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虽然茶树的生长发育是内在的过程,但它们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控制,温度、水分、养分、光周期以及CO_2等因子能够促进或延迟茶树的生育过程。当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超过茶树的忍耐范围时,它们以应力形式作用会导致茶树的受害和死亡。在许多环境因子应力中,土壤水分应力是影响植物生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球的许多地区,人们  相似文献   

2.
茶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厌钙植物,这主要因为它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比较旺盛,而在近中性土壤中生长不良。曾有过一些调查以研究茶树体内 Ca 移动问题,以及 Ca 对其它养分特别是 N 和 K 的有效性之影响。这些调查以及对根的阳离子代换量(CEC)研究都表明:在其新陈代谢习性方面,茶树象是介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的一个中间型植物;在含 Ca 适量的土壤中,N 和 K 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茶树从幼苗开始至个体植株的死亡,长达六、七十年至百多年生活在土地上,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紧密相依。在此期间,水、热、气、光、肥因子的变更,引起茶树生育过程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以适应变化后的新环境。这种环境又反过来促进茶树生长发育的变化,使群体的发展与个体的生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这即所谓茶树群体的自动调节,也是茶树与生态条件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茶树     
野生或半野生大茶树是茶树资源的“明星”。研究这些大茶树,不仅可以发掘新的优良品种或育种材料,而且可以了解不同茶树类型的地理分布、生态特性和植物学特征,为研究茶树变种和品种分类以及茶树起源、演变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敏  罗庆仙  罗琦 《中国茶叶》2010,32(7):16-18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在全市广泛分布。前几年用古茶树制普洱茶成为厂家、商家炒作的热点,掠夺性采茶、砍树采茶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古茶树资源面临着生存危机。古茶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已与周围各项环境因子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它们的适应性非常脆弱,光强、温度、湿度、土壤等细小的变化都会使古茶树产生不适反应,因此了解和掌握古茶树周边气象环境条件是保护古茶树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作物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个方面。作物生理需水是指其生命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水分。茶园土壤水分的消耗,是通过地面植被(包括茶树、间作物、杂草等)的根系吸收,枝叶蒸腾,行间土壤蒸发,地表迳流和土壤深层渗流等途径而散失,其中又以茶树蒸腾与行间土壤蒸发为主。当茶园地下水位较低,其土  相似文献   

8.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26(4):215-217,224
茶树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受诸多因子的影响,如砧穗的亲和性、砧穗的质量、嫁接时期和嫁接技术等.了解这些因子对茶树嫁接带来的影响,努力改善嫁接条件,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此外,利用嫁接技术进行老茶园的改植换种,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改换良种的效应,它涉及茶树的生育、生态的保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效应,深刻认识嫁接换种带来的各种效应,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树花的特性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茶树花的开花习性、生化特性以及对茶树花粉的研究简况进行了综述,同时从茶树花制茶、茶树花粉产品的开发、茶树花有效成分的利用、花的观赏、食品上的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茶树花的利用价值,并提出茶树花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生长季节、肥培管理等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化感物质的产生受植物本身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发掘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茶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和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树在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发生了诸多性状变异。作为一种重要的叶用经济植物,茶树的叶色、叶形、树型等表型性状,由于具有易鉴别和易利用的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和应用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茶树种质收集与培育现状、种质特性、变异机理等方面,对新梢表型性状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白(黄)化、紫化及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茶树种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有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二、茶树产量早期鉴定技术以高产为主的丰产性育种是茶树育种的目标之一。所以,茶树产量早期鉴定一直是各国茶树育种工作者所重视的工作。国内外已在茶树产量性状等与产量相关方面作了深入研究。骆耀…  相似文献   

13.
正唐美君肖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茶树病虫及天敌图谱》以丰富、生动的图片形式,将不同虫态、同一虫态不同体色、典型的症状或为害状等内容展示给读者,并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着重介绍了病虫害的识别、习性和防治措施,以及病虫天敌的形态、习性或侵染特性。本书是目前同类图书中收录图片最多的茶树病虫害专著,可为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园生产管理人员识别茶树病虫种类和天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茶树修剪的生理作用1.1定型修剪与树冠培育:茶树种植或栽植后的1-3年内,自然生长状态是主干生长势强,有分枝,呈较明显的单轴分技状态,以后逐渐由单轴分枝过渡到合轴分枝,形态上是高度大于幅度,分枝少而细长,有芽面窄,与高产优质的"壮、阔、密"(生枝与分枝健壮,树冠开阔,生产枝密集)树冠不符,必须用定型修剪组建树冠。定型修剪能改变茶树自然生长的分枝习性是改变了茶树顶端优势的部位,即茶树的顶端能形成一种β一吲哚乙酸物质,在浓度高时能抑制芽梢生长,当它以极性运输方式输向侧芽时,抑制了测芽生长;当修剪剪除项芽…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植物,在它的全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有一个高温、湿的生长环境。但是在我国大部份茶区年年都会周期性的出現低温的冬季,茶树要在生长最低极限溫度中渡过二、三个月。在这样温度的影响下,茶树則被迫进入休眠状态,但休眠深度,休眠期的延續时間的长短,則因品种特性,地区气候条件,茶树的各个器管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下面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資料,試述茶树在我国冬季低温条件下,所表現的一些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的抗虫性是茶树长期适应虫害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形态的和生理生化的特性。研究茶树品种的抗虫性,不仅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抗性育种以及提高和保持现有品种的抗虫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开始关注茶树对害虫的抗性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它为生物系统的操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茶树也不例外.文章综述了这几年茶树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茶树育种、快速繁殖、种质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抗寒性与叶组织解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茶树的抗逆性对于茶叶生产和品种早期鉴定是非常重要的。茶树品种的抗寒性又是构成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栽培区内栽种适应本地气候、能抗寒的茶树品种,又是构成产量、品质的前提。茶树的抗寒性由诸多因素构成:种源、系统发育环境;长期历史栽培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生理代谢、解剖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类黄酮化合物是茶树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对茶树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还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保护肝脏等多种健康功能,是茶叶重要的功能成分。茶树类黄酮组成及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并与结构基因及转录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围绕茶树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的光照、温度和干旱这3个重要环境因子,从3个层次系统探讨了其对茶树类黄酮物质合成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为高效利用茶树类黄酮物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冬季茶树光合作用及其春茶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因子影响着茶树光合作用的进程,研究茶树冬季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综合环境因子中的主导因素,将更好地从栽培上创造有利光合作用的条件。原田重雄(1957年)、Wgatulob U.C(1980年)等曾从不同年龄、品种的茶树中研究了光合日变化与光温的关系。Jain N.K(1978年)、袴田胜弘、酒井慎介(1980、1981年)、Maninel L(1981年)等从光合产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