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苹果栽培最早始于1870年,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60年代前栽植的苹果树,绝大多数株行距为6×7米左右,亩栽不足20株,是典型的稀植大冠栽培。70年代后全国出现密植栽培热潮,特别是近年来亩栽株数又有所增加。乔化砧树多为3×5米,半矮化砧树多为3×4米,矮化砧树和短枝型品种多为2×4米或2×3米,亩栽44~111株极为普遍。但是由于生产上沿用乔化稀植的传统整形修剪方法,造成部分树生长过旺,条子太多,养分浪费较大,适龄不孕而交叉郁闭,致使密植园不能早产早丰。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我县先后引入大量早熟桃品种,如春白、京红、北京3号和早香玉等,经生产实践证明,其中的早香玉品种表现成熟早,品质好,而且高产。如陈国光桃园,栽早香玉品种1亩,株行距为5×4.5米,共30株,4年生株产91.5公斤,亩产2745公斤;而赵春年桃园,为同龄京红品种,亩产则为1250公斤。  相似文献   

3.
陕北丘陵区苹果密植栽培经验总结李平,鲁向平(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陕西米脂718100)1982年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在陕北米脂县桥河岔乡远志山村建立了71亩密植苹果园,主栽品种为国光、金冠、秦冠、富士、新红星。定植株行距3×3米及3×4米,每...  相似文献   

4.
影响苹果产量的因子很多,其中主要是品种、土壤、气象条件和管理技术。而目前对气象因素则研究较少,尤其深入的定量研究则更深不多。然而果树的生产力是在具体的农业气象条件下实现的,只有深入了解农业气象条件对果树生产力的影响,才能在投入尽可能减少的条件下获得优质高产。为此本文以原有的生产苹果国光品种为对象,研究了冀东地区农业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国光苹果产量的记录取自昌黎果树所南一区北30年生国光苹果园。面积为5.6亩,株行距为7×7米。树势中庸偏强,肥水充足。于历年采收期记载了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北大港农场二队,1971年栽植苹果树135亩,株行距为6×6米,每亩栽植18.5株,主要品种有国光、金冠、元帅、红星、红玉、鸡冠、祝光等。1975年见果,1983年进入盛果期,产量一直稳定在2500公斤左右,而且品质好,经济效益高。主要经  相似文献   

6.
我圃地处黄河故道,是一个新果区。不少果园株行距偏大(一般7~8米),加上管理较差,果树结果晚,前期产量低。同时,树冠高大,管理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圃于1972年春试验定植了苹果密植园,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针对密植园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试验园三年结果,四年生亩产1000斤,五年生亩产5571斤,1977年即六年生亩产达到10797.8斤,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密植试验园土壤属黄河故道粉沙壤土,土壤pH值7.5左右,总面积为3.64亩,分两个密度:2×3.3米的1.49亩,每亩100株,共149株,品种为金帅110株,红星27株,青香蕉4株,大国光1株,国光7株; 3.3 …  相似文献   

7.
<正> 湖北沔阳县九合垸园艺场有120亩梨园,多数为砂梨,树龄5~18年生。过去大冠稀植(5×6米),管理粗放,产量低。1975年以后,由于加强了管理,总产量从1975年的1.3万斤,1982和1983年上升到36万斤和30万斤,好果率由70%上升到90%。具体办法是:1.加密和高接换种。将株行距改为5×3米,亩栽44株;棠梨、康德梨改接王  相似文献   

8.
<正> 国光苹果在平泉县山地栽植,色泽鲜艳品质优良,但因其幼树萌芽率低,枝量少,生长偏旺的特点,是制约其早结果、早丰产的主要因素。为此根据各地试验的单项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并于1990年和1991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园为平泉县杨树岭镇狮子沟村三、四组,是1987年春栽植的苹果,株行距3×4m,面积236亩,总株数为13000株,主栽品种为国光。因栽植后的二、三年按基部三主枝半圆形整枝,为适应栽植密度的需要,自1990年起,改造成双层五主开心形的小冠形。  相似文献   

9.
我所试验楼前有一片苹果老树,人们叫“卫星园”,自1922年定植,至1981年恰好为60年。在60周年之际,亩产仍然达到了5360斤的高产水平。该园株行距为7×7米,面积为12.5亩。定植当时国光品种为164株,鸡冠品种树6株。后来有4株国光换上了元帅。因此目前该园共170株树,由国光、鸡冠、元帅三个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 于1977年在青县司马庄村建立苹果密植园13.9亩,株行距3×4米,共栽763株,品种为金冠、国光、元帅,砧木为海棠,土质为砂壤土,全盐含量0.05—0.06%,pH值8.3—8.7,地下水位1米。定植第2年开花株率27.1%,3年开始给果,5年平均亩产达425公斤,6—10年平均亩产2123.04公斤,10年平均每亩纯收入755.57元,其中1987年  相似文献   

11.
营口县博洛卜镇太平庄村贾福德于1987年春定植一块面积为2.83亩苹果园,栽苹果树150株,其中,国光100株,红富士40株,黄元帅10株。定植株行距2.5×5米,亩栽53株。由于他对幼树加强了技术管理,获得了5年生幼树亩产达354.4公斤以上,三个品种的平均株产分别为6.8、5.1和14.9公斤。其主要经验如下。1 选用良种,栽植壮苗贾福德利用自家园田地培育良种(国光、红富士、金冠)壮苗。采取圃内整形。定植时施足底肥,每株施磷酸二铵0.5公斤。分级定植,把生长势一致的苗栽在一  相似文献   

12.
从1984年开始,通过多年果园覆草证明,成龄苹果园经过4~5年地而覆草,对培肥地力、提高果品质量有显著效果,新植苹果园覆草,能显著提高栽植成活率,并促进生长发育。 成龄苹果园覆草于1984~1988年在山地苹果园进行。土壤质地为砂质土,品种为国光,树龄30年,株行距6×6m。覆草区和对照区(清耕)各5亩。覆草(杂草、枯枝落叶等)厚20cm左右,以后每年加覆,保持厚度20cm。 新植苹果园覆草面积均9亩,1亩清耕作为对照。土质为河滩砂砾士,品种为红星,1988年春定植,株行距4×5m。栽技前治 2 x 2 xo.sin大穴,换一卜,陈株施上肥10咋,艘后浇水烟,即污健草,厚…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开始,我们在过去小面积苹果矮化栽培的基础上,扩大发展到28400亩,其中矮化中间砧8400亩,元帅系、烟青、绿光等短枝型20000亩。具体情况如下: 1979年春,在汪疃镇天奋村建矮化中间砧苹果园10亩,株行距2×3米,亩栽111株。品种为‘红尼卡”(郑州果树所引种),基砧淄博海棠,中间砧M4和M7。定植第二年花株率12.1%;3年生花株率达98.7%;4年生验收产量,平均亩产575公斤;5年生平均亩产达到2694.4公斤。 198 0年春在茼山乡西武林村建立矮化中间砧苹果园16亩,株行距2 × 3米。其中新红星12亩,基砧淄博海棠,中间砧M9;烟青、富士等24亩,基砧淄博海…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盐碱地较多。为了探讨碱地苹果密植早结果、早丰产的可能性。1977年秋在司马庄大队选定13. 9亩PH值为8. 3~8. 7的碱性土壤做为海棠砧苹果密植园。共栽763株,品种为金冠,国光、红元帅,株行距3×4米。该园地势平坦,土质沙壤,土层深10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0. 64—0. 762%,速效磷6—42. 8ppm,速效钾108—144ppm,全盐量<0. 05—0. 06%。本地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气温12. 3℃,年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二站果园,1957年建园,株行距7×7米。1969年发现一株9年生的红元帅和一株8年生的国光树苹果锈果病(花脸病)棺当严重,所结采实根本没有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来稿摘登     
<正> 五十亩苹果园连续八年亩产超万斤山东省威海市河西大队,原有48亩(1581株)22年生的坡地苹果丰产园,1982年又增加2亩(70株)10年生初结果树,构成50亩苹果丰产园,计1651株。主栽品种为国光,占总株数的63.8%,红玉占15%,元帅占10%,其它为青香蕉、金冠、祝等。多年来通过适度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深翻  相似文献   

17.
我县共有苹果树383万株,其中1~7年生幼树260万株,国光幼树184.8万株,占幼树总株数的70%。幼树普遍采用乔砧矮化密植栽培(亩栽33~55株)。为了探讨在密植条件下,使国光幼树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的途径,1974年石山公社石山大队八队的技术员,根据幼树进行“目伤”可促发新枝;进行“环剥”可促进在旺枝上成花的启示,把目伤和环剥结合起来应用,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肥城县安站乡五峰村进行,立地条件为砾石瘠薄山区梯田,黄壤土,土层较厚。pH值7。1986年栽肥桃半成苗。砧木为普通毛桃。 设三种栽植密度:株行距1.5×2m(222株/亩)面积 0.65亩;株行距2×3m(111株/亩)面积1.40亩;株行距4×4m(42株/亩)面积1.70亩(对照)。三种密度分别采用三种整形方式:(1)1.5×2m区采用圆锥形整枝,中干梢具倾斜角,围绕中干以二次枝为基础,同方向每间隔20~30cm培养1个结果枝组,自下而上由大渐小,最上部疏除侧生枝,延长枝单轴延伸。3年生树体平均高3.3m,冠幅1.5m。(2)2×3m区采用扇形整枝,全株两个主枝,各以45度角向西北…  相似文献   

19.
我县车网乡房村苹果园面积85亩,2230株。1967年定植,株行距5×5米。品种以国光、金冠、红星为主,占80.7%。果园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属中性壤土,地下水位1米以下,水浇条件较好。1984年以前,由于投资少、管理差,腐烂病严重,产量低而不稳。1984年实行承包后,被定为全县低产园开发试验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显著效果。1987年与1984年相比,苹果总产量由40吨上升到280多吨,亩产量由470.6公斤提高到3382.3公斤,全年总收入和平均亩收入分别由2.3万元、270.59元,增加到24.15万元和2841. 18万元(表 1)。 一、主要技术措施 1、增肥改土壮树:每年于…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在彭于埠村建立10.26亩苹果矮化中间砧密植园。基砧为平邑甜茶,中为间砧M7,苹果品种有金冠、富士、青香蕉和国光。栽植行株距4×2m、4×2×2m和3×1.5m。栽植后第2年见果,第5年平均亩产2144.25kg,第6年达3404.50kg,其中3×1.5m区达3857.3kg。全园10年累计总产165177.65kg,年平均亩产1609.92kg。全园第4年开始有盈余,10年平均每年每亩纯收益638.88元。文中分析了主要丰产技术措施,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