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毅 《河北林果研究》1998,13(4):299-303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福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失衡,人口急剧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深刻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观,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牟求长远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被称作“天人关系”,并且为历来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程鹏 《安徽林业》2006,(6):13-14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能否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悠关一个国家或地区兴衰存亡的大事.是拷贝以往不当的发展模式,使人类被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灾难旋涡所吞噬,还是明智地走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把人类引入光明的未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人类靠着优异于所有生物的智慧拥有了地球。然而我们在拥有地球的同时却又在一步一步地远离着它。我们在不断地适应自然、改善自然、征服自然,同时也在掠夺着自然。  相似文献   

6.
(上接1998年第4期第303页)5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度和操作宋健在199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撰文谈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时指出,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点应是:其一,发展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个脆弱的体系 ,每个部分都相互支撑 ,这句话是几百年前一个瑞典植物学家说的 ,人类无疑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互相支撑” ,那么自然的其它组成部分应该也以人类作为一个支撑力 ,这位名叫利洛伊的学者从这个角度给人下了一个崭新的定义 :“人是自然政府中的最高侍从。”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这句口号是几十年前亿万人的抱负和誓言。其乐无穷地与天地展开一场恶斗 ,人们发现越斗越乐不起来 :森林锐减、沙漠扩张、水污地秽、穹顶洞穿……人类的确改造了自然 ,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征服”了自然。但同时 ,自然也改造并征服了人类。…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而与之相对应,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绿色税收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目前中国绿色税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绿色税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毅 《中国林业》1998,(2):36-38
产生在20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难题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业行动计划》编写组1导言1.1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人类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  相似文献   

11.
《湖南林业》2014,(9):14-15
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几千年的历程中,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不曾停息。而现代以来,在探索与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的经济增长和以自然世界为本体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之中,发展与治理是否要同步的争论与抉择也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2.
<正>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进程上一次宏大的革命,它使人们从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转向机械化大生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但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一方面享受到了生产力解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20世纪世界多国出现的生态危机事件无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反击,意味着“只顾发展,不顾生态”的经济模式早已不再适用,人类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之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加快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即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传统工业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森林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生态资本和物质基础,发展绿色经济能够进一步助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00年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但人类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给人类敲起了警钟。人类社会必须向着一个新的模式转变才能使社会得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森林与人类》2003,23(4):12
鸟类———人类的朋友,是它们为我们带来多彩的春天,欢乐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和纯洁的冬天。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林牧增产增收、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类自私的扩张使我们的鸟类朋友正在大幅消亡。据统计,自人类出现以来,平均每83年有就一种鸟类消失。在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的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的捕杀占29%。为了拯救和保护人类的这些朋友,从1982年开始,全国已持续22年开展了“爱鸟周”宣传活动;自1988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中的重中之重。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要人类世代相传。那么,在我们的下一代人心目中是如何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呢?我们在这里选发了三篇小学生的文章,让读者从中去感受稚嫩心灵对自然界的认识,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基,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锐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特别为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872年建立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世界各国共建上千公顷的较大面积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共4000多处,联合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涉及到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是典型的人少地多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地的严重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建设占用土地,人口与经济对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压力将不断增加,给自治区今后经济的发展将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如何保护耕地资源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一、内蒙古人地关系发展趋势及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一)人地关系变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危机相继出现,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人和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并通过对中国古代人与环境和谐思想的回顾,引申出调控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泽坤 《绿色科技》2014,(9):216-217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造成当前水资源的匮乏。因此,对于淡水湖泊,采取何种治理模式来保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兴凯湖及高塘湖为例,对治理模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而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生态恶化,已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对这种无节制经济增长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的反思,人类非常理智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