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由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和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从海南某鹅场的病死鹅中分离到一株疑似鹅细小病毒,为了进一步进行确诊,对该毒株进行了PCR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序列与Gen Bank上登录的鹅细小病毒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说明分离的病毒为鹅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3.
鸡抗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感染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养鹅生产中,采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给雏鹅注射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本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抗血清或鹅源卵黄抗体生产的成本高、产量低,尚不能满足养鹅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试制鸡抗小鹅卵黄抗体(IgY)并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和现地应用效果观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海兰蛋鸡40只,由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监察室试验动物室提供;2日龄雏鹅40只,购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孵化场,供试验用。GPV免疫用抗原、GPV琼扩抗原及阳性血清和抗小鹅瘟鹅源血清琼扩抗体(效价416),均由…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地区鹅细小病毒(GPV)现地强毒株的流行及抗原变异情况,试验从齐齐哈尔龙江县某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疑似尿囊液进行PCR检测、血凝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及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能使12日龄鹅胚在144 h内死亡;血凝性检测未检测出血凝价;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该病,致使5日龄雏鹅在96~144 h内全部死亡;VP3基因PCR扩增条带大约为1 600 bp,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判定该分离株为鹅细小病毒毒株,与我室之前分离鉴定的鹅细小病毒HH10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17%,与标准B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3%。说明鹅细小病毒基因保守。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小鹅瘟流行情况,从吉林省磐石、白城、九台、德惠、辽源与镇赉地区鹅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雏鹅的肠管,处理后接种SPF鹅胚成功分离到6株病毒(暂命名为PSH、BCH、JLJT、DH、LY与ZL株),经PCR鉴定为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6株鹅细小病毒VP3基因与近年来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9.6%与95.9%~99.4%。其中,BCH株、JLJT株与LY株属同一分支,与浙江和扬州等地区分离的鹅细小病毒相似性较高,达到99.4%~99.6%;ZL株、DH株与PSH株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较低。试验表明,吉林省流行的鹅细小病毒与我国南方地区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与其他地区流行毒株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7.
运用本地分离的鹅细小病毒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试验表明,小鹅瘟灭活疫苗接种雏鹅后血清中产生明显抗体,对提高雏鹅成活率、生长性能和减少疫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鹅细小病毒(GPV) VP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ZJ-04分离株基因组DNA扩增VP1和VP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将VP3基因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ET-32a(+),重组质粒pET-VP3用于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BL-VP3;以VP3重组蛋白和BL-VP3重组菌制备油乳剂疫苗免疫接种种鹅,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血清GPV抗体,观察母源抗体对雏鹅GP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ZJ-04株VP1基因大小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与Gen-Bank收录的GP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9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7%~99.3%;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VP3分子质量约80 ku,能与GP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VP3包涵体和BL-VP3重组菌均能诱导种鹅产生GPV抗体,新生雏鹅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
以小鹅瘟病毒(GPV)VP1-VP3非重叠序列重组原核表达多肽为检测抗原,建立了鉴别GPV全病毒抗体与VP3亚单位抗体的Dot-ELISA.该方法中检测抗原包被浓度为70ng/斑点,兔抗鹅IgG-HRP标记抗体的最适稀释度为1:200,被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400.特异性试验的结果中,检测抗GPV抗体的阳性率为100%,而抗GPV-VP3禽痘重组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0,表明其有很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鹅瘟病毒(GPV)分离毒xw株接种健康兔获得兔抗GPV超免疫血清,由此制备兔抗GPV荧光抗体。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人工感染雏鹅、鹅胚及自然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栓出患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且肠和肝的含毒量高于尿囊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16-1921
鹅细小病毒(GPV)主要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高死亡率。本研究对2013年采集的苏皖地区疑似GPV感染的病鹅组织,通过鹅胚病毒分离以及PCR扩增,共分离鉴定出11株GPV病毒。这11株GPV病毒的鹅胚致死时间为43159h。与NCBI中检索到的21个VP3进行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GPV的VP3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59h。与NCBI中检索到的21个VP3进行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GPV的VP3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分离的GPV VP3与分离于1982年的台湾GPV毒株82-0308最接近。与其他分离株VP3比较,这11株中有3株VP3中存在N35D、V261L、Y293H共突变现象。这些苏皖地区GPV毒株的分离、鉴定以及序列特征,对进一步探究苏皖地区GPV病毒的分子演化特征以及流行病学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将实验室试制的3批小鹅瘟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16,分别稀释成琼扩效价为1:4、1:8,分别按每只0.5 m L接种3日龄易感雏鹅,24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攻击小鹅瘟病毒。结果显示:雏鹅注射相同剂量不同琼扩效价的卵黄抗体,随着卵黄抗体琼扩效价的升高,对雏鹅的保护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3.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的病原体,GPV是一种单股的DNA病毒,从分类学角度讲G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小鹅瘟是由G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肠道栓塞为小鹅瘟特征性病变,通过排泄物和代谢分泌物排毒,传播并且扩散到空气环境中,饲料和水极其受到污染,经消化道引起本病迅速传播,小鹅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强的传染性,7日龄以内的雏鹅非常  相似文献   

16.
鹅细小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雏鹅,雏番鸭。GP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  相似文献   

17.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也很易感染.GPV是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病毒直径20~22 nm,是目前已知的动物病毒中较小、较简单的病毒之一.该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首次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病毒[1].自1965年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有类似该病的报道[2],鹅细小病毒病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有所增大,超过30日龄占总发病率的14.3%,这可能与细小病毒毒力增强及基因变异有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GPV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趋势,本研究对本世纪初黑龙江某鹅厂疑似小鹅瘟病鹅肝脏进行GPV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取死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的 7日龄吉林白鹅脾脏 ,制成乳剂 ,接种于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 12日龄鹅胚尿囊腔。结果当盲传至第 3代 ,鹅胚死亡 ,电镜负染尿囊液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 ,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9.
针对番鸭细小病毒VP3基因片段,通过PCR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利用RT-PCR和PCR方法排除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感染,利用非免疫雏鹅接种试验排除小鹅瘟病毒感染,确诊引进的番鸭患鸭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正>1小鹅瘟的流行病学鹅细小病毒(GPV)属于单股D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大多发生在1个月龄以内的雏鹅,2~3日龄的雏鹅即开始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染。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随着近年来对小鹅瘟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