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常规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加入生物填料组成生物填料-MBR(BSMBR),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性能,并对其影响因素DO(溶解氧)、HRT(水力停留时间)和SRT(污泥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SMBR具有较好的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能力,其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为DO1~2mg/L,HRT 18h,SRT 35d,在该条件下出水COD(化学需氧量)、NH+4—N(铵态氮)、TN(总氮)均能够达到一级标准;延长SRT对COD、NH+4—N的去除率几乎没有影响,因而合理控制DO和HRT是提高系统处理低C/N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个/mL,实验进行7 d。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质量分数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明胶体系的凝冻强度、黏度和透射比在明胶浓度、蔗糖、NaCl及pH值4个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在试验范围内,随明胶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R2=0.993),黏度呈二项式增大趋势(R2=0.975),透射比呈线性减小趋势(R2450=0.972,R2620=0.971)。随蔗糖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三项式趋势(R2=0.940),黏度呈二项式增大趋势(R2=0.970),透射比则整体上呈增大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明胶凝冻强度线性减小(R2=0.984);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当NaCl浓度为2.00 mol/L时,黏度最小;透射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pH值为4~7时,明胶体系的凝冻强度相对较高;而pH为7时,黏度最大;随p H值的增加,透射比呈先减小后微弱增大的二项式趋势。 相似文献
6.
7.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C/N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土壤碳氮比(C/N)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关键因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则是调节农田土壤C/N的重要措施。为了探讨土壤C/N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等量秸秆配以不同数量N素,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分析了土壤不同起始C/N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碳氮的变化动态。研究发现:不同C/N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CO_2排放速率和DOC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培养前30 d下降幅度较大,30~75 d降低缓慢,75 d后基本平稳;土壤N_2O的排放速率和DON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N_2O的排放速率在第7 d达到最大后逐渐降低直至平稳,土壤DON含量在第14 d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土壤起始C/N越低,有机碳矿化率和净氮硝化速率越高,CO_2和N_2O排放量越多;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速率及累积排放量不但与土壤DOC和DON含量显著相关,而且与土壤DOC/DON比值显著相关。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变化表现为与土壤起始C/N相关,当土壤起始C/N在20~30时,硝态氮先升高后降低;土壤起始C/N大于40时,硝态氮先降低后升高。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秸秆还田后合理配施氮肥调节土壤C/N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掌握适宜的配施量和施用时期,有必要针对不同作物农田系统继续进行田间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A/O-MBR工艺处理低C/N(3~5)生活污水,考查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及回流比(R)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氮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NH4+-N去除率在95%以上,但TN去除率最高仅为66%,TN去除在DO=2~3 mg/L、HRT=9 h及R=300%时分别出现峰值,缺氧段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好氧段。对处理过程的全氮分析表明,28~32℃水温条件下,系统亚硝化率(NO2-/TN)保持在3%以下的低比率,说明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忽略,TN去除主要依赖硝化反硝化;控制DO=2~3 mg/L、HRT=9 h,系统好氧池硝化率(NO3-/TN)维持在61%~90%之间,缺氧池硝化率随R增加逐渐上升,在R=300%时达到高点76%;控制DO=2~3 mg/L、R=300%,缺氧池硝化率也在HRT=9 h时达到高点。结果表明,A/O-MBR工艺维持TN去除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缺氧池达到足够的硝化率。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异养菌,TN去除不够理想主要源于进水碳源相对缺乏。除了增加碳源的传统措施外,提高TN去除率应更多地关注工艺条件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葡萄冬剪枝条资源再利用。[方法]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葡萄冬剪碎枝条与鲜鸡粪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堆肥处理,研究添加菌剂及鸡粪量对葡萄枝条堆肥进程及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处理中葡萄碎枝条与鲜鸡粪1:1比例混合、添加菌剂的处理4堆肥效果最好。在堆肥过程中,其温度能够在3d内上升至50℃以上,并能持续22 d以上的堆肥高温期,能够有效的杀菌及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在堆肥40d时,其种子发芽率为88.2%,C/N降为18.01,总养分含量为4.85%。[结论]该研究将葡萄冬剪枝条堆肥化处理,对葡萄产业循环经济中实现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N对蓝藻好氧堆肥腐熟及无害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和优化脱水蓝藻藻泥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工艺参数,利用堆肥反应器,研究了C/N分别为5(T1)、15(T2)和25(T3)的处理对蓝藻藻泥腐熟进程及微囊藻毒素(MC)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处理间的pH、总碳量及其形态、总氮量及其形态、总磷含量、总钾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差异显著.与蓝藻自然堆置相比,添加辅料增加堆体C/N可提高蓝藻的腐熟速度.堆肥35d后,T2和T3处理的堆肥成品均已满足有机肥行业标准,种子发芽指数均高于80%;但MC-LR和MC-RR仍有较大的降解潜力,从无害化的角度考虑,蓝藻高温堆肥时间不应少于50d.C/N过高增加了氮素的损失,如何进一步降低氮素的损失,提高堆肥过程中MC的降解将是今后蓝藻堆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外源性C(蔗糖)、N(硝酸铵)干扰对岷江上游典型林地土壤及其生活叶中C、N含量的影响,为人工纯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以四川岷江流域上游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云杉(Picea asperata)4种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平的外源性C、N干扰(C源为蔗糖,水平分别为:C1.施蔗糖1 500 kg/hm2,C2.施蔗糖2 000 kg/hm2;N源为硝酸铵,水平分别为:N1.施硝酸铵450 kg/hm2,N2.施硝酸铵750 kg/hm2),研究林地土壤及林木生活叶C、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外源性C、N干扰对不同林地土壤C、N含量的影响不同,连香树重度C干扰、云南松轻度C干扰、云杉轻度C干扰均能提高其林地土壤的C、N含量;C、N干扰后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林地生活叶中有机C含量增加,且连香树林地N干扰效果优于C干扰。C干扰后云杉生活叶中C含量增加,而N干扰后其含量有所下降。N干扰能明显增加连香树生活叶的N含量,轻度C、N干扰可提高云杉叶的N含量,各干扰对云南松叶中N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连香树林地以C2和N2水平的干扰较好,云南松林地以C1水平干扰较好,云杉林地以C1和N1水平的干扰较好,糙皮桦林地不宜进行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土壤C、N配施调控旱地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关联机制,研究以晋谷2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处理小区面积30 m2),设置不同C/N调控处理:CK(N 21.7 kg/hm2);A(N 21.7 kg/hm2, C 6.7 kg/hm2);B(N 32.7 kg/hm2, C 6.7 kg/hm2);C(N 43.3 kg/hm2, C 6.7 kg/hm2);D(N 54.3 kg/hm2, C 6.7 kg/hm2),N为含量为46%的尿素,C为玉米秸秆生物炭,系统调查了谷子根系形态指标体系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CN合理配施可以有效增加谷子的产量,增产效果以处理C最为显著,较CK 处理显著增加44.9%;②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充足或过量的N会抑制根系伸长下扎,但有助于根系的横向生长和体积膨大,处理B对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4.75%、13.92%、17.02%。③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增施氮肥会减少土壤含水量,其中B处理较CK处理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4.2%;④增加氮素的施用可以有效促进谷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的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CK处理相比,A、B、C三个处理抽穗期和灌浆期谷子根系的干物质都显著性增加,增幅分别为28.13%、35.93%和24.75%,灌浆期增幅分别为36.83%、46.35%、49.52%;⑤配施生物炭可有效调控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温度随作物生育期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CK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19.5%,D处理显著提升了3%的土壤温度,对根系形态发育和功能发挥具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合理的CN配施调控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环境,优化根系空间分布格局和功能,实现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pH和C/N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并利用回归方程对其产气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pH 6.50~8.00时,C/N 20~30之间变化时,产气量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当pH 7.25和C/N 25时,污泥单位产气量最高;以pH为因素A,C/N为因素B,单位产气量为响应值R1,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模型得到二次系数方程,根据方程预测,当pH 7.09和C/N 25时,其理论最高产气量可达345 m L/g,而实际验证试验的产气量结果为(348±6)m L/g,与预测值相差仅0.8%,可见该方法确定的最佳条件合理,可以很好地用于污泥厌氧发酵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C、N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岷江上游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3种典型林地外源性C、N干扰试验研究表明,施N和施C干扰使云南松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适度范围内,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效果明显增加。施N干扰可使糙皮桦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施C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施N干扰使连香树林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有随施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使蔗糖酶活性增加,施C干扰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弱度干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C/N配比对谷子的根系形态分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以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1 15 g/m2生物炭、C2 20 g/m2生物炭、C3 25 g/m2生物炭,N1 3 g/m2氮肥、N2 9 g/m2氮肥交互的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C2N2谷子根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增幅分别为134.06%、293.40%、500.00%;成熟期C2N2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增幅分别为149.64%、139.00%、10.53%、20.83%和136.00%,综上所述,C2N2配比能显著促进晋谷21根系的生长发育,调控土壤养分,存在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16.
物料C/N对鸡粪锯末高温堆肥腐熟过程主要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物料C/N为15、25和40时对鸡粪锯末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碳素、氮素和碳氮比等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鸡粪锯末的不同配比对碳素和氮素转化的影响,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鸡粪与锯末在C/N=25时达到的温度最高为66℃,达到最高温度所需最短时间为3d,C/N=15的处理次之。2)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pH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量均有所降低。T2和T3处理全氮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T1处理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堆肥结束时,T1处理全氮含量有所降低。T1、T2和T3处理的C/N在堆肥结束时都有所下降,其中T1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NH4+-N含量分别比最高时降低了44.12%、74.37%和56.83%,NO3--N质量分数分别比开始时增加了855.72、731.68和532.23mg/kg。综合判断,物料碳氮比为25时有利于鸡粪锯末高温堆肥中碳素和氮素的转化。同时鸡粪中添加锯末对C/N=15的堆体温度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腐秆菌和C/N对秸秆田间堆腐效果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2×3(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CK处理,2种腐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3个C/N:15∶1、25∶1、35∶1)交互试验,研究了腐秆菌和C/N在堆腐第7天和第120天时对水稻秸秆的腐解率、化学组成、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腐第7天,C/N对秸秆的腐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在SQR9处理和MC29处理下均以C/N 25∶1最高。堆腐第120天,不同腐秆菌和C/N对腐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MC29处理下C/N 25∶1能显著提升秸秆腐解率(P<0.05);不同腐秆菌和C/N对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腐秆菌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C/N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总体呈现出随C/N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腐秆菌和C/N可以影响水稻秸秆的田... 相似文献
18.
6-BA对小麦花后C/N物质运转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以豫麦34和扬麦9号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花后用0.01 mol.mL-16-BA分别处理穗部和旗叶,研究6-BA对小麦花后植株C/N物质积累与转运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BA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质量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且旗叶处理比穗部处理的效果更为显著。6-BA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谷蛋白含量,对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影响较小;穗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低于对照和旗叶处理,使穗处理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6-BA处理降低了扬麦9号籽粒支链淀粉含量,豫麦34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BA处理降低了营养器官花前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与转运率,也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但提高了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同化氮素对籽粒氮的贡献率。与穗处理相比,旗叶处理降低了花前贮藏干物质和氮素运转量对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贡献率,但提高了花后同化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贡献率。上述结果表明6-BA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的合成,但降低了籽粒质量和淀粉的合成,旗叶处理较穗处理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好气厌气培养下碳源及C/N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添加化学氮肥,稻秸和淀粉的土壤在好气,厌氧培养下的供氮特征。(1)单施化学氮肥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始终高于厌气培养,单施稻秸厌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高于好气培养,(2)培养60d时,C/N为10的处理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高于厌氧培养,C/N〉20的处理厌气培养,土中矿物态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3)添加淀粉使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大幅度减少,厌气培养则变化不大,C/N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