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是浙江省新选育的柑橘良种.从花粉的角度对无籽瓯柑、普通瓯柑Citrus suavissima,处红柚Citrus grandis 'Chuhong'和翡翠柚的Citrus grandis的花粉进行了花粉形态观测、花粉量测定、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花粉发芽试验等比较研究,试图探索无籽瓯柑无籽的原因.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花药数相近,但无籽瓯柑的花药上罕见自然散发的花粉;无籽瓯柑和普通瓯柑的花粉量接近,两者无明显差异;翡翠柚的花粉量是4个品种中数量最多的,大约是瓯柑的4倍和处红柚的2倍;普通瓯柑花粉的生活力与翡翠柚和处红柚的花粉生活力相当,无籽瓯柑花粉的生活力略低;无籽瓯柑在培养基上不发芽,而普通瓯柑、处红柚和翡翠柚的花粉发芽率在蔗糖质量分数为100 g·kg-1和150 g·kg-1的培养基上接近.无籽瓯柑无籽是因为其花药上罕有自然散发的花粉以及花粉难发芽造成的.图1表3参13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源序列法, 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 克隆获得‘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脂转移酶基因CsLTP和脂氧合酶基因CsLOX的全长cDNA序列; CsLTP cDNA全长667 bp, 1个开放阅读框, 编码215个氨基酸, 与脐橙C. sinensis, 粗柠檬C. jambhiri的脂转移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和60%;CsLOX cDNA全长2 915 bp, 1个开放阅读框, 编码895个氨基酸, 与粗柠檬、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5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明:CsLTP和CsLOX的表达量均在‘无籽’瓯柑花粉粒形成期开始显著下降, 并显著低于普通瓯柑Citrus suavissima。‘无籽’瓯柑花粉发育过程中油脂的转运及氧化的异常, 可能成为‘无籽’瓯柑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是野生型瓯柑Citrus suavissima的芽变,其花粉完全败育,败育起始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研究‘无籽’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深入认识果树芽变的发生机制。随机选择“无籽”瓯柑和瓯柑各3株,根据花蕾直径采集花粉母细胞时期(Ⅰ),四分体时期(Ⅱ),单核花粉粒时期(Ⅲ),双核花粉粒时期(Ⅳ)及花粉粒成熟期(Ⅴ)共5个时期的花蕾并分离花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减数分裂特性基因RAD51和MS1的相对表达量,3次重复。通过SPSS 16.0的最小显著差法(LSD)在0.01水平上进行各样品间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RAD51和MS1基因的表达高峰均集中在第Ⅰ时期和第Ⅱ时期,且此时花药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花蕾。第Ⅰ时期花药中,‘无籽’瓯柑RAD51的相对表达量为瓯柑的3.7倍,MS1可达300倍;但同时期花蕾中,RAD51的相对表达量仅1.1倍,MS1为140.0倍。‘无籽’瓯柑RAD51基因在第Ⅰ时期和第Ⅱ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瓯柑,说明‘无籽’瓯柑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内均存在DNA受损现象;‘无籽’瓯柑MS1基因在第Ⅰ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瓯柑,但第Ⅱ时期极显著(P<0.01)低于瓯柑,推测‘无籽’瓯柑败育花粉的形成与MS1基因表达紊乱引起油脂分泌、转运异常密切相关。图6表1参24  相似文献   

4.
湖南主要柑橘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湖南省主要柑橘资源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用宜昌橙和香抽DNA作为模板,从120条引物中筛选到37条较适合RAPD分析的随机引物;用筛选出的37条引物对23份柑橘材料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引物扩增效果理想,共得到扩增位点82个,多态位点61个,多态性比例达74.4%,对23个试材的区分率达100%;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23份材料归并成六类.聚类结果与试材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分类效果较一致,说明了RAPD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家族在‘无子瓯柑’Citrus suavissima‘Seedless’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克里曼丁橘Citrus clementina基因组数据库为参照,在‘无子瓯柑’和瓯柑Citrus suavissima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4个CHS同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克隆和表达量分析,对克里曼丁橘CH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无子瓯柑’和瓯柑CHS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相似度达98%以上。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各时期CHS基因表达量在瓯柑和‘无子瓯柑’间差异显著。与瓯柑相比,‘无子瓯柑’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iclev10005133m,Ciclev10030093m和Ciclev10015535m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减数分裂时期Ciclev10005133m,Ciclev10001405m和Ciclev10015535m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四分体时期Ciclev10001405m和Ciclev10030093m的表达量显著减少。在花粉粒成熟时期的花蕾中,Ciclev10001405m与Ciclev10005133m在花药中特异性表达。CHS同源基因在花药不同时期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无子瓯柑’花药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并最终导致‘无子瓯柑’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6.
无籽瓯柑保花保果药剂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的试验,探明了目前市场上常用柑橘保花保果剂对无籽瓯柑的保花保果效果,筛选出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液化增效BA+GA等适宜在无籽瓯柑上使用的保花保果剂。  相似文献   

7.
在黄岩橘区,分别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和套袋试验。其中,品种对比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椪柑、温州蜜柑、本地早;套袋试验以温州蜜柑为材料,分设套袋和未套袋处理。结果显示,椪柑果实对柑橘黑点病最为敏感,发病最重,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温州蜜柑叶片对柑橘黑点病最为敏感,发病最重。对温州蜜柑套袋后,反而加重了其黑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 芽变是植物分生组织体细胞所发生的DNA突变,从而引起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系列表型特征的改变,其变异性状可遗传。然而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植物可能产生彷徨变异,这种变异不可遗传。【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柑橘芽变资源鉴定的方法,为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为提高芽变材料的分子鉴定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克里曼丁’以及‘温州蜜柑’全基因组数据以及‘温州蜜柑’GSS、EST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多态性高的位点用于深度测序。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对引物进行分组后用于多重扩增检测及构建双端测序文库,构建好的文库通过Miniseq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下机数据进行后续分析。【结果】 通过对大量测序数据的分析、比对,本研究共设计出77对用于柑橘芽变鉴定的SSR引物,根据引物互补结构,将引物分成18个组合。通过对60份柑橘材料进行Target SSR-seq分析,所设计引物可以将所测试的柑橘种质资源分为甜橙和宽皮柑橘,在宽皮柑橘中可细分为‘沃柑’‘椪柑’以及杂柑等栽培种,对于栽培种内芽变资源也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在7个‘塔罗科’血橙芽变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2个‘五月红’芽变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5个脐橙样品中发现8个SSR变异位点,9个‘冰糖橙’品种中发现16个SSR变异位点,2个‘砂糖橘’芽变中发现9个SSR变异位点,4个‘温州蜜柑’芽变中发现15个芽变位点,8个‘沃柑’芽变中发现21个SSR变异位点,‘沃柑’杂交品种中发现11个SSR变异位点,在‘椪柑’中发现14个SSR变异位点。在SSR位点变异中,‘塔罗科’血橙以ATT基序最多,‘五月红’以TAA基序最多,脐橙以TAA基序最多,‘冰糖橙’以GA基序最多,‘砂糖橘’以AAT基序最多,‘温州蜜柑’以AAT基序最多,‘沃柑’芽变资源以AAT基序最多,‘沃柑’杂交资源以TAA、GA基序最多。【结论】 使用Target SSR-seq技术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柑橘芽变鉴定方法。对所试验的60份柑橘资源具有鉴别能力,SSR基因分型信息准确、可靠,可用于柑橘种质资源管理和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鄂柑一号椪柑少核芽变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技术,对鄂柑一号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cv.ponkan)的3个少核芽变及其母株进行分子鉴定。筛选了64对引物,有6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共获得2 281条清晰的扩增谱带,其中有9对引物可扩增出明显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共15个,占总数的0.66%。结果表明,鄂柑一号椪柑的少核芽变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通过AFLP技术可以有效鉴定。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的RAPD反应体系基础上,用120个随机引物对含抗病基因Lr34小麦品种和感病品种Thatcher进行了RAPD分析.68个引物均能扩增出可辨条带,其中S22扩增出1条660 bp特异性条带,S130扩增出1条2 000 bp特异性条带,S503扩增出1条500 bp特异性条带.S22和S503在实验中获得较好的重复性,并将其产物命名为S22-660和S503-500.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柑橘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柑橘生产的适宜区之一。1978年以来,湖北省柑橘产业发展迅速.面积稳步增长,产量波动增加,单产逐年提高,柑橘在水果种植中所占比例日趋合理,柑橘产后处理和加工已有一定的基础。柑橘业已成为湖北省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为了确保湖北省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湖北省柑橘产业带(区);着力实施以品种、品质、品牌和增加柑橘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内容的“三品一增”科技工程,促进柑橘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描述了柑桔类植物和其近缘植物;回顾了以往有关起源的论述.根据大陆漂移理论,分析各有关大陆的古生态气候和地史变迁.推测柑桔类植物祖先可能起源于四川、康滇和江南古陆以及印度支那半岛一带地域,然后传播至印度、非洲和澳洲.从柑桔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生态状况等分析,认为金柑属、枳属和柑桔属起源于中国,而澳砂檬属、多蕊桔属和澳指蒙属则起源于澳州.  相似文献   

13.
14.
铁锰元素对温州蜜柑光合生理的影响及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因子2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对温州蜜柑幼苗叶绿素含量、希尔反就活性、净光合强度及铁,锰吸收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梁盛年  李充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10-12512
[目的]寻找有效抑制柑橘黄龙病病原菌的拮抗内生菌.[方法]从肇庆地区所属的6个县(市)的柑橘果园中采集24份柑橘植株的枝叶样本,利用平板分离培养方法对其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柑橘枝叶样本中共分离得到柑橘内生细菌55株,经显微形态初步鉴定,分属于5个属.[结论]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柑桔黄龙病在我国的分布及毁灭性的危害,分析了福建省5个柑桔示范园的黄龙病发生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柑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柑桔对黄龙病病原与病毒混合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在福建省柑桔产区发生的由嫁接传染的病害有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由于长期以来柑桔采用无性繁殖的结果,造成这几种病害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侵染形式存在。对苗期进行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病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柑桔对该病原的抗性程度的密切关系,感病的病状明显,抗病的病状不明显或不表现;但各组合接种株与其过氧化物酶同酶的变化则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福建省柑桔的主栽品种是芦柑、雪柑和福桔,它们对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所以这3种病原的混合侵染对本砧的柑桔生产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引进大分四号、由良、四季红、明日见、宫川、日南一号、兴津等七个品种,对不同品种柑橘在湖南省娄底市的表现性状及品质开展研究并进行品种筛选,并对今后发展中湘中丘陵区柑橘种植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荆州地区6个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丰蜜桔(橘类)、国庆1号(柑类)、日南一号(柑类)、朋娜(橙类)、玉环柚(柚类)、琯溪蜜柚(柚类)等6个柑橘品种为试材,对各柑橘品种果实的主要品质特性,如果形、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环柚及琯溪蜜柚的果实均较大,单株产量高,果实硬度也较大,而且其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其他柑橘品种合适,且Vc含量亦较高;其次则是南丰蜜橘,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可食率;其他的几个柑橘品种果实的品质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