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鲤鱼血清中促性腺激素、17β雌二醇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雌、雄鲤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和17β-雌二醇(17β-E_2)的含量进行周年测定。GTH的常年分泌量,雌鲤平均为8.94±5.94ng/ml(12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月份);雄鲤常年平均为8.72±5.20ng/ml(10月份含量最低,峰值在11月份)。17β-E_2的含量,雌鲤1-4月份较高,平均为2019.48±754.49pg/ml(全年峰值在2月份)。产卵季节后,卵巢开始退化,17β-E_2含量下降。5—8月平均为454.58pg/ml,产卵前后差异性显著。这表明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与血清中17β-E_2含量变化的密切相关性以及雌二醇对GTH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体长(8.16±0.14)cm,体重(7.91±0.12)g的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经76 d的养殖试验,研究添加Fe、Zn、Cu不同组合水平的7组实用日粮对岩原鲤生长、体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鱼种630尾,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Fe、Zn、Cu能够提高岩原鲤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能力。当Fe、Zn、Cu的添加量分别为140、50、5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质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适量添加Fe、Zn、Cu能够显著提高岩原鲤的免疫能力。当Fe、Zn、Cu的添加量分别为200、90、4 mg/kg时岩原鲤血清溶菌酶活力最高。结果表明,岩原鲤饲料中Fe、Zn、Cu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40、50、5 mg/kg。  相似文献   

3.
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和岩原鲤精子的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精液pH值都偏弱碱性,位于7·2~7·7之间;精液浓度依次为71·1%,76·1%和71%;精子头长依次为(3·89±0·53)μm,(2·98±0·08)μm和(6·42±0·59)μm,全长依次为(41·63±3·66)μm,(65·67±2·97)μm和(58·89±5·25)μm;精子密度依次为1·527×1010尾/mL,1·336×1010尾/mL和1·362×1010尾/mL。分析表明,3种鱼的精子大小与密度无相关性。在不同水溶液中,3种鱼的精子活力均以池塘水中最高;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3种鱼精子的最适浓度位于0·45%~0·55%之间,有效运动时间以中华倒刺鲃最高,为(85·23±12·02)s,其次是岩原鲤,为(50·45±6·89)s,白甲鱼最短,为(31·44±5·53)s。3种鱼的精子全长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性,即精子越长,活力越低,精子越短,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4.
<正> 本试验是辽宁省科委下达的“鲤鱼杂交一代优势利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即高寒鲤与建鲤杂交一代鱼种与建鲤鱼种越冬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996年11月5日,将高寒鲤×建鲤的正交鱼种、高寒鲤×建鲤的反交鱼种与建鲤鱼种分别装入3个网箱中(规格1.5m×1.5m×1m),并放人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的鱼池中,鱼池面积为0.2hm~2,水深2.5m,池中投放鲫鱼2500kg。各箱的放养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和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中,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 d的自主摄食养殖,在自然光照下,湖水组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中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和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中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 于 2021 年 7 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 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 7000 尾, 平均全长(8.4±1.2) cm, 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 24 h 后即开始回捕, 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 10 个固定回捕监测点, 采用地笼进行为期 3 d 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 37 尾, 总回捕率为 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 平均体重 (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 标记保持率为 100%。放流后 3 d 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 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 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 1 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 33.33%, 而放流后第 2、3 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 1 天的 2 倍, 表现出先谨慎探索, 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 放流鱼在放流后 1、2、3 d 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 199.4、110.6、98.8 m, 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2%棉粕酶解蛋白肽(以下简称蛋白肽)分别等质量替代基础日粮中2%鱼粉和2%植物蛋白原料(1.0%豆粕+0.5%菜粕+0.5%棉粕),考察蛋白肽对(48.56±1.39)g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性能、血清及肠道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肽替代鱼粉或植物蛋白后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蛋白肽可降低脏体比和肝体比,并显著性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P<0.05);同时可提高试验组建鲤血清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转外源生长激素基因"超级鲤"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比较试验证明在水温为18.0±1℃、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的耗氧率是174.65±23.43mg/h.l,松浦鲤的耗氧率是257.98±19.25mg/h.l,经T检验(|T|=8.2067;df=8;双侧p<0.01),"超级鲤"F2的耗氧率极显著地小于松浦鲤的耗氧率.耗氧率与水温或体重的变化关系均是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率昼夜变化曲线在走向上基本一致,高峰是在1030时和2030时,低谷是在1830时和030时.在同一水温条件下,F2代与松浦鲤窒息点的差异性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趋于显著.在水温为18.0±1℃条件下,当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窒息点为0.1318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203mg/l,经T检验(|T|=2.775;df=2;双侧p=0.1090>0.05)差异性不显著;当体重为108.5±1g时,F2代窒息点为0.1937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443mg/l,经T检验(|T|=8.296;df=2;双侧p=0.0142<0.05)差异性显著.这两种鱼的窒息点与体重的变化关系一样,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养殖活动对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的影响,于2014年5月采用走航式CO2分压仪对中国北方典型的多营养层次混合养殖海域—桑沟湾养殖区的表层水CO2分压(pCO2)进行了大面调查,并通过数据计算桑沟湾海区的F值。在调查过程中,选择在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等区域内进行24 h定点连续观测。探讨了春季桑沟湾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大面调查结果显示,桑沟湾内海水中pCO2总体变化趋势是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网箱养殖区海水中pCO2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在大面调查中,贝类、藻类、贝藻混养、网箱养殖区的F值分别为(–1.02±0.83)、(–15.40±1.28)、(–4.32±1.41)、8.14 mmol/(m2·d)。定点连续监测显示,藻类、贝类、网箱养殖区的pCO2 24 h平均值分别为(320±14)、(330±10)、(413±37) μatm。研究表明,光合作用是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养殖区之间的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差异显著。影响各养殖区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日变化规律的影响因子与走航调查结果一致。养殖活动是影响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丁香酚对斑马鱼(0.36±0.03 g)进行了麻醉效果和急性毒性研究。麻醉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温28±1 ℃下,丁香酚对斑马鱼的理想麻醉浓度为20 mg·L-1,麻醉时间为2.25±0.028 min,复苏时间为0.94±0.048 min;麻醉时间11 min内,复苏率均为100 %。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温28±1 ℃下,丁香酚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5.97 mg·L-1,95 %可信范围为5.36~6.66 mg·L-1,安全浓度(SC)为0.60 mg·L-1。试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鱼用麻醉剂,丁香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生产试验使用中应进一步关注其有效性、安全性和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用高、低两种浓度的CO_2交替麻醉的结果: 首先用高浓度的CO_2处理30分钟,然后再用低浓度的处理1小时,交替反复进行,因为在试验4中通入低浓度的CO_2(Pco_2=1000mmHg)处理1.5小时后,一些鱼从麻醉状态复苏。表3总结了试验结果,图2则表明了鲤鱼麻醉阶段的变化。当第一次用高浓度CO_2对鱼处理时,鱼进入第三或更高的  相似文献   

12.
李秀明  陈昌瑞  吴川  付世建  张耀光 《水产学报》2012,36(11):1731-1738
为考察摄食水平对岩原鲤幼鱼摄食代谢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在(25±0.5) ℃条件下, 将实验鱼[体质量(13.05±0.17) g]轻度麻醉后灌喂不同摄食水平(通威鲤鱼种饲料, 饵料分别为体质量的0 %、0.5 %、1 %和2 %)的混合饵料, 随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其耗氧率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显示, 各个摄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静止代谢(RMR)无显著性差异; 摄食后, 各摄食水平组岩原鲤代谢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体变化趋势; 0.5%和1 %摄食水平的SDA耗能和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都显著低于2%摄食水平组(P< 0.05)。摄食水平从0.5%上升到2%, 摄食代谢峰值(PMR)和SDA系数无显著性变化; 摄食组运动前代谢率显著高于禁食组(P< 0.05), 但摄食组的运动代谢峰值、代谢率增量和过量耗氧(EPOC)与禁食组无显著性差异; 岩原鲤幼鱼的最大代谢率MMR和MMR/RMR 显著大于其PMR和PMR/RMR(P < 0.05)。研究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上升, 岩原鲤幼鱼主要通过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SDA耗能增加的需求; 摄食对岩原鲤力竭运动后代谢恢复过程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裸鲤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是裸鲤苗种人工培育和增殖放流的基础。王基琳 ( 1975 )报道青海湖裸鲤幼鱼是杂食性的为依据 ,裸鲤仔鱼的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我们在1996、 1997年以鱼粉、血粉、菜籽饼、豆饼和鸡蛋黄为主体原料 ,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表述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从布哈河运回亲鱼 ,在西宁进行人工繁殖 ,获得鱼苗。鱼苗出膜 10天后 ,卵黄囊全部吸收完 ,利用 2 0× 0 4× 0 3米的水槽9组 ,各槽放入 5 0 0尾鱼苗 ,分别使用人工配制的开口饵料饲喂。测量试验鱼的初始体长平均为 1 35cm ,初始体重 (干重 )平…  相似文献   

14.
<正> 本试验用含粗蛋白27.39%的配合饲料对三种杂交鲤子一代(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鲤鲫移核鱼♀×散鳞镜鲤(?),荷元鲤♀×散鳞镜鲤(?);以下分别简称杂交鲤Ⅰ、Ⅱ、Ⅲ)夏花鱼种进行90天的喂养,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池。为三个水泥池,编号1*、2*、3*,面积分别为50、50、25平方米,水深0.8~1米,分别放养杂交鲤Ⅰ、Ⅱ、  相似文献   

15.
85头长大阉割仔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和第3组为试验组。分别用"8800"、"华双三号"和"中双4号"浓缩料配合成全价饲料,于44~95kg期间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从入试—4月龄左右的试验前期,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58.63±153.86)g、(934.41±150.20)g和(895.84±170.33)g;3组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74、2.48和2.52。后期各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96±179)g,(685±139)g,(753±186)g;试验全期各组平均日增重(818±105)g、(793±91)g和(811±125)g;饲料利用率3.26、3.21和3.16。利用活体背膘测定仪Piglot105估测的瘦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利用双低菜粕生产的蛋白质浓缩料可以获得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建森 《水产学报》1985,9(4):375-382
正交风F_1—荷包红鲤×元江鲤较亲本荷包红鲤(P_1)增重快30.05-38.57%;较亲本元江鲤(P_2)增重快21.2—23.2%。反交F_1较亲本荷包红鲤增重快14.39-19.62%;较元江鲤快4.2—12.14%。正交F_1较反交F_1增重快5.2—23.8%。四种回交鲤中以回交B_3(元江鲤×正交F_1)最好,它比正交F_1增重快14%。F_2在增重方面与F_1相近似。P>0.05,差异不显著。正交F_1、反交F_1、回交鲤及F_2的成活率和起捕率均较高。比较九种鱼的经济效益,以回交鲤B_3和正交F_1为最好,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两个较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胡兰  谷士坚 《畜禽业》2006,(17):13-14
为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饲料对比试验。选择由常熟畜禽良种场提供的28日龄断奶仔猪,6窝(54头),分成试验1和试验2,各27头,断奶体重差异不显著。试验组1用上海征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征泰红宝宝”,试验组2用上海某饲料公司生产的“550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和试验组2,28-35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1±0.07)kg和(0.18±0.07)kg,差异极显著(P<0.01);28-35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48.38±3.80)g和(44.57±5.61)g;28-35日龄料肉比分别为1.29∶1和2.41∶1,差异极显著(P<0.01)。饲用“征泰红宝宝”比“550T”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亚硝酸盐中毒鲤的血液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0尾体重为(5.0±0.058)g鲤(Cyprinus carpio)鱼种,观察鲤亚硝酸盐氮中毒后的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各浓度组中毒鲤的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中毒死亡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NO2-N)对鲤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895 mg/L和9.3111 mg/L;安全浓度为0.8308 mg/L。亚硝态氮的浓度和血细胞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相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得试验鱼的鳃和肝胰脏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血管扩张,充血或淤血以及细胞变性等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低浓度组的组织发生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祥 《畜禽业》2006,(13):14-16
为研究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1±1)日龄断奶、(6.62±0.03)kg健康“长×大”杂交仔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日粮是在以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丁酸钠。试验期为21d。饲养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丁酸钠可显著降低断奶后1周的腹泻发生率(P<0.05),提高断奶仔猪7~21d的平均日增重(P<0.05),对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后第一周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降低隐窝深度(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