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危害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病原并可造成人类发病。OmpH(包括OmpH1和OmpH2)是巴氏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主要外膜蛋白,过去对OmpH致病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OmpH1,而有关OmpH2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OmpH1和OmpH2一级结构进行了比较,发现OmpH2一级结构上具有多个与OmpH1高度相似的局部区域。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rOmpH2,进而开展了Western blot、Far Western blot和招募抑制实验。OmpH2与巴氏杆菌感染康复血清发生了特异性反应。OmpH2能够结合宿主Fn和Plg,而且OmpH2多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多杀性巴氏杆菌对Fn和Plg的黏附。本研究表明OmpH2能够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宿主Fn和Plg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增加了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和分子致病机制的认识,对巴氏杆菌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动物和禽类的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1782年法国的Chabert 和 Mailet(1836)首先对禽霍乱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禽露乱(Fowl cholera)这一名称。1878年 Bollinger 首次报导了由本病引起的牛及野兽的致命性的疾病。Rivolta(1877)、Perirmata(1879)、Tomssaint(1879)、Pasteur(1880)、Davaine(1880)、Gaffky(1881)、Loeffer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无论分离自何种动物和禽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简称巴氏杆菌)它们都具有极相近似的形态、培养和生化学特性,很难加以互相区分。多数学者仍认为不同种类动物来源的巴氏杆菌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种动物都有它自己的巴氏杆菌,这样就使沿用已久的按菌株来源动物的巴氏杆菌分类法保持至今。但近些年来,很多学者用各种不同来源的巴氏杆菌进行此较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按菌株来源动物的分类法是不够妥当的,同时证明由一种动物分得的巴氏杆菌也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密码子偏好性,试验以GenBank中登录的27条多杀性巴氏杆菌功能基因的CDS序列为材料,利用CodonW软件初步分析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结果表明:UUU、UUA、CUU、AUU、GUU、GUA、UCU、UCA、AGU、AGC等28个密码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偏好性密码子。  相似文献   

5.
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流行病学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本病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伤口而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染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尤其在阴雨潮湿、高温高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6.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也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免疫原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7.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对大鼠破骨细胞的作用B.Martineau—doize等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引起猪严重萎缩性鼻炎的多肽,这是由于其加快下鼻甲骨破骨细胞的吸收的结果。在给25只大鼠不同剂量的毒素后,作者从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特证方面检查...  相似文献   

8.
外膜蛋白是细胞膜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之一,在免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及保护性的深入研究,开发有效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疫苗将成为可能.笔者等就具有免疫作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分类采用了各种方法。早期的分类是 Little 和 Ly-On 1943年以一种凝集试验为基础的分类法和 Roberts 1947年以一种老鼠被动保护试验为基础的分类法。1958年 Carter 建立了间接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90-1996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是一种由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泌的毒素蛋白,作为猪萎缩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而备受关注。PMT作为一种有丝分裂原,通过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PMT可分为N端和C端两大结构域,N端被认为与受体结合以及跨膜转运有关,C端具有催化活性。近年来,也有人认为PMT与致癌因素有关。随着PMT研究的深入,PMT疫苗也正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就PMT胞内活性、结构与功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13.
高素瑞 《北方牧业》2006,(18):23-23
<正> 8月3日,某养殖户带来几只獭兔就诊。主诉:共养獭兔85只,前天有2只发病,昨天死亡,今天发现有十几只发病。1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发病兔打唢嚏,鼻流浆液性的黏液或脓性黏液,体温共有5只比正常时高0.1℃~0.4℃,死亡的獭兔在死前无明显症状,呼吸急促、四肢抽搐而死亡。2 剖检变化剖检死兔可见鼻黏膜充血,喉头与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其管腔中有红色泡沫,肺严重充血、出血,心内膜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肿大瘀血,心脏瘀血,有弥漫性坏死  相似文献   

14.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引起禽霍乱的一种病原菌,能快速引起家禽的败血症等一系列病症,给我国的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试验通过在Gene Bank中查询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从而找到PM的保守序列,运用Primer5设计引物,常规PCR后得到目的核酸扩增产物。经过敏感性、特异性、干扰性等试验确定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干扰性极低,并且与生化鉴定得出的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该菌为了能在宿主体内建立感染,已具备了多样化的和复杂的策略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已发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逃避机制包括干扰或逃避宿主的吞噬作用,抵抗中性粒细胞、抗菌肽、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降解免疫球蛋白或封闭抗体活性,形成生物膜等,除此之外,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还参与多种免疫逃避活动。本文就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逃避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某郊区养羊場的乳羊,于秋初大批发生死亡。聞悉后,即前去协助診疗,經多方努力,将病情扑灭。現将所积累的資料介紹如后: 一、流行情况:羊場建筑在高燥的丘陵地带蛏嵯蜓舾稍?通风良好。所用之飼料主为豆餅、麦麸、碎玉米、羊草及谷草等,飲水取自洋井。发病前羊隻泌乳量較好,平均日产乳在4市斤以上。据介紹,自春季用硫化二苯胺(Phenathiazine)进行結节虫驅虫后的两个多月,羊群中便陆續出現病  相似文献   

17.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可引起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牛羊及兔的出血性败血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病原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加。近几年的研究中更是经常发现部分病原菌会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产生较强的耐药性。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对6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新药的研究以及新型疗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出血性败血病巴氏杆菌。它可感染猪、马、羊、家禽、家兔及多种野生动物或野禽,发病后,在我国称为猪肺疫,牛出血性败血症及禽霍乱等,在学术上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毒力及流行病学方面,按流行病学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20.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多采用基于免疫试验为基础的血清学分型和基于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血清学方法操作繁琐,对抗血清的特异性有很高的要求,不适宜临床大规模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子分型具有分辨力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子分型方法主要包括荚膜多重PCR分型、脂多糖多重PCR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等。论文就每种分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上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