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百科     
传统文化﹃鱼化龙﹄邵大亨作品的技艺,已臻完美,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后”之慨,那么对于他的作品的辨识也就不难了。细观大亨之作,真可谓增至一厘则太胖,削之一厘则太瘦,所有部件、搭当,都可显出他的饱满、大度的精、气、神来,后世即有所仿,也很难达到他的那种气韵。凡大亨壶,一入眼,便给人以大度不凡的感觉,确为“大亨”也。且他的技艺功力一直受到当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钦佩,令人肃然起敬。现就“鱼化龙”壶为例说明之。(附图)“鱼化龙”壶,盖印:大亨。香港茶具文物馆藏。这是邵大亨运用图案变化造器的杰作。题材取自传统文化鱼龙变化…  相似文献   

2.
读壶琐谈     
器物精粗之辨闲来读书,读到明代制壶名手徐友泉曾有过"吾之精,终不及时(大彬)之粗"的慨叹。读来,总感到徐先生无论是做壶还是做人的谦虚和大度。手工艺人,多是继承传统劳动人民气质最多的,我一直这样的认为。尤其是能够投机钻营、夸夸其谈、目无一切的这些特点几乎在他们身上难以找到。这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目标追求的相统一。一个手艺人,他的最小目标无非就是做出  相似文献   

3.
汉代人桓宽在他的《盐铁论》中说:"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同样,古希腊人色诺芬也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正是因为农业有着如此强大的魅力,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阳  相似文献   

4.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他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和影响最大的人。后人提及他的作品皆赞不绝口。诸如:“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更有人推崇他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大彬的作品存世不多,文物鉴赏和紫砂爱好者视“时壶”为珍品,是因为“时壶”在当时和后世的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著名壶具收藏家、紫砂陶艺术家许四海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四海壶具博物馆,已于去年10月在上海市兴国路322号开馆。壶具博物馆展示了从原始彩陶到明清紫砂壶千余件精品。其中的孟臣壶、大亨壶、曼生壶等均系稀世珍宝。馆内同时还陈列了中国当代制壶大师顾景舟、蒋蓉等人的代表作。馆长许四海说:“建立四海壶具博物馆,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华壶文化,填补国内国际空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8日至12日贵阳市举办了全国首次斗壶大赛,邀请文化部指定的紫砂文化传承人之一的汪寅仙紫砂工艺大师,宜兴陶瓷协会主席史俊棠、著名茶文化学者、著有《鉴壶》一书的寇丹及江苏其他紫砂高级工艺师共7人,对贵阳市民间收藏的紫砂茶壶逐一进行各人打分海选,原则是按"泥料、造型、技艺、装饰"分别以10分计分.  相似文献   

7.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8.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历史上四大高峰时期的领军人"。"情味"一词最先应用于对抒情文学的评价,后来被文艺批评家阐释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对抒情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曼生壶"的壶型、题材和创作意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曼生壶"审美中的情味要素,并总结出"曼生壶"之情味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中,有一把举世罕见的宜兴紫砂六瓣圆囊"供春壶",如把壶的底款用特写镜头放大,可见"大明正德八年供春"的刻字赫然在目,其端庄遒劲,工整秀丽的字体,非一般书法家所能及.捐赠此壶的香港罗桂祥博士,曾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作为一位侍童的供春教育水平自然不高,就是工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也或许有困难.因此他要请求其主人替他在壶底署款,而后由自己亲手刻上.从此,壶底秀丽的楷书刻款,就成为明代宜兴紫砂壶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色诺芬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经济学家、政论家、和军事家,他对农业生产有着由衷的热爱之情。他认为农业不仅是人类社会"最必需的行业",同时农业也是人类社会"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他的重农思想对我们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升农民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农业多样化经营均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了茶到现在,中国人对茶的认知已经延绵了6千年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茶文化热渐渐兴起,随之复兴的还有茶艺。“茶艺”是个新名词,古书中有“艺茶”一词的记载,意思却为种茶、做茶之技术。现在的“茶艺”,源于中国“古茶道”,在唐代兴起后,于宋、元、明、清各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品好一杯茶的艺术,即是关于泡好一壶茶与品好一杯茶的技能和艺术。∞,茶艺表演,是可以在舞台或特定场合表演的茶叶冲泡技艺和品饮艺术,既是技术的成果又是艺术的作品,以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不同茶类的冲泡和品饮,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的作品编创中,要综合考虑茶艺的技术含量和艺术美感,即冲泡技艺的技术要求和表演过程的美学意境。因此,编创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是否紧扣主题和具有审美价值:物质要素(茶的品质特点、水的品质要求、茶具的配套与选择)、意境与主题要素(环境要求、茶席布置、背景音乐)、茶艺程式要素、茶艺师素质要素、茶文化内涵要素。2010年第四届“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之个人赛冠军作品为《玉茶言德》,现以该作品的编创构思与实践体会实例,谈谈茶艺作品编创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歌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这是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剑花室诗集>中的一首茶诗,堪称工夫名器、茶意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雅堂先生文集>"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欢品茶;也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紫砂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文人学士,为人乐道并欣欣羡慕。但个中趣味,局外人是不易洞察的。清末解元、清仪阁主人张廷济在他写的一首诗中道破这个底蕴。这四句诗是“一厘香味非寻常,不用花瓷琢红玉。我亦想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时子指的就是壶家“妙手”时大彬。出土器物是历史的目击者一部紫砂历史,开卷第一回过去总是从“金沙寺僧”和“龚供春”说起。其实,关于金沙、供春及其试制紫砂器的经过,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的宜兴人吴梅…  相似文献   

14.
对于20世纪以来中国报告文学的状况,学界常常用"由附庸蔚成大国"来概括,事实也确实如此.而人们对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和批评的评价则大多以"滞后"而论之.创作与理论为文学的轮之两翼,缺一则不可.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与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具作为饮茶品茗的器具,也同样历史久远.茶与茶具相伴相生,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话说明品茗必须做到水好,火足,具美.品茗者除讲究精茶,真水,活火,还讲究妙器,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刘莉 《甘肃农业》2010,(5):52-53
周格泰是台湾著名的音乐电视导演,他所执导的音乐电视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被人们称为"音乐电视叙事大师"。用音乐讲故事是周格泰导演最擅长的手法。作为传统听觉艺术与现代影像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音乐电视的叙事需要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和谐统一,才能表现出音乐电视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从音乐的内在节奏和情绪起伏与影像技艺的外在节奏变化,浅析周格泰导演执导的音乐电视作品在节奏营造和主题变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的休闲农业具有内容丰富、主体责任明确、法制健全以及科学开发有序发展等特点,对于休闲农业正在快速起步、飞速发展的中国,其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汉代司马迁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他认为农业是天下人生存的根本,所有事情的紧迫性都没有大过农业的。同样,古希腊人色诺芬也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相似文献   

18.
标题上“千载一时”的“时”,指的是明代制壶艺人时大彬。明清文人有关紫砂器的笔记、诗文里,对时大彬的赞誉可谓俯拾即是,下面信手拈来几句: “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这是明代陈贞慧《秋国杂佩》中的记载。“明代良陶让一时。”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里,尊时大彬为“大家”。“余不及见供春手制,见大彬壶,叹观止矣。”清代乾隆年间著有《阳羡名陶录》的吴骞,对时  相似文献   

19.
羊年伊始,上海‘四海茶具馆’内鲜花争艳,水仙溢香,荡漾着一派盎然的新春气息。红木陈列橱内,一把把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紫砂名壶,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情韵。难怪远道慕名而来的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教授边欣赏边连连对‘四海茶具馆’王人许四海说:‘我今天太高兴了,太愉快了,这里真是集天下名壶之大成!’被称为‘江南壶怪’的许四海,近年来以精湛的构思、多变的造型、考究的做工,制作了不少紫砂艺术壶。同时,他更以丰富的名壶收藏而名扬海内外,在台湾紫砂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李奇茂教授来上海开画展,虽然时间短暂、活动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但自称是‘壶迷’的李教授感到  相似文献   

20.
近日淘到一件冯桂林款紫砂壶,喜不自禁,今撰文于后,与同好共赏. 此壶通高11厘米,盖径7厘米,流口至把手19厘米,紫红泥质,圆盖,纽为伏狮状,其狮神情自若,憨态可掬,狮腹下有一小孔与壶身贯通,壶盖下有子母口与壶身连接且严丝合缝,即使将壶倒茶成90°时,壶盖也不会脱落掉下,结构颇为精巧.此壶鼓腹,宽把,短流,卧足,壶身呈八瓣瓜棱扁圆形.壶身两侧刻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