的损失超过任何其他原发病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动物疫情防控对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较多动物,比如鸡、鸭、牛、猪、羊等是畜牧养殖的重要对象,如果发生疫情会造成养殖效益会明显的下降,另一方面,动物疫病会通过食物链向人体传递,造成人体感染,进而危害社会稳定和安全,所以动物疫病要做有效控制。疫病监测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提高防控效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具体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其价值,并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近年来,以禽流感、牛出败、羊痘、猪肺疫等为主的各类动物疫病不断发生,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对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病毒性疫病的发生、禽流感的流行给动物疫病防制敲响了警钟。如何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根据调查情况,就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1现状和意义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建立了各级动物疫病预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情况的逐渐严重化,其病谱变化也愈发复杂,不仅疫病由细菌性转变为病毒性,而且病种感染也由单一性转变为并发、继发性。动物疫病不仅会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自然资源的安全,从而阻碍社会环境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这就意味着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容忽视且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因素的了解和分析,就防控对策提出了几点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初以来,对闽赣两省相近区域内的部分舍内地面加水域圈养、舍内地面饲养、网床小栏饲养和笼养4种模式下的同一品种开产蛋鸭群发生的疫病开展了定点跟踪调查和病毒性、细菌性疫病感染检测,发现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蛋鸭疫病感染率、发生的疫病种类及同一疫病的严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舍内地面加水域圈养模式的蛋鸭病毒性和细菌性疫病感染率最高达84.4%,发生的疫病种类最多达10种,发生同一种疫病时感染的阳性率更高(如禽坦布苏病毒感染阳性高达22.9%),致病菌的耐药谱更宽(如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耐10种及以上药物的菌株占84.2%);而网床小栏饲养、笼养两种模式下的蛋鸭发生的疫病种类相对较少,为5~6种,其主要疫病为禽坦布苏病毒病、禽流感和大肠杆菌病,尤其是笼养蛋鸭发生病毒性和细菌性疫病感染率为26.5%、发生同一种疫病时感染的阳性率最低(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阳性仅为7.8%)。以上结果表明,蛋鸭养殖模式的良莠与疫病发生的种类及其感染的程度直接相关,可见促进蛋鸭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是防控疫病重要的生物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种类增多,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动物免疫是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的、有效的手段。我国动物疫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是疫苗免疫预防疫病的效果好,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二是因为病毒病病死率高,危害严重,一旦发生,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提前免疫预防;三是疫苗免疫是消灭和扑灭疫病的重要工具,无疫区免疫隔离带的建设和发生疫情  相似文献   

8.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后 ,国家农业部按《动物防疫法》第十条要求 ,于 1 999年 2月 1 2日发布第 96号公告 ,公布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名录中涉及水生动物疫病 5种 ,其中 :二类病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 3种 ,三类病有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 2种。这 5种水生动物疫病在欧亚地区曾大面积流行 ,部分疾病我国也有发生。下面 ,笔者就 5种法定水生动物疫病的检疫作一简述。1 二类动物疫病1 .1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 ( VHS)1 .1 .1 病原  VHS病原为弹状病毒科 ,埃格特…  相似文献   

10.
李琨 《动物保健》2006,(7):19-20
动物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动物疫病种类繁多,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很多疫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病原体发生变异,常可在同一病尸实质器官中分离到多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病情复杂,诊断困难,防治效果不佳,使畜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保护工作是扼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有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贵阳市将启动全市动物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建成后,出现在贵阳辖区内的、感染疫病的动物能迅速“追根溯源”,进而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确保贵阳畜牧产业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末和2004年初,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禽流感,一些国家还造成人员感染死亡。动物源性疫病不仅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也给人身安全造成隐患。畜牧业发展与疫病预防的矛盾愈深愈重,如何解决是摆在我们畜牧战线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动物疫病发生了各种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病增多,畜禽多病原性复合病增多,隐性病增多,新的疫病增多,疫病传播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等各个方面。本文就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物疫病的大暴发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得动物疫病更加复杂,流行趋势更加严峻。灵敏、特异、快速地诊断动物疫病是实施疫病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基于PCR技术及等温扩增技术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解决了传统病原学诊断费时费力、免疫血清学存在的窗口期等问题并摆脱了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依赖,成为目前常用的病原体筛查方法。但大多数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到一个或几个病原体,且复杂的试验流程及对设施的高要求降低了立即干预突发疫情的能力,同时无法满足某些检测分析需求。近年来,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高通量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具有同时监测、检测和表征成百上千个靶点的能力,能满足在多种环境下的病原体快速检测的需求,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手段。笔者从病原学、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及高通量诊断等方面对主要的病毒性动物疫病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以期为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案思路,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规模化猪场存在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流行状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规模化猪场合理的选址和布局、严格的消毒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监测、种源净化,以及加强饲养管理并建立疫病诊断和预警系统等疫病防控策略,从而有效地控制猪场病毒性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效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思路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在兽医科学技术研究中居首要位置,畜禽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兽医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实力。近十余年来,我国畜禽重大传染病的防制取得显著进展,我国于1956年和l996年正式宣布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布氏杆菌病、炭疽、兔病毒性出血症等一些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畜禽传染病也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为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和管理不当,致使畜禽疫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复杂化,进而在疫病防制上出现了很多漏洞,这不仅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世界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新发病不断出现,如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尼帕病、西尼罗河热、SARS等;二是传统重大动物疫病卷土重来,如口蹄疫等;三是某些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变异速度加快,给疫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如香港的“禽流感风波”、世界性的“口蹄疫风波”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我国畜禽疫病的种类繁多,据1986~1990年全国畜禽疫病普查表明,畜禽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细菌性疾病111种,病毒性疾病80种,真菌性疫病11种,其中80年代发现的新病达17种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分析目前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特点,制定相应的防疫体制体系,做到目的明确、快速准确地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面对畜牧业全球化的挑战,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消失与诸多因素有关,通过梳理与动物疫病净化的有关因素,总结规律,从中找出预防、消灭动物疫病的方法,为畜牧生产提供安全保障。1减少应激可以预防动物疫病流行动物疫病的发生多与外界刺激有关,某些应激因素会诱发疫病流行,包括饮食差、脏乱、拥挤、饥饿、寒冷、暑热、运输等都是诱发疾病重要因素。密闭棚舍人工制造的小气候波动对动物疫病发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一种急性且伴有发烧症状的病毒性疫病,同时具有接触性传染和致命性很强的特点,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任何日龄的猪都可感染。通常,猪瘟病毒是通过接触以及口腔或者鼻腔等途径进入猪体内的。近些年,猪瘟的流行现状情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流行特点以及发病特点都有了特征的改变,对猪场造成的损失以及危害较大,因此,对猪瘟的诊断和有效防控方案的分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保证动物疫病防控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 一、深刻认识疫病防控工作的新特点 1.深刻认识疫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饲养方式的转变,重大动物疫病发病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是发生的空间分布由地区性演变为全球性,发生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高发演变为全年性散发,发生的程度由区域性片状发生演变为随机性、突发性散发,发生的病种也由单一病种向多病种并发、混合感染转变,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