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女性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通过对城市女性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及体育健身情况调查,了解她们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体育参与的有关因素,为提高城市女性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和体育参与意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农民工体育消费为代表的"农民工问题"正成为学术研究中重要的问题领域。和谐社会层面的认识是农民工体育消费问题的重要思路,农民工体育消费困境、制约因素及突破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成果,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体育消费作为农民工的一项基本权益,既是全民健身工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点。在此背景下,对农民工体育消费问题进行回顾与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少农民工在打工中由于只顾挣钱忽视健康而患上各种疾病,给自己甚至给家人带来痛苦。虽然患病的原因和种类有很多,但是如果平时能够多加注意,增强健康意识,许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丰裕系数法,从教育、健康、技能和培训、迁移或流动等方面对贵州籍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贵州籍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低且有显著的地区差异;(2)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与家庭和地区经济状况相关,且性别差异明显;(3)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与年龄密切相关,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状况优于第一代农民工;(4)技能和培训、流动或迁移差异是影响人力资本生成和导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健身气功是以增进健康为目标的锻炼项目。对健身气功锻炼后在身体健康各方面所产生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和系统分析,总结了进行健身气功锻炼的客观健康效益。文献证据有力表明,健身气功锻炼能够对练习者的基本体质、心肺机能、物质代谢、心理、智力和生存质量等多方面产生显著的增强或改善的效果。今后的研究还需扩大锻炼者的年龄范围,深入探讨健身气功锻炼独特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广东茂名农村妇女健身状况,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对茂名地区的1668名农村妇女的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茂名农村妇女健康自评结果基本呈正态分布,为了增进健康,茂名农村妇女大多选择保证睡眠和改善饮食的方式,其次选择生活规律和补充营养,只有23.02%的妇女选择健身来增进健康,还有8.63%的妇女选择求神拜佛来增进健康。不想和一点都不想健身的人数比例都比认为健身不重要和一点都不重要的多。有85.24%的茂名农村妇女达不到每周健身3次的标准;每次健身时间达到30min以上者的比例仅有17.21%;有28.69%的茂名农村妇女运动强度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健身意识不强、传统观念的束缚是阻碍农村妇女健身的主观因素,没时间、经济水平低下、场地设施匮乏和没人指导是影响农村妇女健身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体育健身和健康管理行业就应运而生,并备受人们重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体育健身活动中的度量、存储、分析、再现、传播、利用等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数字化体育大大促进了体育健身的发展,也给健康管理带来了方便。深入思考和探讨数字化体育健身与数字化健康管理,将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80年代“民工潮”的兴起,我党和国家针对农民工问题,联系我国国情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1978年到现在,国家对农民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内到外、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民工政策的关注和调整力度,确确实实地解决了农民工群体遇到的一些紧迫问题,使农民工群体的权益收到了有效的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开始步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健康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以我国大型商业连锁健身产业知名品牌的力美健连锁健身俱乐为个案,对其发展现状和“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模式有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营销模式、互联网+口碑营销模式、互联网+关系营销模式和互联网+广告营销模式等,力美健健身俱乐部的这些营销模式为促进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研陕西农村地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现状,发现广大居民对自己身体健康指标数值不了解、体检意识淡薄;健康的理念并未完全树立、且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融合的硬件设备匮乏;融合的专业人才不足;体育和医疗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微弱等几个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健身健康知识宣传,营造“大健康”理念;加强体医复合性人才的培养;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满足群众对健身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鼓励成立体育、医疗等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医疗卫生服务等相关路径,促进陕西农村地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升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75-8079
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面对的困难较多,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差。指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当完善农民工的社会救助机制,加快完善全面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平等的受教育权,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对大理经济开发区下庄村女农民工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从社会性别视角来关注这一群体的生产、生活与健康状况,着重对女农民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以找寻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呼吁政府、社会和有关部门对女农民工群体的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并提供相应的照顾和政策倾斜,最后,针对女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将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慧娟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409-412,41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平均年龄与初次外出务工年龄较低,未婚者居多;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偏向于选择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需求层次从生存向发展转变。目前在新生代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使农民工就业市场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培训情况离市场要求有差距,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一系列制度性和现实性障碍。当前,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之后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将出现地区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农民工流向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企业管理方式也将实现一些有利于农民工就业条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法律体系在面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缺位、滞后和乏力,反映出现有法律落后于社会发展,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论是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基本人权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来说,政府都有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制度保护。  相似文献   

16.
“民工荒”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也是众多经济学者及农业问题研究者的关注点。以河北保定市为例,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返乡农民的生存现状和再就业状况,提出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得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以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邢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37-8239
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当前农民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农民工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指出中国解决农民工问题已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掠夺性使用的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现实中农民工处于一种掠夺性使用的制度环境中,使得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社会,为此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云  吴国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71-427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十一五期间尤其关键。充分借鉴各地的实践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