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草原畜牧业是事关牧区生态安全、农牧民增收致富、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为确保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通过牧区经济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县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为出发点,解决牧区人草畜协调发展,借鉴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思路,项目实施主要针对建卡户及养殖大户,统筹解决好牧区生态、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实现“草原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促进草原生态持续改善和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玉树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实现玉树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潜力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玉树州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稳定发展,效益不断提高,为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牧区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草原超载过牧、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草原退化、沙化和鼠虫害状况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认真贯彻"生态立州"战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就玉树州生态畜牧业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青海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畜牧业是青海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实现牧区现代化和发展市场畜牧业的进程中,如何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协调的持续发展道路,是青海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整个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加快我国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以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促发关联产业是少数民族牧区实现稳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草畜平衡制度是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全国五大牧区率先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促进锡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刘斌 《草业与畜牧》2012,(10):25-29
立足阿坝州草原资源及畜牧业生产现状,针对阿坝州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准推进阿坝州牧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出加强对草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高寒草原生态平衡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快草业建设步伐,努力提高草原综合承载能力,是实现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博州草原资源比较丰富,天然草原面积136.87万hm2,是牧区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存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关系国家生态、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意义重大且任务繁重。草原监理机构肩负着保护草原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为草原畜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在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草地生态恶化、饲料资源短缺、规模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加大治理的力度。 农业部提出,牧区畜牧业要将草原建设与畜牧生产并举,实现草畜同步增长。大中城市郊区和人口稠密地区要及时把畜禽养殖场的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13.
柴永青  曹致中 《草业科学》2010,27(4):160-164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包含4个生产层,即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每个生产层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利用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价值。4个生产层之间可发生系统耦合,产生的效益成倍地扩大。4个生产层理论对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处理好4个生产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草原牧区牧业社会的转型(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4个生产层的理论和实践对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饲料广角》2012,(17):3-4
8月30-31日,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阿坝州红原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会上强调,要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牧区牧民牧业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相似文献   

15.
肃南县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肃南县天然草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了转型发展,草原生态植被显著恢复,在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了牧区生产发展和牧民增收。为进一步巩固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的效果,建立生态奖补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畜牧业后续产业发展有效途径,真正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通过对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畜牧业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下称内蒙古)作为草原畜牧业大区,要实现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必须尽快培育新型草原畜牧业经营主体。笔者通过对内蒙古牧区草原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对内蒙古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牧区培育新型草原畜牧业经营主体仍处在摸索、起步阶段,仍未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牧民或职业牧民。因此,要通过牧民精英的培养与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培养新型职业牧民;要通过职业培训与重点引导培育专业大户及家庭牧场;要通过优化功能定位与强化内部管理促成牧民合作社转型升级;要通过借力发展企业自身与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做强龙头企业;并为新型草原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加强草原有效管理,对维护我区生态安全,切实改善牧区民生,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转型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加强草原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行业动态     
《吉林畜牧兽医》2013,(7):69-74
建立长效政策落实机制推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督导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情况。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草原工作会议暨草原监理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政策落实长效机制,统筹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努力实现保生态、保供给和促增收三大目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央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三年来,草  相似文献   

19.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全面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传统四季游牧生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自治区1986年在北疆牧区经济_T--作会议上提出的“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定居、半定居,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发展思路”是改变千百年来追水草而居、随季节而迁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牧区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畜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富民_T-程、民生工程。通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18.6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定居率达67.77%,现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游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要以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为引领,抓好抓实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促进草原牧区人草畜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美、牧民富、牧区强的目标任务。——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