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噁喹酸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水温条件下,分别采用口灌和浸浴的给药方式,以20 mg/kg的单剂量混饲口灌及5 mg/L的剂量浸浴18 h给予噁喹酸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不同给药方式下噁喹酸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欧洲鳗鲡口灌给药后,其血浆和肌肉...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单剂量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MCPKP程序分析。结果表明,SMM在血淋巴、肝胰脏、鳃和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时规律可用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来描述,分别是:C血淋巴=60.05e-0.18t 14.11e-0.06t,C肝胰脏=23.57e-0.27t 12.04e-0.04t-35.61e-5.5t,C鳃=18.78e-0.38t 4.79e-0.03t-23.57e-2.54t,C肌肉=32.11e-0.34t 14.96e-0.06t-47.07e-2.39t。SMM在中国对虾甲壳中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甲壳=50.29e-0.06t。  相似文献   

3.
健康牙鲆口服剂量为100 mg/kg的甲氧苄氨嘧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在牙鲆肌肉、血液、肾脏、肝脏质量浓度变化,并通过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甲氧苄氨嘧啶在肌肉、血液、肾脏、肝脏4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8.72、12.942、3.13 h和19.49 h;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3.80、18.23、32.79、27.40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64、21.471、6.72 h和15.99 h。口服甲氧苄氨嘧啶,在牙鲆体内吸收与消除较慢,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甲苯咪唑在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甲苯咪唑(MBZ)及其代谢物氨基甲苯咪唑(MBZ-NH2)和羟基甲苯咪唑(MBZ-OH)在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浆及组织中的浓度,数据经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分析.结果表明:(25±1)℃的水温条件下,银鲫单剂量口灌MBZ20mg·kg-1,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恐Ka 0.235h-1;消除半衰T(1/2)β 52.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180.07μg·h·mL-1;表观容积分布Vd/F 2.465L·kg-1;清除率CL(s)0.111 mL·h-1·kg-1;达峰时间T(peak) 6.20 h;质量浓度Cmax 4.14 μg·mL-1.与哺乳类相比,MBZ在银鲫体内吸收较慢,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药代动力学参数也有较大差异.建议在做到合理用药的同时加强药物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5.
诺氟沙星在中华鳖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银 《水产学报》1997,21(4):434-437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华鳖口服诺氟沙星后体内的血液浓度,结果显示,其口服给药的血荭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吸收。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为2.30h,时滞为0.14h,达峰时间为4.58h,峰浓度为3.27μg/mL消除半衰期为4.24n,统计短分析其平均滞留时间为10.66h。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单次血管注射喹酸(Oxolinicacid)和氟甲喹(Flumequine)后,在鳗鱼(Muraenesoxcinereus)体内的代谢规律及残留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进行喹酸和氟甲喹的检测,检测低限(LOD)1ng/ml;定量限(LOQ)5ng/ml。喹酸和氟甲喹的代谢过程均可以用一级代谢二室模型来描述,喹酸的分布半衰期:0·18h,消除半衰期:14·84h,总体清除率0·07L/kg·h;氟甲喹的分布半衰期:0·19h,消除半衰期:9·38h,总体清除率0·07L/kg·h。两种药物在鳗鱼体内都有很强的“首过效应”,易在胆汁中积累;给药72h后,喹酸和氟甲喹在可食用组织肌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36·1ng/g和21·8ng/g,低于目前国外要求的最高残留量50ng/g和75ng/g。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水温(25±1)℃时,按100μg·L-1的剂量给欧洲鳗鲡药浴溴氰菊酯36h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溴氰菊酯在欧洲鳗鲡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采用DAS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洲鳗鲡血浆和肌肉中溴氰菊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血浆中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为148.296h,Cmax为18.446μg·L-1,Tmax为14.7h.肌肉中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为386.912h,Cmax为44.291μg·kg-1,Tmax为49.6h.肌肉作为可食性组织,且消除较慢,因此选取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以10μg·kg-1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9d.  相似文献   

8.
肌注和口服氟苯尼考在中华鳖体内残留分析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朱丽敏 《水产学报》2006,30(4):515-519
研究不同给药条件下,氟苯尼考在中华鳖体内的残留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健康中华鳖160只,随机分为2组,按30 mg·kg-1剂量分别单次肌注或口服氟苯尼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鳖血浆和肌肉药物残留浓度,利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数据。肌注和口服时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肌注给药的动力学方程C=16.72(e-0.15t-e0.52t)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76.45 μg·mL-1·h-1,吸收半衰期(T1/2Ka)=1.31 h,半衰期(T1/2Ke)=4.48 h,最高血药浓度Cmax=7.09 μg·L-1;口服给药的动力学 方程为C=39.99(e-0.19t-e0.4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109.42 μg·mL-1·h-1,吸收半衰期(T1/2Ka)=1.73 h,半衰期(T1/2Ke)=3.63 h,最高血药浓度Cmax=10.64 〗μg·L-1。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口服情况下,在中华鳖体内吸收快,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肌肉中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9.
氯霉素在鲈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性、定量手段 ,研究了氯霉素在健康鲈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在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MCP KP自动化药动学分析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鲈鱼单剂量口服氯霉素后 (80mg/kg) ,血药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其理论方程为 :C血液 =30 815(e- 0 0 6 14t-e- 0 6 6 2t) ;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 :Ka 为 0 6 6 2h ,T1/2Ka为 1 0 4 7h ;Cmax为 2 1 0 93μg/ml、Tmax为 3 96 1h、AUC为 4 38 31mg/L·h ;Kel为 0 0 6 14h、T1/2k为 11 2 93h。组织中氯霉素的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项指数方程。鲈鱼多剂量 (4 0mg/kg)给药后药物在组织中的消除可用以下方程描述 :C血液 =3 4 0e- 0 4 0 3t、C肌肉 =4 342e- 0 4 58t、C肝脏 =2 15 2e- 0 2 39t、C肾脏 =6 4 15 5e- 1 4 43t。按照消除方程 ,氯霉素在组织中达到 0 0 1μg/ml所需要的时间在血液、肌肉、肝脏、肾脏组织中分别为 :14 16 4、13 2 6 1、2 2 4 76、6 0 75d。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章晓  江敏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2012,36(3):422-428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刺参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刺参的精子发生过程,揭示其从精原细胞到精子的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根据顶体发育的特点,将刺参精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等3个发育时期。精原细胞体积最大,有明显核仁,出现前顶体颗粒。初级精母细胞略小,染色质开始凝集,次级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尾部。精细胞时期顶体颗粒形成,线粒体明显的融合成一巨型线粒体。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精子结构,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部、尾部组成。头部圆形,直径约3μm,围绕头的中部有一环形凹陷沟,尾部长约50~60μm。核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中部不发达,线粒体融合成1个环绕中部。尾部鞭毛横切面为简单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为了评价种质资源及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需要,本文开发了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NCBI数据库中共有20个含有仿刺参微卫星的序列,从中选取8个设计引物,发现6个微卫星位点有多态性。不同的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6个位点共获得了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获得5.2个等位基因。6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61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402。位点AJMS004提供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值较低,为0.4862;其他5个位点均在0.5以上。另外,还尝试了红海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微卫星标记在仿刺参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5对引物均能扩增仿刺参的基因组DNA并具多态性。5个位点共获得了2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获得4.4个等位基因。5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173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201。其中位点Psc2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值最高,为0.8500。  相似文献   

13.
刺参休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刺参休眠的临界温度及其休眠期间体特征的变化情况.试验在室内育苗车间和室外刺参养殖池塘同时进行,室内水温人工调控,池塘水温为自然水温,试验选择体质量为<0.5 g、0.5~1.0 g、2~3 g、5~10g、30~50 g和100~200 g等6种规格的刺参苗种作为试验对象;室内试验,通过人工控制水温,观察体质量为<0.5 g和0.5~1.0 g两种规格刺参的摄食情况;室外试验主要根据自然水温的变化,观察不同水温阶段体质量为2~3 g、5~10 g、30~50 g、100~200 g等4种规格刺参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体质量<10 g的刺参未进入夏眠,体质量>30 g的刺参当水温升到>22℃时,逐渐进入夏眠,冬季当水温降到<1℃时,刺参逐渐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战爱斌 《水产学报》2006,30(3):341-346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糠虾类秋季丰度最高,均值为10ind.10-2m-3,春季次之(5ind.10-2m-3),夏季最低(1ind.10-2m-3);春季的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夏季的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秋季的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冬季的中华节糠虾(Siriellasinensis)对糠虾类总丰度变化的贡献较大。冬夏季不同优势种间对总丰度的贡献值较为接近,春秋季则有明显的差异。糠虾类春季和4季总丰度与底层水温线性相关;冬夏季与底层盐度相关;秋季与表层水温和10m层水温相关。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沿岸河流的径流量,特别是长江径流势力消长有密切的联系,也与东海暖流势力从夏季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的关系。秋季糠虾类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鲐鱼渔场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生物富集及消除规律的研究。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暴露法,在15±1℃水温条件下,将刺参分别浸浴于阿特拉津浓度1.0、10.0和200μg.L-1水中进行富集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3个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富集速度较快,随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在第1天、第2天和第4天达到富集最大值,富集最大值分别为1.77、14.6和246μg.kg-1;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77、1.46和1.23。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残留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并最终维持在某一质量浓度水平(上述暴露质量浓度下分别为0.67、1.58和168μg.kg-1)而仅产生微小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富集系数随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低质量浓度条件下,刺参更容易对阿特拉津产生富集作用。将达到稳定状态的刺参转移至洁净水中进行消除实验,低质量浓度下,分别在第2天和第10天降至未检出,在高暴露质量浓度下,从第7小时至第46天共取样14次,其浓度范围为2.81±0.64μg.kg-1。本研究所得的药时曲线可为刺参阿特拉津污染的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遁手目,刺参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随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每年可提供大量人工苗种,因而仿刺参养殖已成为继海湾扇贝、中国对虾之后又一大规模养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刺参育苗期常见流行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欢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3):40-40
刺参育苗期常见的流行病有幼体浮游期疾病:烂胃、烂边和延迟变态;稚参附着期疾病:化板病和脱板病。  相似文献   

19.
选用养殖规格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72头(40.31±1.27g),分别按蛋氨酸硒添加量0、0.2、0.4、0.6、0.8、1.0 mg/kg进行分组强化饲喂。试验进行28天,平均水温13℃,盐度27‰,p H 8.1,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各组成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IR)、排粪率(FPR)、饲料转化率(FCR)和表观消化率(AD)。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排粪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22%/d、0.0121 g/g·d、0.006 4 g/g·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为18.37%,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成参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达到最大值42.25%,79.6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硒添加量为0.8 mg/kg时达到最大值95.5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情况,饲料中添加0.6~0.8 mg/kg的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 并以浒苔为原料投喂体质量(5.26±0.14) g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幼参, 与幼参常用饵料如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效果对比。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 浒苔蛋白质含量为15.7%, 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 脂肪含量低(1%),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0.24%); 浒苔中各重金属(无机砷、镉、铅、甲基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以4种海藻为饵料投喂幼参70 d, 各组刺参幼参生长良好, 成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 幼参体质量均显著增长(P<0.05); 各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 摄食率(IR)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带、马尾藻、浒苔、鼠尾藻, 饵料转化率(FE)由高到低依次为鼠尾藻组、浒苔组、马尾藻组、海带组。浒苔、鼠尾藻、马尾藻3个投喂组刺参幼参特定生长(SGR)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本研究说明, 浒苔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可全部或部分替代鼠尾藻添加到幼参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