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蛙自动饲喂机是沈阳大延陵养殖场的专利产品。在近几年的林蛙饲养中,蝇蛆作为营养丰富的活饵料备受青睐,但人工饲喂惊扰林蛙,饵料损失浪费严重。使用林蛙自动饲喂机,饲养人员操控设备,饵料吊盒就会自动运行,并停止在圈内采食台的上方,自动开合后,蛙在不受惊扰的条件下,采食由饵料盒内慢慢的钻爬出来落到采  相似文献   

2.
按传统剥油法获取成年野生林蛙和成年圈养林蛙输卵管并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林蛙蛙油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是野生林蛙蛙油的2.7倍,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之比(E/N)分别为野生林蛙蛙油的113.18%和129.41%,蛙油中Zn的质量分数为95.577×10-6是野生林蛙蛙油中(24.586×10-6)的3.9倍,Cu的质量分数由0.409×10-6提高到0.637×10-6,Mn的质量分数由20.488×10-6降低到17.841×10-6;但野生林蛙蛙油的总磷脂和胆固醇质量分数分别为圈养林蛙蛙油对应指标的119.5%和125.8%;野生林蛙蛙油的多糖质量分数是圈养林蛙蛙油的108.78%。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中国林蛙幼蛙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光照强度对中国林蛙幼蛙存活数量、幼蛙生长量、幼蛙的体长、幼蛙的活动能力几个方面来看,光照强度为27.42~48.67 lx有利于中国林蛙幼蛙的生长以及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林蛙养殖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林蛙病害的防治 ,是发展这一产业的关键。林蛙病害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积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研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 ,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一定能减少或避免因病造成的损失。一、林蛙致病的原因1 .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水环境中除存在着一些致病微生物外 ,多数是兼性致病菌。这些病菌在数量少、蛙体健康的条件下 ,不会使林蛙致病。但随着水质变劣、气候恶化、饵料不足、饲料单一、密度过大等不利因素出现 ,这些病菌就会成为致病菌。2 .环境因素例如水温、水的酸碱度、水中溶氧量、水中有害气体、农药、化肥等 ,超过允许范围时均可能导致林蛙生病。3 .饲养管理因素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不合理等 ,也可导致林蛙生病。二、林蛙疾病的综合防治1 .彻底清池繁育场所的各种生产用池 ,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 ,每100平方米用8公斤生石灰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两天之后灌水浸泡10天 ,然后把水排出。放养前灌入清水 ,两天后测定酸碱度 ,确认酸碱度合适时再放养。2 .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 ,使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东北地区中国林蛙种蛙的选择要求、种蛙采集与运输方法、种蛙产卵与孵化方法及管理,供林蛙养殖者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6.
2002年至2005年6月,在取得中国林蛙兰州亚种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后,康乐县娘子沟中国林蛙试验养殖场向本场2200亩林地放养变态幼蛙100万只,据2005年10月下旬入水越冬前粗略统计,生产出1年生幼蛙25万只,逃跑、死亡75万只,2006年建造防逃围栏后,逃亡率降低到10.20﹪,取得人工繁殖、越冬、放养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7.
1.中国林蛙的现状林蛙即所说的哈士蟆,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和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面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它集滋补、健身、防病、治病之功效为一体的珍贵蛙种,是历史悠久的名贵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林蛙亦称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rid)属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林蛙肉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等;蛙油(雌性输卵管)因含蛋白质、雌二醇、孕酮、睾酮等成为名贵天然滋补品,销售价格高。林蛙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已成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蛙类产卵繁殖季节,在收集中国林蛙卵时,识别有关蛙种卵,并将其集中转移,远离中国林蛙养殖场,是减少养蛙场内有关蛙种卵数量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中国林蛙野生状态下的人工繁殖成活率是必要的.鉴别方法主要依据各种蛙的产卵习性及蛙卵形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养殖概况中国林蛙地方名有蛤士蟆、田鸡、油蛤蟆等,在动物学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中国林蛙是一个亚种,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蛤士蟆分类上为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林蛙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对林蛙的过度捕捉,使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  相似文献   

11.
林蛙油系指除去内脏的林蛙干燥输卵管。最好采用鲜蛙剥油法,即将雌蛙烫死后,剖腹取油,干燥后备用。或将林蛙整体晾干后,再根据需要随时取油。把捉来的雌林蛙放入面盆等容器中,加入60~70℃热水将蛙烫死后捞出,用细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较野生的高14.38%。野生蛙皮较圈养蛙皮的80%甲醇提取率高2.36%,对提取物进行柱层析结果显示圈养蛙皮与野生蛙皮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中氨基酸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蚂、红肚哈蟆,医药界称之为田鸡,是我国特产珍贵的野生动物,也是我国蛙类中最重要的经济蛙种。文章论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David.),又叫哈士蟆、红肚田鸡、田鸡等,是重要的经济蛙类.肉味美,营养丰富,蛙油为高级名贵保健品.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增加,林蛙养殖在东北三省主要分布地全面展开.林蛙养殖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不同的技术都会有不同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在养殖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笔者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l%,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l公斤,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l公斤,节省了大量的饲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主产于长白山脉,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雌性蛙的输卵管,具有明显的延年、抗疲劳作用,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很有效的滋补佳品,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俗称哈蟆,主产东北,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健脑益智等功效。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