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手掌参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踏查和土壤取样分析方法对西藏地区野生手掌参的典型分布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地区,手掌参野生资源生长于海拔2 800~4 600m且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和林间草地生境中,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西南手掌参适宜生长于酸性至微酸性土壤。西藏林芝地区的手掌参原生境土壤肥力优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2.
为手掌参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手掌参地理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手掌参地理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气候因子和海拔,其次为土壤肥力因子;对手掌参株高而言,原生境中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及空气湿度为有利因素,过强的光照条件和人为干扰则是不利因素;对手掌参种群分布密度而言,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坡位的下降,其分布密度呈增加趋势,生境土壤肥沃和生长季温度较高为有利因素,坡度过大为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资源的分布及生境特点、植物学分类现状、繁殖及遗传学特性、濒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矮牡丹系统分类学、资源保护、遗传特性、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进一步综合开展矮牡丹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珍稀植物海南粗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粗榧为中国二级濒危物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用植物。为促进海南粗榧的研究和发展,简要介绍海南粗榧,结合其资源分布生境特点,总结和分析海南粗榧苗木繁殖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魏为新疆特有濒危药用植物,常年被滥采滥挖,加之种子本身存在休眠且繁殖率低,种群数量连年减少。本项目选取生境土、农田土和配方土施以不同水分对新疆阿魏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室内气候箱盆栽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基质类型及含水量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为广泛进行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在三亚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极小种群海南假韶子野生种群的植株进行调查.[结果]海南假韶子集中零星分布于落笔洞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估植株成熟个体数低于100株,在水平分布上不连续,呈聚集分布,分布较为狭窄.以种子萌发和气生根根萌的方式繁殖,但林下幼苗数量较少,幼苗自然更新不良,种群生境人为干扰严重.[结论]生境的破碎化与海南假韶子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影响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独一味等13个藏药植物种在西藏的分布和资源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样方法、样线法和普查法)和标本馆标本查阅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所分布的濒危藏药材如独一味、波棱瓜、翼首草、桃儿七、苞叶雪莲、臭蚤草、甘青青兰、毛瓣绿绒蒿、岩白菜、白花秦艽、藏菠萝花、鸡蛋参和手掌参等资源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多度、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在对这些藏药植物种分布区面积计算的基础上,估测了它们在西藏的最大资源量。结果发现;1)除藏菠萝花外的12种植物藏药资源的分布区和海拔范围比过去文献所报道的都有所扩大,但手掌参、波棱瓜等的资源锐减,在野外已很难发现,分布区的扩大是因为过去的调查不全面,而资源量的缩减主要是人类过度利用有关。2)岩白菜植物密度最高,多度也最大;岩白菜的生物量最高;波棱瓜盖度最高,手掌参密度最低,盖度也最低。3)臭蚤草的资源量最高,其次为白花秦艽和桃儿七等。该研究增补了藏药材分布的新资料,并提出了生境系数这个新概念来估测植物种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及生境特点,为开展其人工驯化栽培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华重楼生境特点与濒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遂昌县华重楼在海拔347~1068 m均有分布,平均分布海拔为697 m;分布地多为半阴坡,坡度在26°~38°,平均坡度为34°;分布地土壤偏酸性.毛竹林、油茶林、灌木林、古榧树林和竹阔混交林等林地条件下均有华重楼分布;在自然生境中,华重楼个体形态差异较大.[结论]华重楼喜阴,其野生群落数量与生境的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对野生华重楼个体生长和种群繁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2—2005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积累濒危鸟类繁殖生态学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丹顶鹤对觅食生境的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警戒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生境类型是其觅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野生猥实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群落特征,为其实生苗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在4个种源地采集猥实果实,检测了不同种源地猥实的种子质量。结果表明,猥实果实中种子空瘪粒和涩粒较多,种子小、饱满度低,由于猥实种子发芽率低于种子生活力,致使其有性生殖困难,这是该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猥实种源地间种子存在明显的变异,成片状分布的野生猥实的种子质量高于零星分布于林下生长的猥实,人工栽培的猥实种子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杜鹃红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中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四季开花的优良性状,仅在广东省阳春市境内零星分布。从杜鹃红山茶分类、分布与濒危机制、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花粉活力、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学与分子遗传特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杜鹃红山茶在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基础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旨在探讨种群发展动态、分布及其与生境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退化草地的典型毒杂草之一,开展狼毒种群生态与繁殖生物学研究能为该毒草型退化草地控制与修复、草地资源管理以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述了狼毒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扩散与定植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综合征以及繁殖分配策略,讨论了狼毒的化感作用和种群生态功能,最后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主要结论为:狼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种子近母株散布方式及其较低的萌发率影响种群扩散;狼毒具有自交不亲和系统,属于典型的异交植物,花部特征表现为鳞翅目Lepidoptera的蛾类和蝶类传粉综合征;狼毒随不同海拔和坡向等生境变化常表现出不同的繁殖分配策略;狼毒能通过根系分泌或残体腐解释放化感物质,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等对草地群落其他物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以此对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狼毒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未来应重点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狼毒在草地群落入侵定居和繁殖扩散的生境选择以及其种群扩散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生态学关系。图1参106  相似文献   

13.
鳄蜥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鳄蜥是我国特有珍濒危物种。近10多年来,鳄蜥栖息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由于乱捕滥猎,致使其分布面积由原来的300km^2缩小到现在的200km^2,种群数量由原来的3000只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00只,减少了70%。为此,提出几点加强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被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同时其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非生物环境因子、生物环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探讨大熊猫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陕西秦岭和秦巴山区连香树种群分布区域、生存立地环境、种群径级结构、自然繁殖更新特征和濒危因素等。结果表明:陕西连香树主要分布于秦岭北纬35°30’~37°48’之间的17个县,分布在海拔高度1 408~1 889 m。区内种群均为远距离间断性片状、块状、散生和单株生存。秦岭连香树主要濒危因素为雌雄异株,且株间距离较远致使授粉不良,种子个形微小、质量轻,发育质量差。较厚的林下枯枝落叶层阻碍了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即使种子发芽胚根也易枯萎,不易发育成苗。此外,人为砍伐使种源母树减少,砍伐后虽偶有从根基萌蘖新株,但萌蘖繁殖只能维持种群现状。由于自身繁殖更新的局限性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致使连香树种群结构断代严重,种群消亡的危险性在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6.
经过调查,在盘县发现西康玉兰36株,无幼苗,其分布方式为单株散生分布;植株繁殖以伐后萌蘖为主,缺乏更新层,种群处于衰退阶段。分布在海拔2 200 m以上,位于喀斯特山峰的顶部,地貌类型属玄武岩侵蚀剥蚀地貌。森林生态系统以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土壤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发育形成的山地黄棕壤。繁殖途径单一、种子萌发率较低、自然环境破坏是导致西康玉兰濒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典型生境路线法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调查,根据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及调查过程中的遇见率高低,将物种丰富度划分为:高、中、低、罕见4个等级,并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九连山兰科植物濒危状况进行统计,与其他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种类的濒危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资源现状与受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九连山兰科植物共有40属91种,生活型齐全,以地生兰为主,其中地生兰26属53种,附生兰11属30种,腐生兰5属8种,特有种20种,含1种或含2种的属占优势。本保护区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7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88种,与广西雅长、广东南岭、福建虎伯寮3个自然保护区相比,九连山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数的比例最高,雅长次之,南岭最少,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种类极少;与省内6个保护区相比,九连山CR与EN的总种数最多,特有种多。九连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但水平分布不均匀,以保护区为分布中心,总体上显现零星分布的格局,局部呈现密集分布;其兰科植物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主要在中海拔段500~900 m的分布种类最为丰富,其丰富度等级主要以低的种类为主。针对人为滥挖乱采、极端天气影响、生境地破坏等威胁因素,提出九连山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建立兰科资源信息库,确定物种保护优先次序为辅的保护策略,引进人工快速繁殖技术,开展"回归"自然的研究,并加强对传粉昆虫以及其生境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根茎类中药材超声波清洁技术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改善中药材超声波清洁质量,试验选择未经过人工分拣的干燥手掌参为研究对象。以洁净度为试验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分析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及清洗时间3个因素对手掌参清洗效果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根据正交试验表进行清洗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手掌参洁净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为超声波功率。当超声功率为600 W、超声波频率为25 k Hz、清洁时间为15 min时,手掌参具有最佳清洁效果,洁净度指数为0.967。实验结果为手掌参清洗企业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最佳工作参数,并为中草药加工企业的规模化超声波清洁生产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监测与繁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六盘山境内天然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0科30属37种,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植物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变化等,提出拯救保护措施,从而为宁夏合理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奠定理论基础,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立,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降香黄檀区系组成与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香黄檀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海南特有种,是制造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的上好材料及名贵药材。通过对海南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区实地调查,发现降香黄檀群落包括维管束植物43科68属71种;优势科不明显,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野生群落分布于石灰岩生境和花岗岩生境两种生境类型;对土壤肥力和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幅度;其野生资源过度采伐,生境遭到严重破坏。按IUCN濒危等级标准评估,处于"极危濒危"状态。针对降香黄檀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科学的保育策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