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2.
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线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线虫病的病原种群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地区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观察和测量其形态特征值,基于r DNA-ITS序列以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雌虫的体长、体长/食道长、体长/尾长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 DNA-ITS序列均获得长度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第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B型群体聚为1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 rDNA-D2/D3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危害甘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基因片段长度存在A型(900bp)和B型(1100bp)2个类型,A型腐烂茎线虫群体的ITS片段比B型群体少200bp。为了进一步研究这2种类型群体的发育关系,本文用线虫通用引物D2A和D3B对来自国内的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韩国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rDNA-D2/D3区进行了PCR扩增,均产生大小一致的片段,长度约为780bp,克隆、测序后用DNAMAN5.2软件和MEGA4软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我国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只有20余个碱基的差异,相似率达97.2%。基于UPGM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区分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A型和B型群体,展现出了群体的来源及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研究了21个国内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tor)群体的rDNA-ITS序列,从21个国内群体中扩增出2个大小不同的ITS片段,分别约为940bp和1100bp;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对发现其ITS区存在特异性差异,分别命名为A型和B型,其中18个群体DdTH、DdCL、DdJN、DdMY1、DdYX1、DdZZ、DdLN,DdDX1、DdFN,DdYX2、DDSX1、DdDX2、DdXY,DdLL、DdSX2、DdLY,DdMY2和DdPY的ITS扩增产物约为940bp,称之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940bp),3个群体DdSH,DdTS,DdYS为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1100bp)。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和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dS1/DdS2和DdL1/D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bp和485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同时优化了检测体系和PCR反应程序。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型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  相似文献   

5.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新  简恒 《植物保护》2010,36(3):117-120
本文对采自河北张家口市察北区、危害马铃薯的线虫(编号De-Chabei)进行了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其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一致,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扩增rD-NA-ITS区的长度为1130bp,测序比对以及采用马铃薯茎线虫B型特异性引物DdL1/DdL2扩增得到485bp特异性片段,表明与B型或L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再次证明该型线虫在河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分布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草莓滑刃线虫是一种重要的叶和芽寄生线虫,可侵染多种重要花卉、经济作物,被列入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草莓滑刃线虫的鉴定以形态学鉴定为主,但一线口岸常分离不到雌虫,鉴定困难。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草莓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对鸢尾种苗中截获的滑刃属线虫群体雌虫、雄虫进行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已报道文献进行比较;PCR扩增该群体的rDNA-ITS区并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草莓滑刃线虫特异引物对该群体DNA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群体与草莓滑刃线虫俄罗斯种群的测量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群体与NCBI公布的草莓滑刃线虫均处于同一进化支;采用草莓滑刃线虫特异引物PCR扩增可产生片段大小为169 bp的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四川省蓬溪县九叶青花椒种植区发病植株花椒根结线虫的种类, 进而为九叶青花椒根结线虫病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根据根结线虫雌虫与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成虫的会阴花纹、雌虫酯酶同工酶图谱, 并结合特异性扩增及rDNA-ITS扩增, 根据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对该地区九叶青花椒根结线虫病的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ld & White) Chitwood。这是我国首次在九叶青花椒上发现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8.
腐烂茎线虫种内不同群体形态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国内的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荷兰的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ITS1区的扩增和5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HaeⅢ、MspⅠ、HinfⅠ、Alu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13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不同的酶切图谱,2种图谱在RsaⅠ、HaeⅢ、HinfⅠ和AluⅠ4种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而鳞球茎茎线虫群体的RFLP图谱与腐烂茎线虫的RFLP图谱相比则在全部的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根据RFLP酶切图谱的差异,可以将腐烂茎线虫的13个群体分为A、B2种基因型。A基因型包括DeSD1、DeSD2、DeSD3和DeJS14个群体,B基因型包括DeAH1、DeAH2、DeHB1、DeHB2、DeJS2、DeSX、DeSD4、DeTJ1和DeTJ29个群体。对ITS1区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A基因型4个群体的差异在1%~4%之间,B基因型9个群体的差异在0~1%之间,鳞球茎茎线虫与腐烂茎线虫种间的差异在39%~48%之间。对4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鳞球茎茎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测量,发现腐烂茎线虫群体的2个基因型间除在4个形态测计值c值、尾长、V值和V'值存在显著差别外,在其它形态测计值上并无显著差异。ITS1区的RFLP图谱和序列比对以及形态测计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存在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为害我国甘薯和马铃薯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实现对该线虫的准确、快速且可视化的检测,本研究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ITS序列为靶标构建了重组酶聚合酶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的可视化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可在39 ℃条件下15 min内特异性地完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检测,对A型(甘薯种群)和B型(马铃薯种群)单头线虫(J4)的检出底限均为3 125-1头线虫,可以直接对土壤和甘薯茎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1头(J4)/10 g土壤和1头(J4)/2 g甘薯茎组织。该体系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早期预警和口岸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黄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黄芩根系分离的根结线虫其形态特征及测量值与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本一致。该线虫种群rDNA-ITS和28S rDNA D2/D3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北方根结线虫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0%和99.74% (rDNA-ITS: JX024147; 28S rDNA D2/D3: MW288147)。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线虫群体与其他北方根结线虫群体聚为一支,置信度在95%以上。利用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并测序得到457 bp的特异性片段。因此,基于形态学结合rDNA-ITS、28S rDNA D2/D3序列和特异性片段长度,将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接种该线虫后的黄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40 d后须根上有明显的根结。经分离鉴定,致病群体为北方根结线虫。综上所述,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该线虫对黄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繁殖系数为1.997。  相似文献   

11.
甘薯茎线虫rDNA-ITS1区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甘薯茎线虫rDNA-ITS1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采自我国河北、山东、安徽的甘薯茎线虫16个地理种群的ITS1区序列分化为短型(S)和长型(L)2种基因型。山东费县芍药山乡4个地理种群为L型,ITS1区长度为466 bp;河北、安徽和山东费县新庄乡的12个地理种群为S型,ITS1区长度为288 bp。甘薯茎线虫与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的rDNA-ITS1序列同源性为52.0%~52.5%,与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序列同源性为82.0%~85.4%;我国甘薯茎线虫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同源性为96.6%~100.0%。  相似文献   

12.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造成的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病害。线虫向寄主根部移动及取食危害可能是受寄主释放的化感信息物质控制。为最终明确甘薯中对线虫具有高效引诱能力的物质,本研究利用水琼脂平板法测试了甘薯不同品种与不同组织对线虫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块和薯茎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诱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感线虫品种栗子香的薯块对线虫的引诱率要高于其他测试品种。随着薯块/薯茎在水琼脂平板上放置时间延长,其吸引线虫的效果增加,96 h后引诱率达到20%。同一品种甘薯茎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薯块、薯叶。甘薯中所含对线虫具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对热稳定,80℃加热8 h后薯茎对线虫引诱率与新鲜茎相比无显著差异,为4.5%。甘薯茎经过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后,乙醇萃取物对线虫的引诱率为6.7%,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本文初步明确了甘薯中所含线虫趋化物的性质,为其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0 引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又名甘薯茎线虫,属于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疫性疾病,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1]。该线虫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在没有高等寄生植物的情况下,依靠取食土壤中的真菌维持生存[2],寄主范围广[3]。近几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逐渐上升,可导致马铃薯减产20%~83%,严重时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