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目的是测定日粮中牛油、玉米油和共轭亚油酸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位置分布的影响。杂交阉公猪 (每个处理组 6头 ,n=6 )饲喂含有 1.5 %牛油、1.5 %玉米油或1.5 %共轭亚油酸的日粮 5周 ,猪屠宰后立刻取皮下脂肪组织样本 ,利用无根根霉属脂酶消化 ,通过甘油三酯的 sn- 2位置来确定脂肪酸组成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位于 sn- 1/3位置的脂肪酸。饲喂共轭亚油酸提高了 (P<0 .0 5 )总饱和脂肪酸 (SFA ,特别是 16∶ 0 )和脂肪组织脂质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浓度 ,但是降低了 (P <0 .0 5 )总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MU FA,特别是 18∶ 1n- 9)的浓度。日粮中的共轭亚油酸使总饱和脂肪酸在 sn- 1/3位置聚集 ,同时外侧位置上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和 18∶ 2 n- 6相应比例的下降 ,相对应的饲喂共轭亚油酸的猪的脂肪的熔点比饲喂玉米油或牛油的猪高出 10℃ (P<0 .0 5 )。这些数据表明 ,共轭亚油酸日粮通过提高脂肪 sn- 1/ 3位置上的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提高了猪脂肪组织中脂质的熔点。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是为了探究饲粮脂肪饱和度和日龄对肉鸡脂质(TAG,DAG,MAG和FFA)成分及胃肠道和排泄物中脂肪酸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120只1日龄雌性肉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饲粮补充6%的豆油或棕榈油。分别于14d和35d时,测定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粪便中脂肪酸消化率和脂质成分,并对比两者消化率差值。在胃肠道中,饲粮脂肪饱和度和鸡日龄显著影响脂肪酸消化率和脂质成分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比饱和脂肪酸更有效且快速;成年鸡吸收脂肪的能力比雏鸡高。结果表明:十二指肠是脂肪水解发生的主要场所;空肠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场所;位于胃肠道后段回肠,对于脂肪吸收也十分重要。因此,14日龄的肉仔鸡的不饱和脂肪酸回肠吸收率高于饱和脂肪酸,是饲喂不饱和脂肪酸日粮改善14-35日龄肉鸡饲料利用率的原因之一。由于空肠和回肠是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场所,并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脂肪酸的吸收可能比水解更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鲈鲤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鲈鲤肌肉中含有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3种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鲈鲤鱼体肌肉脂肪酸主要由油酸C18∶1、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棕榈油酸C16∶1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93.58%。鲈鲤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它几种淡水鱼类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旨在评价2种不同脂肪来源的饲料中添加菊粉对肉鸡行为、血清代谢物、肝脏脂质、腹脂、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雌性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肉鸡。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菊粉设3个水平(0、5和10g/kg),日粮中2种类型的脂肪[棕榈油(PO)组和葵花籽油(SO)组]含量均为90g/kg。试验期为1~34d。日粮中的脂肪不影响肉鸡的体重增长,但PO组肉鸡的消化率低于SO组(p〈0.001)。日粮中含棕榈油增加了肉鸡腹脂沉积和血清中脂质及葡萄糖的含量。PO组肉鸡肝脏中的三酰甘油含量高于SO组。同样,日粮中的脂肪改变了肉鸡腹脂和肌内的脂肪酸组成,导致PO组肉鸡的C16:0和C18:1n-9含量高于SO组,C18:2n-6含量却更低。日粮中添加菊粉对肉鸡体重的增长(p=0.017)有二次效应,而对消化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菊粉减少了肉鸡肝脏油脂的总含量(p=0.003)、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31%)。菊粉添加到含葵花籽油的日粮中,增加了肉鸡腹脂和肌内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该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菊粉对肉鸡血脂的有益作用,是因为减少了三酰甘油含量。该结果同样证明,菊粉增强了葵花籽油提高肉鸡肌内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乳业》2011,(9):47-47
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12,29(11):126-127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重要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芳香物质或芳香物质载体。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包括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月桂酸(C12:0)、十五碳正烷酸(C15:0)、十七碳正烷酸(C17:0);后者包括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20碳五烯酸(C20:5)等。国内对猪肌肉脂肪酸的测定,饱和脂肪酸主要测定豆蔻酸(14:0)、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不饱和  相似文献   

7.
试验利用饲喂红叶为主要粗饲料基础日粮的5头经产的芬兰艾尔郡牛,采用5×5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21d用于评价添加植物油和亚麻芥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试验处理为5组:①精料中不添加脂类(对照组);②按29g/kg添加菜籽油(RO);③按29g/kg添加葵花籽油(SFO);④按29g/kg添加亚麻芥油(CO);⑤按29g/kg添加压制亚麻芥(CE)。试验动物随意采食红叶,每天饲喂的精料为12kg。试验处理对粗饲料和总的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消化率、乳产量和乳成分无影响。饲喂植物油会降低乳中中短链饱和脂肪酸(6∶0-16∶0)含量(包括奇数碳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增加乳中C18∶0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乳中顺-C18∶1、反-C18∶1、非共轭C18∶2、CL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日粮中添加的油的脂肪酸组成。饲喂菜籽油可能会增加反-C18∶1(Δ位于4、6、7、8和9)、顺-9C18∶1、Δ9,11CLA、Δ10,12CLA和C18∶2n-6脂肪酸的含量,而添加CO可能会增加乳中反-13–16C18∶1、Δ11,15C18∶2、Δ12,15C18∶2、反-9,顺-13C18∶2、Δ11,13CLA、Δ12,14CLA、Δ13,15CLA、Δ9,11,15C18∶3和C18∶3n-3含量.饲喂CO和CE会引起乳中C18∶0和顺-9C18∶1浓度降低并增加乳中反-10C18∶1、顺-11C18∶1、反-9,顺-11CLA、反-9,顺-13C18∶2和顺-11,反-15C18∶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乳脂肪酸对CO和CE的响应说明亚麻芥经压制后添加比游离添加对瘤胃内C18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C18∶0的速率降低。总而言之,以红叶为粗饲料的基础日粮中适量添加植物油对奶牛青贮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乳产量无影响,但会改变乳脂组分,主要表现为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反式脂肪酸含量,富集特殊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奶牛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引起原料乳脂肪酸组成情况及CLA含量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的途径.选取45头泌乳期荷斯坦牛,分为3组,以不添加油籽为对照组,以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作为两个试验处理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乳脂中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油葵籽和亚麻籽实能显著提高乳脂中CLA、EPA、DHA和PUFA的含量(P<0.05),降低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硬酯酸(C18:0)等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PUFA/SFA)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92.32%和36.37%.乳脂中CLA(c9t11t,10t12c)比例油葵籽和亚麻籽两个处理组依次比对照组提高了161.01% (P<0.05)和53.18% (P<0.05);油葵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80.91%和196.20%,亚麻籽组的EPA、DH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43.32%和255.84%.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料籽实,优化了乳脂肪酸的构成,油葵籽对乳脂中CLA的提高效果比亚麻籽更好.  相似文献   

9.
共轭亚油酸对肉鸡血脂含量和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艾维因肉鸡36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0.5%、1.0%、1.5%和2.0%共轭亚油的(CLA)的试验日粮,旨在探讨CLA添加水平对内鸡脂质代谢和胸、腿肌及腹脂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在肉鸡生长各个阶段,尽管CLA添加对血清中TC、TG、HDL-C、LDL-C含量和HDL—C/LDL-C影响不明显,但TC、TG含量都有降低趋势,而HDL—C/LDL-C有增加趋势。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CLA添加增加胸肌和腹脂中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TSFA的含量,降低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TMUFA含量;胸肌中TP—UFA含量不受CLA添加的影响,但腹脂和腿肌中TPUFA含量随CLA添加而显著增加(0P〈0.05)。胸肌和腹脂中CLA含量处理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且随日粮中CL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腿肌中CLA的含量很低,也未表现出相应的剂量效应,且仅在2%添加组检测到CLA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296±32.33)kg、带有瘤胃瘘管的肉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肉牛饲喂不含油脂的日粮,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5%棕榈油、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的日粮。在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干物质、有机物和氮摄入量及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和亚麻油组(P<0.05),而包被脂肪组与亚麻油组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5)。对照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31.94%、32.17%和33.56%(P<0.05),而亚麻油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18.61%、17.10%和19.68%(P<0.05)。包被脂肪组瘤胃不饱和脂肪酸流量较对照组和棕榈油组分别显著提高152.26%和240%(P<0.05)。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结论:包被脂肪降低了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其对瘤胃饱和脂肪酸流量的影响与亚麻油相似,但棕榈油降低了瘤胃氨氮浓度,不能有效向瘤胃提供不饱和脂肪酸。 [关键词]油脂原料|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肪酸母乳化调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乳脂肪中最重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中,大约有70%的C16:0是酯化在Sn-2位上,而普通婴幼儿配方粉中脂肪酸的C16:0大部分连在Sn-1或Sn-3位上,这种结构差异不利于婴幼儿的消化和吸收。富含Sn-2棕榈酸的甘油三酯(Beta-pol)模仿了母乳脂肪的结构,其所含的棕榈酸C16:0约有40%~70%是酯化在Sn-2位上。研究表明,添加了Beta-pol的婴幼儿配方粉,能够促进婴幼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有效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考察了增加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肉鸡体内产生抗体和血浆、淋巴样组织脂肪酸成份的影响。对10~16日龄鸡饲喂含不因成份棕榈油、大豆油和免疫牛血清白蛋白组成的12%添加脂肪。每4—5天采取血样、共30天,然后屠宰,采取肝、脾、胸腺、法氏囊和骨髓样本。虽然饱和脂肪酸的量有组织特异性,血清和组织的脂肪酸成分能反映日粮成分。花生四烯酸  相似文献   

14.
应用56只加利福尼亚×新西兰白兔,测定添加脂肪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按24%ADF水平配制7种日粮:日粮C不添加脂肪;日粮T、O和S分别添加3%牛油、油酸脂和豆油;日粮TWS、OWS和SWS含有相同水平和类型的脂肪,并含18%加热全豆粉(WS),使日粮乙醚抽取物(EE)提高3%。消化试验后,屠宰兔(体重2.00±0.13kg),测定盲肠内容物成分。添加脂肪提高能量(P<0.05)和EE(P<0.001)的消化率;脂肪的类型仅影响(P<0.05)EE消化率,脂肪类型与WS间无相互作用。尽管盲肠内容物中EE水平随日粮脂肪添加量的提高而升高(P<0.001),但对日粮纤维消化率无负作用。日粮C中脂肪酸消化的形式与豆油(S和SWS)日粮相似,获得的最低值为C16:0和C18:0,不饱和脂肪酸C18的消化率随不饱和程度的提高而升高,C16:0和C18:2消化率分别为:添加3%豆油日粮较添加3%牛油日粮高和低。在第二个试验中,应用36和31日龄兔(29日龄断奶)测定日粮C、T、S和SWS的养分消化率,除EE随日粮EE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外(P<0.001),添加脂肪不影响青年兔的消化率,青年兔的所有消化率较成年兔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确定全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产奶量为(165±6.8)kg、平均体重为(433±12)kg的4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头(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8kg含21%粗蛋白质的浓缩料+300g棕榈油,处理1组饲喂对照组日粮+344g/d全亚麻籽+150g棕榈油,处理2组饲喂对照组日粮+688g/d全亚麻籽+300g棕榈油。结果 :处理组粗蛋白质的总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8%和6.83%(P 0.05)。此外,处理组净能中摄入量也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28%和3.75%(P 0.05)。处理2组中C18:1和C18:3脂肪酸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27%和191.30%(P 0.05)。同时,处理组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8.10%和34.29%(P 0.05),但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57%和13.34%(P 0.05)。结论 :粮补充全珠亚麻籽对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同时补充300g/d的棕榈油可以提高乳中C18:1和C18:3不饱和脂肪酸,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对瘤胃氢化和长链脂肪酸从十二指肠到乳转化的影响。试验将12只体重(61.9±8.57)kg处于泌乳期的多胎次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补充50g棕榈油酸钙和包被共轭亚油酸,试验共开展42d。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组对山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及养分在十二指肠流量和瘤胃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棕榈油酸钙组相比,包被共轭亚油酸组有降低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趋势(P=0.08),但处理组对淀粉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山羊饲喂棕榈油酸钙或包被共轭亚油酸日粮后,脂肪酸的十二指肠流量高于脂肪酸摄入量。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十二指肠流量,导致两种脂肪酸对瘤胃的氢化保护率均达到16%。C18:1cis-9、C18:2cis-9,12、C18:3cis-9,12,15的瘤胃生物氢化不受包被共轭亚油酸处理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与添加棕榈油钙相比,在奶山羊中饲喂不受瘤胃生物氢化包被共轭亚油酸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摄入量、十二指肠流量及瘤胃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包被共轭亚油酸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流量和C18:2trans-10,cis-12和C18:2cis-9,trans-11的比例,使瘤胃生物氢化保护率达到15%~16%。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富含棕榈酸的脂肪酸补充剂(PA)的颗粒大小对奶牛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奶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产和经产荷斯坦牛进行重复4×4拉丁方设计,试验期21d。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PA处理可增加乳脂含量、乳脂产量、3.5%乳脂校正乳产量、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C16乳脂肪酸的含量和产量、饲料效率,降低C16脂肪酸和总脂肪酸的消化率、从头合成的乳脂肪酸含量和预先形成的乳脂肪酸含量,但不影响干物质采食量、体重、体况得分、奶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与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趋向增加乳脂肪含量;与PA-MD处理组和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增加了C16脂肪酸的消化率;除此,与PA-MD处理组和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增加了C16脂肪酸的消化率。结果显示,PA可增加乳脂肪含量、乳脂肪产量和饲料利用率,减小的脂肪颗粒可降低脂肪酸消化率,但是在本试验的日粮条件和颗粒粒径的条件下,减小的脂肪颗粒对于动物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汤佩芬  李三要 《中国饲料》2021,1(12):121-124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用蚕豆完全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平均体重为(59.41±0.91)g的商品肉鸡4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2只。两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及玉米~蚕豆型日粮,日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试验为期42?d。结果:蚕豆组22~42?d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较豆粕组显著降低6.61%(P<0.05),同时,22~42?d和1~42?d的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4.95%和3.92%(P<0.05)。日粮处理对肌肉系水力、滴水损失、屠宰率、胸肌率及屠宰后24?h的pH和肉色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肉鸡腿肌率较豆粕组显著提高8.51%(P<0.05),而豆粕组肉鸡的腹脂含量较蚕豆组显著提高33.33%(P<0.05)。豆粕组胸肌C16:0、C18:0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蚕豆组分别显著提高14.52%、78.57%和20.91%(P<0.05),而蚕豆组胸肌C18:2、C20:4、C22:5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豆粕组分别显著提高18.65%、32.43%、41.94%、6.37%和12.10%(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日粮中用蚕豆完全替代豆粕可以改善1~42?d肉鸡的饲料效率,提高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会降低生长后期的采食量。 [关键词]肉鸡|蚕豆|豆粕|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苏北草鸡蛋中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苏北草鸡蛋蛋黄中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苏北草鸡蛋黄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425%、27.3407%、0.1263%、7.6193%;不饱和脂肪酸8种,包括豆蔻油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分别为0.1123%、4.2407%、43.043%、12.7693%、0.4423%、1.2737%、0.134%、0.3027%.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4.922%,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4.4853%.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评价饲喂发酵甜叶菊废渣对猪肌内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进而确定甜叶菊废渣作为猪用粗饲料的可行性。选择20头5月龄藏猪与赣中南花猪杂交后代,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饲喂期为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屠宰2头试验猪,分析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两个组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其次是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是油酸(C18:1),其次是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与郭添福等报道的结果一致。试验组除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C18:2和C18:3)、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的平均值比对照组高外,18种氨基酸总量、肌内脂肪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PUMA)和其他氨基酸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