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月或六月对马尾松人工模拟剪叶在25%以上时,不仅当年而且对第二年材积生长量都有影响,剪叶越多影响越大,防治指标则取决于受害程度所造成的损失,林木产品价值及防治费用的多少。在滁县地区,当松毛虫在马尾松上每株达到30.5条,黑松上达到22.8条时,则要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地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树上的大害虫。目前,很多林场在治虫工作中,或见虫就打,或规定5头/株及10头/株的虫口密度为防治界限,力图使其种群密度压得越低越好。这从生态平衡的观点来看,反而不利于天敌的生存,易于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因在综合防治工作中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也允许寄主受害,主要是寄主对害虫有一定的忍受力。即在忍受力允许范围内,木材产量能不受损失或基本不受损失。究竟寄主的忍受力为多少?从害虫允许密度上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即防治指标。国内对落叶松毛虫的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曾作过研究,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尚少见到。为此,我们开展了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ns punctatus Walker)在衢州市曾多次爆发成灾,给林业生产及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衢州市林业上的最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综合防治对象,拟订综合防治规划,实行分类治理,达到长期控制虫害的目的。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综合防治总体调查设计工作。重点调查了四十七个公社五百五十三个大队。调查面积占全市松林总面积的64.3%,并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将有关马尾松毛虫生态类型部份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测定马尾松毛虫取食湿地松针叶量、湿地松针叶蓄积量、人工模拟失叶对湿地松树高生长的影响以及林间调查松毛虫危害对树高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2年生松树失叶20%、4~6年生松树失叶30%、8~10年生松树失叶50%时严重影响当年秋梢高生长,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5.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室内、外饲养马尾松毛虫、松树针叶蓄积量调查以及人工模拟危害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损失达50%时,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影响显著。由此,求算出丘陵区马尾松毛虫对5、10、15、20年生马尾松危害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分别为7、15、32、52(条/株),第一代分别为7、16、34、56(条/林),第二代分别为9、17、40、61(条/株)。  相似文献   

6.
何小慧 《湖南林业》2008,(12):27-27
资兴市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松林面积约333万公顷。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它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是我市危害松林最为严重的害虫。松树受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率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将叶食尽,形似火烧,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此外,幼虫具毒毛,容易引起人的皮炎和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7.
正"为减少马尾松毛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掌握松毛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进行监测、预报、检疫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马尾松是零陵区主要的营造林树种,在零陵分布极为广泛,随处可见。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和灾害性害虫,马尾松树木一旦发生松毛虫,没有及时防治,就会连片毁灭。因此,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对零陵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体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应用白僵菌粉剂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粉炮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每hm2放粉炮30个,每个炮重125g,经室内和林间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防治,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较纯菌粉粉炮防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平均防效提高15.3%,害虫感病流行时间提前7天以上;较采用纯0.4%氰戊菊酯粉粉炮防治效果提高28.8%,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虫口林分松毛虫的严重危害,减少松针损失40%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与氰戊菊酯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应用白僵菌粉剂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工成粉炮防治马尾松毛虫,每hm^2放粉炮30个,每个炮重125g,经室内和林间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防治,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较纯菌粉粉炮防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平均防效提高15.3%,害虫感染流行时间提前7天以上;较采用纯0.4%氰戊菊酯粉粉炮防治效果提高28.8%,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虫口林分松毛虫的严重危害,减少松针损失40%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江西省马尾松毛虫防治的经验教训,依据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遵循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视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在害虫潜伏期和上升初期采取营林、生防措施,稳定低虫口;在害虫上升期,加强小面积除治,控制虫情上升;在害虫越冬代暴发成灾期,弃重治轻,遏制灾情蔓延等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与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有关的因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卵块密度作为警戒指标、幼虫密度作为防治指标的新概念,建立了防治指标的计算公式。实践证明,按照卵块密度作为危害警戒指标,既可避免盲目的防治、节省经费开支,又能有效地控制虫灾、收到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富梅 《中国林业》2008,(20):51-51
防治作业设计及虫情监测 根据松毛虫生活史、发生面积、分布位置以及危害程度,植被类型、自控能力等因素,将防治区划分不同类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把治理面积、防治措施落实到小班,绘制施工作业图,编制施工作业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比较多,其大小一般是根据防治所需投入的费用与可能挽回的经济损失的关系来确定。防治投入的费用是比较容易计算的,而可能挽回的经济损失则很难计算,因为它与很多因子有关,并且这些因子难以估算。例如,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条件下,松树当年的材积或生物量等可能受到的损失、次年及以后年份可能受到的损失,而这  相似文献   

15.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浙江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之一,以马尾松毛虫卵为寄主,发育起点6.02±0.51℃,有效积温212.06日度,自然条件下全年历经17—19世代。1970—1978年全省以柞蚕、松毛虫、蓖麻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条件下放蜂近120万亩,寄生率达80—85%,最高96.2%,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并且具有持续效果。几年来摸索出一套适合林场繁殖赤眼蜂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创用了摘头贮蛾保存柞蚕寄主卵、大空间快速接蜂、散卵接蜂等方法,全省每年防治时期生产蜂卡达20多万张。严格筛选种蜂、采用大型寄主卵、大空间繁蜂、依虫口定放蜂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Dendo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松林的主要大害虫,它历来为害严重。根据各地多年实践的经验,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是防治松毛虫根本的、有效的途径,而应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森林害虫,是生物防治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是我国南方松林的大害虫,每年发生面积较大。一般连续两次危害后,松林会成片枯死。这不但影响林业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此外,松毛虫毒毛刺激人体,引起“松毛虫病”,也颇为人们所关注。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防治运动。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对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以及  相似文献   

18.
石再华 《湖南林业》2006,(10):24-24
一、大力营造混交林。松毛虫猖獗成灾多起源于大面积的松树纯林,同时松毛虫是寡食性害虫,实行多树种混交,重视保护林内植被,种植蜜源植物,对过稀的纯林或松毛虫发生的虫源地以及没有培育前途的残次林,进行补栽阔叶树,逐步改纯林为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形成不利于松茗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Deudrolimus puncta-tus,Walk.)是我国南方松林的大害虫,每年发生面积较大。一般连续两次危害后,松林会成片枯死。这不但影响林业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此外,松毛虫毒毛刺激人体,引起“松毛虫病”,也颇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大力营造混交林 松毛虫猖獗成灾多起源于大面积的松树纯林。松毛虫是寡食性害虫,实行多树种混交,重视保护林内植被,种植蜜源植物,对过稀的纯林或松毛虫发生的虫源地以及没有培育前途的残次林,补栽阔叶树,逐步改纯林为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形成不利于松毛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