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龙  孙晴 《广西农学报》2021,36(1):32-33,56
鸭球虫病是鸭群中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致死率20%-70%,对养鸭业危害极大.文章以一家肉鸭养殖场发生鸭子死亡,确诊混合感染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为例,详细报道鸭球虫病的临床诊断、解剖情况、实验室诊断情况,以及治疗、治愈效果,为养鸭业预防诊断治疗鸭球虫病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12)
雏鸭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较弱,易患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曲霉菌病等,影响育雏成活率。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治,确保雏鸭健康。1.感冒多因天气忽冷忽热而受风寒或垫草过分潮湿所致。病鸭鼻流清液,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泪等现象。预防雏鸭感冒必须注意保温,防止突然受寒,保持鸭舍干燥。如雏鸭已患感冒病,则应及时  相似文献   

3.
总结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优点,介绍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稻田选择、鸭子和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围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进行茭鸭共育模式下鸭子不同放养密度对鸭子、茭白的生产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此时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泸县稻鸭共育技术,包括基地与稻鸭品种选择、水稻大田栽培、鸭子围养技术,以为生产无公害稻谷、生态鸭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株,并将粪便排放在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的目的,而且生产的稻米属绿色无公害产品。  相似文献   

7.
何木旺 《农技服务》2014,31(8):166-166
本文对稻鸭共生技术应用过程中鸭子的育雏、补饲、管护、调教及鸭病防治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以后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而鸭子不问断的活动可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应;同时以鸭粪便肥田,实现稻鸭双增收,经济效益显著。2007—2009年以来,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进行了稻鸭共作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稻鸭共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稻—鸭相处在一起产生良好的共生(相互有益)生态环境系统,来进行绿色大米的生产和鸭子的养殖。其主要包括:水田的选择、水稻和鸭的品种选择、水稻—鸭共栖种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鸭田稻是一种有机水稻与稻间鸭相结合的种植技术。其目的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杜绝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有机生产。鸭子在有机水稻田里发挥灭虫、施肥、松土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水稻与鸭子双丰收。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针对鸭田稻的特点阐述稻鸭共作及田间病虫害防控技术,以为种植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规模养殖鸭子的技术还不够全面,没能提供一种适合鸭子养殖理想环境;另外,在饲养方式、放养管理方式方面还不够完善。为了促进养鸭规模的扩大,提高鸭子的养殖效益,必须对鸭病进行及时防治。在此,介绍了几种鸭病的具体表现,通过将化学药物与中药对防治鸭病上的影响所做出的对比,更加肯定了中药对在鸭病防治上的作用及应用,降低鸭子的得病率,提高鸭子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七星分公司通过利用水稻、鸭子共育,实现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鸭子养殖。鸭稻共育生态模式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同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系统,在水稻分蘖盛期时将鸭子放入稻田中生活,直到水稻抽穗期将鸭子赶出稻田,通过以田养鸭,以鸭促稻,兼顾鸭子的成长和水稻的生长,达到动物和植物同生共育,改变传统稻田单一种植模式,实现"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零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稻与鸭子双丰收,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16.
《农民致富之友》2005,(11):22-22
鸭子被尖硬东西扎脚后,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鸭脚垫肿症。这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菌存在于动物的体表和外界环境中,当遇到温暖潮湿和恶劣的环境时就会大量繁殖。该病病例很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技术及其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先生受自然农法家置田敏雄“鸭子除草法”的启发,经近10年的不懈努力而研究成功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栽培技术。它是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稻大田中,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除草,少施化肥、农药,只给鸭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鸭利用鸭子采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利用鸭粪培肥土壤,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投入,稻米和稻鸭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是绿色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吴娟  章薇 《农技服务》2012,29(8):969
介绍了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鸭子在稻鸭共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闽北单季稻田稻鸭共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生产绿色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稻鸭种养复合新技术。即利用鸭子在稻株间捕虫、吃(踩)草、耕耘,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并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同时利用鸭子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育。2004年6~9月,我们在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单季稻田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面积4086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